華文網

走!去西南大學看看這些古籍文獻的“前世今生”

古籍,是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中華文明的結晶。

紙壽千年,卷壽八百,歷經千百年的時光流轉,傳承至今的古籍大多有黴變、蟲蛀、酸化等不同程度的“病症”,古籍的修復工作顯得尤其重要。

18日,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舉辦“書香縉雲,文化西大”主題古籍修復成果展,不少同學被古籍所吸引。

此次展覽包含兩個部分,

一是海報展示,包含了古籍的版本類型、古代書籍的裝幀形制、宋元明時代的刻書特徵、已修復的經典古籍介紹四項內容;二是實書展出。

外國語學院大二的張同學說:“看著幾百年前的書出現在自己面前,有些驚喜,高中背過的楚辭也看見了古本,覺得有些刺激。”

實書展櫃中,唐敦煌經卷殘本《唐人寫百法名門論義記》最吸人眼球,長107cm,寬31cm,是現代著名國學大師王利器先生贈送給原西南師範大學圖書館之珍貴文獻。

原卷卷首殘缺、經卷天頭、地腳處磨損成“鋸齒”狀,並有水漬及污漬,中間部分也有斷裂,2016年11月被送至山西省圖書館胡玉清老師處進行修復,在修復成果展上可見其“煥然一新”之面貌。

自2004年起,西南大學圖書館開始培訓古籍修復人員,籌建古籍修復室。十餘年來,在修復師們的傳承接力下,館藏古籍修復成果斐然,截止2018年3月,共有59部、223冊古籍被修復完成。

“這些古書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覺得很新奇,希望圖書館以後能多展出這樣的古書,這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其精神的塑造都會起到很大作用。”西南大學法學院研一的一位同學說。

據悉,成果展在西南大學中心圖書館負一樓展開,共持續三天,於4月20日結束,市民可前往欣賞。

通訊員 胥婷 上游新聞記者 楊辛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