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國機密》演員都很棒,為什麼不火?劇情出了大問題

看完三國題材電視劇《三國機密》目前已播出的24集,主要演員方面還是基本認可的:

大部分主要演員基本都選得貼合書中人物,接近歷史人物原型。

男主角馬天宇的這個“偽漢獻帝”,

形象和人設很不錯,仁者愛人,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還有遠比他實際年齡年輕的“少年氣”。而郭嘉、滿寵、賈詡、荀彧、青年司馬懿等人,對這次的魏國軍師團,滿意程度不低於《軍師聯盟》。

漢獻帝和伏皇后

飾演皇后伏壽的萬茜不說了,在去年霸屏一年,經歷了獨孤靖瑤、南枯月漓、熊青春這些人設糟糕極不討喜的角色後,

終於有一個戲份充足、人設豐滿、富有深度的角色了。作為國內演技最好的40歲以下女星之一,從始至終,撐起了這部劇的演技含金量,讓一部架空歷史的古裝權謀劇,有了正劇的質感。

(就如同孫儷、陳建斌、蔣欣、陶晰然等演員,把一部論小說原著並不比《步步驚心》之流更高明的《甄嬛傳》,撐出了史詩級正劇的質感一樣。

漢獻帝、伏皇后與郭嘉

謝君豪飾演的曹操,雖然還沒正式登場,但光看片花截選,還是喜怒不形於色、光眼神和氣場就足以壓制全場的熟悉風格,暢想此後曹操(謝君豪)和伏皇后(萬茜)的激烈衝突戲,兩位金馬獎得主的強強對決,尤其值得期待。

曹操(謝君豪)

馬伯庸的小說原著只寫到官渡大戰結束。而《三國機密》一劇據說要寫到漢獻帝禪讓,曹魏建國。後半段劇情沒有原著依託,就全看編劇的功底了。

《三國機密》一劇編劇,上部作品是同為三國題材的熱播劇《軍師聯盟》,新近還拿到了電視最高獎飛天獎的編劇提名,

自然是前途無量、廣被看好。她的很多臺詞確實寫得出彩,細節處理並嵌入歷史典故也很用心。比如“公無渡河”等等。而《軍師聯盟》的曹操大宴銅雀台一幕,那場于和偉老師的個人秀,臺詞堪稱近年來影視劇經典。

《軍師聯盟》曹操大宴銅雀台

而《三國機密》片花,曹操臨終前「可惜啊,今年洛陽大雪甚美,春來梅花綻放,卻不能與陛下青梅煮酒,以論天下英雄了」同樣可令人回味無窮。

但是這位編劇的問題,也是很多新人編劇的通病,就是過於追求在劇情中嵌入各類偏僻冷門典故,頗有“賣弄”之嫌疑,而忽視了一部電視劇的劇情,最關鍵是什麼?好看,好看,還是好看!

舉個例子,朱蘇進編劇的《康熙王朝》,如果從“歷史考據黨”的角度,簡直是每一集錯漏百出,甚至還有“我孝莊”“強☆禁☆暴朕”這種奇葩臺詞,

《康熙王朝》康熙帝和寶日龍梅

然而該劇節奏簡明快捷,層層推進,高☆禁☆潮☆禁☆迭☆禁☆起,同時臺詞通俗而不高深,足以令各個知識層面和年齡段的觀眾都看得欲罷不能,至今在各視頻網站,仍能吸引無數沒趕上直播的00後年輕觀眾。

還有同時代的歷史題材傳奇劇如《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無一不是如此。因此,它們自然取得收視和影響力上的巨大成功。

如果說“衣食住行”等歷史細節上的“考據”程度,那這些十餘年前的老劇比之《軍師聯盟》《三國機密》自然是相差甚遠,

但真正從一部電視劇的普遍“可看性”角度,則不得不說《軍師聯盟》《三國機密》的劇情臺詞,比起這些胡編歷史的“辮子戲”,差距不可以道裡計。

而且,編劇從《軍師聯盟》就存在的毛病,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抓細節,不顧大局。那個【司馬懿身披紅衣,萬軍陣前朗誦《出師表》,諸葛亮見之嘔血】的輕佻劇情,幾乎將整部86集大製作的厚重感破壞無遺,嚴重挑釁公眾心理承受力引得全網譁然,也讓王洛勇老師苦心孤詣塑造的本可成為另一經典的諸葛亮形象,毀於一旦。

《軍師聯盟》:司馬懿朗誦《出師表》

《三國機密》雖有原著小說做基礎,承接小說原著的劇情大體都沒問題,給男二號司馬懿加戲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改編中“刻意賣腐”,討好"同人女"實在太明顯了,前十幾集裡,小皇帝句句不離“仲達”是怎麼回事?而且很多時候這樣強推“平懿cp”式的“賣腐”,已經到無視劇情基本邏輯的地步了。

