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記憶市北」市北區路名趣談丨這些路名的由來 你知道嗎?

歡迎關注“微市北”

【新朋友】 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微市北”關注。

【老朋友】 點擊右上角,分享內容到朋友。

城市裡縱橫交錯的馬路街道,構建了起這座城市的骨架,冠以不同名稱的道路,也在歲月的長河中留給世人難以忘懷的記憶。可是,你知道每條路的路名的由來嗎?它們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趣事呢?今年市北君就來跟您一起說一說。

路名

市北區的主幹道,如山東路、威海路、杭州路、瀋陽路、遼寧路等,採用了以市、縣的行政區劃名稱作為路名的原則,這也是青島市道路命名的通用原則。從1923年起,青島的道路開始普遍使用國內城市的名稱命名。

1980—1984年,青島市進行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系統性的地名普查,由此道路名稱開始納入標準化和規範化管理。每一條路都要建立《地名成果表》《地名變動年報表》《地名卡片》,

進行立卷歸檔,並對路名的用字、讀音和書寫進行了嚴格規範和統一。經過普查,當時市內五區共有572(包括跨區道路)條道路。道路的命名需要根據國務院頒佈的《地名管理條例》層層嚴格審批。

1982年,青島市有了第一個以青島市人民政府通告形式公佈的路名——山東路。這也是市北區的主要幹道之一。

除了以國內城市命名外,縱觀市北區當時的路名,有的是以旅遊景點取名,如泰山路、黃山路、貯水山路、上清路、龍潭路、明霞路等;有的帶有明顯的行業色彩,如菜市路、市場一路、市場二路、市場三路、菜市一路,菜市二路等。

這次普查之後,一些道路進行了更名。像連接市北區與李滄區的主要通道“小白乾路”,

老青島人再熟悉不過了,它也是連接小村莊和白沙河的一條交通要道,整條路很長,分為南、北、中三段。但為何更名為“重慶路”?其中的緣由卻鮮為人知。原來,1999年適逢澳門回歸和祖國50年大慶,“重慶”寓意“雙重大慶”,因此將小白乾路正式更名為“重慶路”。

隨著市北區的發展,道路命名的傳統模式迎來突破,“名企文化”的味兒逐漸濃了起來。1995年,海信集團取得延寧立交橋的冠名權,

此橋更名為“海信立交橋”;1999年,澳柯瑪集團取得山寧立交橋的冠名權,此橋更名為“澳柯瑪立交橋”。

隨著市北城區的逐步開發,新增道路的頻率越來越快。如今路名的用處遠不是當初只為認路這麼簡單了,涉及到內政外交、公安戶籍、交通運輸、新聞出版、測繪製圖、郵電通訊、文教科研、旅遊、城市規劃、新區開發、舊城改造等功能,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一個個新路名的誕生,賦予整個城市新的生命力,也展現出市北區新的城市文化。

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一個個新路名的誕生,賦予整個城市新的生命力,也展現出市北區新的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