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自背負黑暗的中二少年——Misaya.若風

TED作為美國的一家非營利性機構,以其組織的TED大會著稱。該會議的宗旨是“傳播一切值得傳播的創意”。在每次會議上,TED都會邀請各領域的傑出人物上臺分享他們關於技術、人文、社會等方面的思考。

在TED的舞臺上,許多知名人物都曾登臺演講。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各領域中的佼佼者,或是曾做出足以改變世界壯舉的偉人。比如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以及著名音樂家波諾。

那麼,登上TED的電競,瞭解一下?

4月14日,在三裡屯太古裡舉辦的TEDxSanlitun春季大會上,Misaya若風作為電競行業的代表人物受邀登臺。與之同台演講的還有搜狗CEO王小川先生、著名演員馮遠征先生、CCTV天氣預報主持人宋英傑先生等共計13名各行業的精英人士。

在此次大會上,若風面對這些各行各業的翹楚以及在場數百名媒體從業人員,為大家講述了中國電競以及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Misaya.若風.禹景曦,他是一個毀譽參半的人物,身上的亮點與黑點同樣都很多。在近幾年中,他有過很多種身份,小說家、DOTA職業選手、LOL世界冠軍選手、視頻作者、熱門主播等等。

他的身份就一直在變換,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的中二。

08年,若風除了喜歡晚上翻牆出去上黑網吧外,他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寫小說。在當年那個一步一磕、懵懂成長的時期裡,叛逆的若風感覺在與全世界為敵,他怨恨整個世界。為了宣洩自己的情緒,小說《惡魔召喚》由此誕生。那時的他,叫龍怨天。這是他中二的開端。

自詡天選之子,然而表現卻大跌眼鏡

09年,在好友刀哥的引領下,若風開始接觸DOTA。憑藉著過人的天賦,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若風從一個新手級玩家迅速蛻變為頂尖路人玩家。因為其在對戰平臺上的出色戰績,許多俱樂部向其拋出橄欖枝,這其中便包括他日後去的第一家俱樂部——FTD。對若風來說,從玩家到選手。即是一種挑戰,

也是一種認可。而在其職業道路的伊始——取ID這件事上,他的中二再次發作。

Misaya若風,若風二字指其想像風一樣自由,而Misaya則是由彌賽亞音譯而來。其英文翻譯為Messiah,與基督同義。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是受膏者,指的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在職業初期便取這樣的ID,其中二程度之深,可見一斑。

名字取得好聽,可若風一開始的職業道路,走的並不算一帆風順,甚至還有點坎坷。由於隊內選手在招進來時全部都是Carry位元,

因此若風被安排去打輔助。強烈的心理落差使得他在十天后僅留下了一封信與一個月的工資,便不告而別。

他的第二站,是TOT。當時臨近WCG,TOT隊內中單因故無法登場,於是特邀若風作為救火隊員登場。在第一場比賽中,他的對手是曾與其一同試訓FTD的PIS。雖然曾經的若風在試訓中表現優於PIS,但後來的PIS也已蛻變為國內頂尖的影魔選手之一。因此若風也不敢小覷自己的對手,在開賽前的一個月裡,他不斷地學慣用惡魔巫師與影魔進行對線。

雖然若風練習十分刻苦,但由於是第一次參加WCG這種規模的線下賽事,他的焦慮與緊張使其之前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糟糕的現場表現使其在與PIS的solo中,將大招釋放到PIS的身旁的小兵上。後來,TOT輸掉了這場比賽。而若風也因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留下了“死亡一指”這個永遠抹不去的黑點。

符文大陸,新的開始

經此一敗之後,若風一蹶不振,從此放棄成為Dota職業選手的夢想。他聽從家人的勸告,順利考上大學,開始乖乖念書。照常人的眼光看來,這個叛逆少年的人生似乎終於開始走上正軌。但可惜的是,因為一款遊戲的出現,他那顆不安分的心,開始再度躁動起來。這款遊戲,叫做英雄聯盟。