遙想從前《雍正王朝》的雍正和十三爺,《漢武大帝》的劉徹和衛青,無不是在所謂"同人圈"卻廣受追捧,熱了十幾二十年,然而在大眾看來,劇中都是非常正常、肝膽相照的兄弟和君臣關係,說白了不過是"同人女"腦洞大開後的自行腦補罷了。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三國機密》呢,編劇離開了還算“正劇範”的《軍師聯盟》後,當真不是把這部新戲當做“歷史同人耽美劇”來信馬由韁的麼?需要頻繁到令人膩味的“賣腐”麼?實在過猶不及。

司馬懿和劉平

其實,和十幾年前的眾多成功電視劇相比,目前電視劇的普遍通病,就在於因為在明星片酬、服化道具、特效場景、宣傳行銷等到方面花費了大量開支,同時又都期待攫取以億為單位的巨額利潤,所以盡可能將故事注水,情節節奏變得十分緩慢,每個配角吃飯喝水也恨不得寫得面面俱到,然後播出時還要盡可能拉長集數,如此方可令廣告商和投資商滿意。

即使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兩部電視劇,口碑如《琅琊榜》,收視如《人民的名義》,同樣不可免俗。《琅琊榜》的節奏推進就可謂緩慢,完全是靠著一眾主配角演員的精湛演技才撐下去,因此在大眾向的收視率並不高(0.8%)。不入戲的人看不下去,遠不如同一演員班底的抗日劇《偽裝者》。

《人民的名義》鄭乾(毛毛蟲)那條線,誰也能看出是完全不必要的蛇足,真正目的一目了然,就為了把最多40集體量的電視劇,注水到52集。當然,在如今市場環境下,這兩部優秀電視劇或許也是“被逼無奈”。

《軍師聯盟(上部)》雖然節奏也偏慢,但畢竟還用42集講了從董承之亂到曹丕建魏幾十年的事。

而《三國機密》呢?目前的24集只講了官渡之戰幾個月的事。劇情推進和節奏之慢,已經拖遝到了除非是筆者這樣的原著or三國or主演愛好者,否則難以忍受的地步了。

這等事無巨細,慢悠悠的節奏,就和前陣號稱“分鏡頭精細到每一張鏡頭都是一幅壁紙”的《海上牧雲記》類似,或許更適合網路下載後,用1.5倍甚至2倍的速度放完。如果把那些和主線關係不大的枝節劇情盡可能刪減,加快到等同經典老劇的節奏,目前的劇情量,充其量也就是8集之內即可寫完。

對一部電視劇的成敗來說,劇本劇本,才是一劇之本,至於其他服化道具、攝像分鏡,特效場景、明星陣容、演技飆戲,歷史考究,宣傳行銷,哪怕全都吹上了天,如果不能建立在故事劇情通順流暢、符合大多數觀眾喜好這個大前提,那麼統統就都是無根之萍,只會浪費了許多優秀演員的努力和心血,更辜負了被其主創陣容而吸引的觀眾的熱情和期許。

《軍師聯盟》上部“叫好不叫座”,如此強大陣容卡司,收視僅0.9%,下部《虎嘯龍吟》作為網劇,又因“司馬懿背《出師表》氣得諸葛亮吐血”而引得一片譁然,便是深刻的反面教訓。

而《三國機密》播到目前為止的網播量和話題度,同樣和演員們的精彩表現很不相稱,因此,期盼我們的編劇朋友們能繼續努力,寫出真正老少鹹宜,讓各個年齡段和知識層面的觀眾們都能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好故事,不辜負了整個劇組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吧。

簡直是每一集錯漏百出,甚至還有“我孝莊”“強☆禁☆暴朕”這種奇葩臺詞,

《康熙王朝》康熙帝和寶日龍梅

然而該劇節奏簡明快捷,層層推進,高☆禁☆潮☆禁☆迭☆禁☆起,同時臺詞通俗而不高深,足以令各個知識層面和年齡段的觀眾都看得欲罷不能,至今在各視頻網站,仍能吸引無數沒趕上直播的00後年輕觀眾。

還有同時代的歷史題材傳奇劇如《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嵐》等等,無一不是如此。因此,它們自然取得收視和影響力上的巨大成功。