憑藉自己優異的天賦,若風在英雄聯盟中的進步速度與其在dota時幾乎不相上下。很快,他便加入WE,與刀哥、if、夜夢書、微笑一起開始征戰國內外的各項賽事。

S1時期的英雄聯盟,無論是話題熱度還是賽事規模都遠遠不如今天,俱樂部發不出工資、選手沒有訓練場所這些現如今無法想像的事情在當時卻如同家常便飯。於是在那段艱苦的時期裡,奪冠便成為選手們的唯一念想。可惜,一代目的WE由於隊伍自身強度不足,在國內比賽經常輸給由Tabe、笑笑、White等人組成的CCM戰隊。這使得若風當時曾懷疑過自己的堅持是否真的有意義,就在他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的父親站了出來,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兒子,相信自己,你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在那個“電子競技就是精神鴉☆禁☆片”的年代裡,能獲得家人的支持,這對於若風來說無異於是最大的鼓舞。而這,似乎也成為一切的轉捩點。

2011年10月,IEM廣州站。憑藉若風的卡牌,WE雙殺當時的奪冠熱門CLG戰隊,成功奪冠。那是WE的第一個世界冠軍,WE在向全世界彰顯紅色力量的同時,也讓全世界的觀眾記住了Misaya若風這個ID以及他的卡牌。

在這之後,WE經歷了一次大換血,草莓、諾言以及卷毛的到來使WE進入巔峰時期。在國內賽場上,他們再無敵手,滿懷信心的他們登上了S2的舞臺。在第一輪,WE面對的是由丹麥法王Frogeen領銜的CLG.EU戰隊。在比賽中,WE戰隊曾因網路原因從而紛紛掉線,但裁判卻未因此暫停比賽。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WE在鏖戰八小時後,終不敵對手,遺憾敗北。這便是當年著名的“掉線門”事件。

雖然在S賽上,WE因為特殊原因最終輸掉比賽。但值得慶倖的是,他們並未因此停下勝利的腳步。11月份的IPL5上,WE擊敗M5、Fnatic等多支歐美強隊後,成功奪冠。自此之後,他們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國內外大大小小所有賽事的冠軍。截止至第一屆LPL開賽前,WE創下了英雄聯盟史上至今無人可破的48連勝記錄。而若風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也使其在卡牌與死歌這兩個英雄身上,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烙印。

2013年春季,LPL誕生。自此之後,英雄聯盟不再是其他賽事中的一個小項目,它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職業聯賽。這個消息對於當時正值巔峰的若風與統治國內外賽場近半年的WE來說,無疑於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對他們來說,LPL的存在,就是一個讓他們秀的舞臺。當時的WE眾人,包括若風,每天都在期待著LPL開賽日的來臨。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在翹首以盼許久後,LPL正式開賽。隨之而來的,還有全新的S3賽季。那時候的他們,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個全新版本,將會是他們噩夢的開端。

殺神風or賣餅風

宣佈退役的若風邀請圈內眾多好友與大咖,在YY90001舉辦了盛大的退役儀式,圈中好友林熊貓、WE創始人King以及人皇SKY紛紛對若風日後的生活表示了由衷的祝福。我那時作為WE的粉絲,自然也在YY現場,為這位值得尊敬的傳奇選手獻上了自己的祝福。那時才上大一的我,仍停留在傳奇結束的傷感之中,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的轉變竟可以如此迅速。

在風光地退役後,若風的身份從職業選手轉變為視頻作者。當時的英雄聯盟視頻市場上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由小智小漠領銜,重娛樂輕教學;另一派則是由小蒼JY領銜,重教學輕娛樂。而若風的視頻則取兩家之長,在保留觀賞性的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有品質的教學。他通過推出不同系列的視頻來滿足不同需求的觀眾:《風博士》系列用於教學,乾貨較多;而《若風第一視角》、《若風從零單排闖韓服》則更加個性化,充滿趣味。在他的第二期視頻中,他使用酒桶,配合上他的中二,創造出“瞬間爆炸,送他升天”、“死亡轟炸,完成單殺”等眾多金句並流傳至今。