如果說“衣食住行”等歷史細節上的“考據”程度,那這些十餘年前的老劇比之《軍師聯盟》《三國機密》自然是相差甚遠,

但真正從一部電視劇的普遍“可看性”角度,則不得不說《軍師聯盟》《三國機密》的劇情臺詞,比起這些胡編歷史的“辮子戲”,差距不可以道裡計。

而且,編劇從《軍師聯盟》就存在的毛病,就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抓細節,不顧大局。那個【司馬懿身披紅衣,萬軍陣前朗誦《出師表》,諸葛亮見之嘔血】的輕佻劇情,幾乎將整部86集大製作的厚重感破壞無遺,嚴重挑釁公眾心理承受力引得全網譁然,也讓王洛勇老師苦心孤詣塑造的本可成為另一經典的諸葛亮形象,毀於一旦。

《軍師聯盟》:司馬懿朗誦《出師表》

《三國機密》雖有原著小說做基礎,承接小說原著的劇情大體都沒問題,給男二號司馬懿加戲也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改編中“刻意賣腐”,討好"同人女"實在太明顯了,前十幾集裡,小皇帝句句不離“仲達”是怎麼回事?而且很多時候這樣強推“平懿cp”式的“賣腐”,已經到無視劇情基本邏輯的地步了。

遙想從前《雍正王朝》的雍正和十三爺,《漢武大帝》的劉徹和衛青,無不是在所謂"同人圈"卻廣受追捧,熱了十幾二十年,然而在大眾看來,劇中都是非常正常、肝膽相照的兄弟和君臣關係,說白了不過是"同人女"腦洞大開後的自行腦補罷了。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而《三國機密》呢,編劇離開了還算“正劇範”的《軍師聯盟》後,當真不是把這部新戲當做“歷史同人耽美劇”來信馬由韁的麼?需要頻繁到令人膩味的“賣腐”麼?實在過猶不及。

司馬懿和劉平

其實,和十幾年前的眾多成功電視劇相比,目前電視劇的普遍通病,就在於因為在明星片酬、服化道具、特效場景、宣傳行銷等到方面花費了大量開支,同時又都期待攫取以億為單位的巨額利潤,所以盡可能將故事注水,情節節奏變得十分緩慢,每個配角吃飯喝水也恨不得寫得面面俱到,然後播出時還要盡可能拉長集數,如此方可令廣告商和投資商滿意。

即使是近年來最成功的兩部電視劇,口碑如《琅琊榜》,收視如《人民的名義》,同樣不可免俗。《琅琊榜》的節奏推進就可謂緩慢,完全是靠著一眾主配角演員的精湛演技才撐下去,因此在大眾向的收視率並不高(0.8%)。不入戲的人看不下去,遠不如同一演員班底的抗日劇《偽裝者》。

《人民的名義》鄭乾(毛毛蟲)那條線,誰也能看出是完全不必要的蛇足,真正目的一目了然,就為了把最多40集體量的電視劇,注水到52集。當然,在如今市場環境下,這兩部優秀電視劇或許也是“被逼無奈”。

《軍師聯盟(上部)》雖然節奏也偏慢,但畢竟還用42集講了從董承之亂到曹丕建魏幾十年的事。

而《三國機密》呢?目前的24集只講了官渡之戰幾個月的事。劇情推進和節奏之慢,已經拖遝到了除非是筆者這樣的原著or三國or主演愛好者,否則難以忍受的地步了。

這等事無巨細,慢悠悠的節奏,就和前陣號稱“分鏡頭精細到每一張鏡頭都是一幅壁紙”的《海上牧雲記》類似,或許更適合網路下載後,用1.5倍甚至2倍的速度放完。如果把那些和主線關係不大的枝節劇情盡可能刪減,加快到等同經典老劇的節奏,目前的劇情量,充其量也就是8集之內即可寫完。

對一部電視劇的成敗來說,劇本劇本,才是一劇之本,至於其他服化道具、攝像分鏡,特效場景、明星陣容、演技飆戲,歷史考究,宣傳行銷,哪怕全都吹上了天,如果不能建立在故事劇情通順流暢、符合大多數觀眾喜好這個大前提,那麼統統就都是無根之萍,只會浪費了許多優秀演員的努力和心血,更辜負了被其主創陣容而吸引的觀眾的熱情和期許。

《軍師聯盟》上部“叫好不叫座”,如此強大陣容卡司,收視僅0.9%,下部《虎嘯龍吟》作為網劇,又因“司馬懿背《出師表》氣得諸葛亮吐血”而引得一片譁然,便是深刻的反面教訓。

而《三國機密》播到目前為止的網播量和話題度,同樣和演員們的精彩表現很不相稱,因此,期盼我們的編劇朋友們能繼續努力,寫出真正老少鹹宜,讓各個年齡段和知識層面的觀眾們都能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好故事,不辜負了整個劇組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