那時若風的視頻,每部的點擊量基本都保持百萬上下。憑藉龐大的粉絲流量,若風名下的一系列淘寶店賺的盆滿缽滿。在短短半年時間裡,若風的月收入從原先的幾千塊驟升至幾十萬。並且,隨著收入一同改變的,還有若風所處的社會階層。過去那個為了贏得比賽能在地鐵上累到睡著、把工資分給隊友的屌絲草根若風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收入可與各行業金領級人物媲美的社會精英若風。這樣的改變,從若風的角度來看無可厚非,只是賺錢而已;但若從旁人的角度來看,若風此舉便有待商榷,因為這是在脫離群眾。從那以後,人們對若風的非議日益劇增。在許多人心中,若風再也不是那個在賽場上揮灑熱血的年輕人,他只是個用情懷騙粉絲錢的黑心商人。

主播若風,好了不得

2014年,新生的鬥魚憑藉主播禮物不抽成的豐厚待遇,從YY成功挖來一大批熱門遊戲主播,在這些人中便有若風。在鬥魚直播的那一年裡,若風憑藉之前積攢的人氣,雖未能坐上平臺一哥的寶座,但也穩穩地占住平臺二哥的位子。

雖未能在眾多主播中獨佔鰲頭,但那時的若風便已展現出自己與其他主播的不同之處。和其他主播只盯著簽約金和禮物收入時,若風便已有了更長遠的戰略規劃。若風通過遊戲開黑的方式結識到陳赫,隨後通過陳赫接觸到林更新、Angelababy、王校長等一眾娛樂圈大咖。至此之後,若風成功混入娛樂圈。拍MV、參演微電影,若風的通告一個接著一個。

MV《夏未央》

微電影《荊棘之路》

從電競圈到娛樂圈,若風的年收入從原先七位數升至八位數的同時,他經營的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除了個人品牌的建設與維護,若風還開始投資俱樂部。2017年6月,若風宣佈正式接手TF戰隊,征戰LSPL。2018年2月,若風在PUBG東南亞服擊殺榜登頂後,宣佈即將成立自己的PUBG戰隊,征戰各大賽事。從此之後,若風在電競圈中將不再只是退役選手與熱門主播,他將以投資人的身份加入到更多的事務之中。

一眨眼,九年過去了

若風有很多缺點和不足之處,說實話我的確不喜歡他,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欣賞他退役後對自己清晰的人生規劃。並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後,他能想到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回饋這個社會。今年2月,他投身于慈善事業,為四川巴中市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有人說他這是在作秀,不過我認為,這樣的秀,還請多做一點,謝謝。

對於上篇外掛文的一點補充說明

在上一篇《我們為什麼要痛恨外掛》中,我在評論區看到了許多辱駡我的評論。有人說我站在道德制高點裝聖母婊,有人說我腦子被門夾過了,甚至有人直接說我腦癱。

首先,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些人這麼罵我的時候。我的心裡,是由衷地高興。原因過長,我想說的,這個問題的答主已替我闡述清楚,我便不再贅述。知乎問答:人是怎麼廢掉的。

其次,對於那些覺得我沒有玩過遊戲、沒有碰到過外掛的讀者,請看圖:

上面這張圖和下面這番話,各位可以選擇信,也可以不信。這是我的PUBG帳號,平時這款遊戲我四排與單排打得比較多。在如今的這個賽季中,我的單排分是1469,位列亞服所有玩家第13%;而我的四排分是2002,位列所有玩家第6%。如果有玩過這款遊戲的都知道,亞服是外掛玩家最多的一個伺服器。在上分的過程中,我自然也碰到過外掛玩家,而且不止一次,是很多次。我曾坐在飛馳的汽車中,被一公里外的鎖頭98K兩槍打爆我的三級頭;也曾帶著消音八倍98K滿心歡喜地走出皮卡多,卻被無後座腰射AK一梭子帶走,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我身上發生過不下數十次。說實話,一開始我在碰到外掛把我打死時,我也曾難受過,但後來就淡然了。那為什麼我碰到外掛時不會像各位一樣憤怒呢?因為對我而言,遊戲應當是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感到疲倦後拿來放鬆的工具,而不應該是在現實世界中遭遇挫折後逃避現實的方法。它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現實生活的對立面。現實生活本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公平。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上小學時隨家人來到上海,通過二十年拼搏,現在我家裡有兩套房子。其中的一套在我名下,首付由家父支付,貸款也不用我償還。目前我名下的資產數額,比我任職公司的註冊資本還要多。可以說,我剛進入社會時的起點就要比許多外地人累死累活,奮鬥一生的終點高。那麼和他們相比,我是不是開掛了呢?同樣的道理,在這些年的學習生涯中,我也有許多家裡有兩三套房子的朋友,均價10萬1平的那種,我的奮鬥終點可能也就跟人家的起點差不多。這麼一對比,那麼他們是不是又開掛了呢?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憤怒氣惱,感歎一番世道不公後麻溜自盡,祈求下輩子投個好胎?不存在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在網路上發聲。無論是上頭兒寫文章的,還是底下寫評論的,都是在表達自己的一種觀點。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與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我從不奢求我的文章能夠獲得每一個讀者的認同,我也渴望著,有人可以拿出實據來反駁我一番。我由衷的,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哦對了,那位想取代我的讀者,我在這裡就不點名了。麻煩你在51job上將自己的簡歷投到“上海文樞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公司的漂亮HR小姐姐在看到你的簡歷後,會儘快回復你哦。

在開賽前的一個月裡,他不斷地學慣用惡魔巫師與影魔進行對線。

雖然若風練習十分刻苦,但由於是第一次參加WCG這種規模的線下賽事,他的焦慮與緊張使其之前的努力全部化為泡影。糟糕的現場表現使其在與PIS的solo中,將大招釋放到PIS的身旁的小兵上。後來,TOT輸掉了這場比賽。而若風也因此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上留下了“死亡一指”這個永遠抹不去的黑點。

符文大陸,新的開始

經此一敗之後,若風一蹶不振,從此放棄成為Dota職業選手的夢想。他聽從家人的勸告,順利考上大學,開始乖乖念書。照常人的眼光看來,這個叛逆少年的人生似乎終於開始走上正軌。但可惜的是,因為一款遊戲的出現,他那顆不安分的心,開始再度躁動起來。這款遊戲,叫做英雄聯盟。

憑藉自己優異的天賦,若風在英雄聯盟中的進步速度與其在dota時幾乎不相上下。很快,他便加入WE,與刀哥、if、夜夢書、微笑一起開始征戰國內外的各項賽事。

S1時期的英雄聯盟,無論是話題熱度還是賽事規模都遠遠不如今天,俱樂部發不出工資、選手沒有訓練場所這些現如今無法想像的事情在當時卻如同家常便飯。於是在那段艱苦的時期裡,奪冠便成為選手們的唯一念想。可惜,一代目的WE由於隊伍自身強度不足,在國內比賽經常輸給由Tabe、笑笑、White等人組成的CCM戰隊。這使得若風當時曾懷疑過自己的堅持是否真的有意義,就在他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的父親站了出來,成為他最堅實的後盾——“兒子,相信自己,你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一定要堅持下去。”在那個“電子競技就是精神鴉☆禁☆片”的年代裡,能獲得家人的支持,這對於若風來說無異於是最大的鼓舞。而這,似乎也成為一切的轉捩點。

2011年10月,IEM廣州站。憑藉若風的卡牌,WE雙殺當時的奪冠熱門CLG戰隊,成功奪冠。那是WE的第一個世界冠軍,WE在向全世界彰顯紅色力量的同時,也讓全世界的觀眾記住了Misaya若風這個ID以及他的卡牌。

在這之後,WE經歷了一次大換血,草莓、諾言以及卷毛的到來使WE進入巔峰時期。在國內賽場上,他們再無敵手,滿懷信心的他們登上了S2的舞臺。在第一輪,WE面對的是由丹麥法王Frogeen領銜的CLG.EU戰隊。在比賽中,WE戰隊曾因網路原因從而紛紛掉線,但裁判卻未因此暫停比賽。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WE在鏖戰八小時後,終不敵對手,遺憾敗北。這便是當年著名的“掉線門”事件。

雖然在S賽上,WE因為特殊原因最終輸掉比賽。但值得慶倖的是,他們並未因此停下勝利的腳步。11月份的IPL5上,WE擊敗M5、Fnatic等多支歐美強隊後,成功奪冠。自此之後,他們一路高歌猛進,拿下了國內外大大小小所有賽事的冠軍。截止至第一屆LPL開賽前,WE創下了英雄聯盟史上至今無人可破的48連勝記錄。而若風憑藉自己出色的表現,也使其在卡牌與死歌這兩個英雄身上,留下了自己深刻的烙印。

2013年春季,LPL誕生。自此之後,英雄聯盟不再是其他賽事中的一個小項目,它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職業聯賽。這個消息對於當時正值巔峰的若風與統治國內外賽場近半年的WE來說,無疑於是個天大的好消息。因為對他們來說,LPL的存在,就是一個讓他們秀的舞臺。當時的WE眾人,包括若風,每天都在期待著LPL開賽日的來臨。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在翹首以盼許久後,LPL正式開賽。隨之而來的,還有全新的S3賽季。那時候的他們,沒有一個人意識到,這個全新版本,將會是他們噩夢的開端。

殺神風or賣餅風

宣佈退役的若風邀請圈內眾多好友與大咖,在YY90001舉辦了盛大的退役儀式,圈中好友林熊貓、WE創始人King以及人皇SKY紛紛對若風日後的生活表示了由衷的祝福。我那時作為WE的粉絲,自然也在YY現場,為這位值得尊敬的傳奇選手獻上了自己的祝福。那時才上大一的我,仍停留在傳奇結束的傷感之中,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的轉變竟可以如此迅速。

在風光地退役後,若風的身份從職業選手轉變為視頻作者。當時的英雄聯盟視頻市場上大致分為兩派,一派是由小智小漠領銜,重娛樂輕教學;另一派則是由小蒼JY領銜,重教學輕娛樂。而若風的視頻則取兩家之長,在保留觀賞性的同時,也為觀眾提供了有品質的教學。他通過推出不同系列的視頻來滿足不同需求的觀眾:《風博士》系列用於教學,乾貨較多;而《若風第一視角》、《若風從零單排闖韓服》則更加個性化,充滿趣味。在他的第二期視頻中,他使用酒桶,配合上他的中二,創造出“瞬間爆炸,送他升天”、“死亡轟炸,完成單殺”等眾多金句並流傳至今。

那時若風的視頻,每部的點擊量基本都保持百萬上下。憑藉龐大的粉絲流量,若風名下的一系列淘寶店賺的盆滿缽滿。在短短半年時間裡,若風的月收入從原先的幾千塊驟升至幾十萬。並且,隨著收入一同改變的,還有若風所處的社會階層。過去那個為了贏得比賽能在地鐵上累到睡著、把工資分給隊友的屌絲草根若風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收入可與各行業金領級人物媲美的社會精英若風。這樣的改變,從若風的角度來看無可厚非,只是賺錢而已;但若從旁人的角度來看,若風此舉便有待商榷,因為這是在脫離群眾。從那以後,人們對若風的非議日益劇增。在許多人心中,若風再也不是那個在賽場上揮灑熱血的年輕人,他只是個用情懷騙粉絲錢的黑心商人。

主播若風,好了不得

2014年,新生的鬥魚憑藉主播禮物不抽成的豐厚待遇,從YY成功挖來一大批熱門遊戲主播,在這些人中便有若風。在鬥魚直播的那一年裡,若風憑藉之前積攢的人氣,雖未能坐上平臺一哥的寶座,但也穩穩地占住平臺二哥的位子。

雖未能在眾多主播中獨佔鰲頭,但那時的若風便已展現出自己與其他主播的不同之處。和其他主播只盯著簽約金和禮物收入時,若風便已有了更長遠的戰略規劃。若風通過遊戲開黑的方式結識到陳赫,隨後通過陳赫接觸到林更新、Angelababy、王校長等一眾娛樂圈大咖。至此之後,若風成功混入娛樂圈。拍MV、參演微電影,若風的通告一個接著一個。

MV《夏未央》

微電影《荊棘之路》

從電競圈到娛樂圈,若風的年收入從原先七位數升至八位數的同時,他經營的業務範圍也越來越廣泛。除了個人品牌的建設與維護,若風還開始投資俱樂部。2017年6月,若風宣佈正式接手TF戰隊,征戰LSPL。2018年2月,若風在PUBG東南亞服擊殺榜登頂後,宣佈即將成立自己的PUBG戰隊,征戰各大賽事。從此之後,若風在電競圈中將不再只是退役選手與熱門主播,他將以投資人的身份加入到更多的事務之中。

一眨眼,九年過去了

若風有很多缺點和不足之處,說實話我的確不喜歡他,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欣賞他退役後對自己清晰的人生規劃。並且最難能可貴的是,在他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後,他能想到通過自己的力量來回饋這個社會。今年2月,他投身于慈善事業,為四川巴中市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有人說他這是在作秀,不過我認為,這樣的秀,還請多做一點,謝謝。

對於上篇外掛文的一點補充說明

在上一篇《我們為什麼要痛恨外掛》中,我在評論區看到了許多辱駡我的評論。有人說我站在道德制高點裝聖母婊,有人說我腦子被門夾過了,甚至有人直接說我腦癱。

首先,說實話。當我看到這些人這麼罵我的時候。我的心裡,是由衷地高興。原因過長,我想說的,這個問題的答主已替我闡述清楚,我便不再贅述。知乎問答:人是怎麼廢掉的。

其次,對於那些覺得我沒有玩過遊戲、沒有碰到過外掛的讀者,請看圖:

上面這張圖和下面這番話,各位可以選擇信,也可以不信。這是我的PUBG帳號,平時這款遊戲我四排與單排打得比較多。在如今的這個賽季中,我的單排分是1469,位列亞服所有玩家第13%;而我的四排分是2002,位列所有玩家第6%。如果有玩過這款遊戲的都知道,亞服是外掛玩家最多的一個伺服器。在上分的過程中,我自然也碰到過外掛玩家,而且不止一次,是很多次。我曾坐在飛馳的汽車中,被一公里外的鎖頭98K兩槍打爆我的三級頭;也曾帶著消音八倍98K滿心歡喜地走出皮卡多,卻被無後座腰射AK一梭子帶走,諸如此類的情況在我身上發生過不下數十次。說實話,一開始我在碰到外掛把我打死時,我也曾難受過,但後來就淡然了。那為什麼我碰到外掛時不會像各位一樣憤怒呢?因為對我而言,遊戲應當是人們在現實世界中感到疲倦後拿來放鬆的工具,而不應該是在現實世界中遭遇挫折後逃避現實的方法。它是現實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不是現實生活的對立面。現實生活本就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公平。以我自己為例,我在上小學時隨家人來到上海,通過二十年拼搏,現在我家裡有兩套房子。其中的一套在我名下,首付由家父支付,貸款也不用我償還。目前我名下的資產數額,比我任職公司的註冊資本還要多。可以說,我剛進入社會時的起點就要比許多外地人累死累活,奮鬥一生的終點高。那麼和他們相比,我是不是開掛了呢?同樣的道理,在這些年的學習生涯中,我也有許多家裡有兩三套房子的朋友,均價10萬1平的那種,我的奮鬥終點可能也就跟人家的起點差不多。這麼一對比,那麼他們是不是又開掛了呢?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也憤怒氣惱,感歎一番世道不公後麻溜自盡,祈求下輩子投個好胎?不存在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在網路上發聲。無論是上頭兒寫文章的,還是底下寫評論的,都是在表達自己的一種觀點。它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與錯,只有適合與不適合。我從不奢求我的文章能夠獲得每一個讀者的認同,我也渴望著,有人可以拿出實據來反駁我一番。我由衷的,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哦對了,那位想取代我的讀者,我在這裡就不點名了。麻煩你在51job上將自己的簡歷投到“上海文樞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公司的漂亮HR小姐姐在看到你的簡歷後,會儘快回復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