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鄉村紛紛延伸產業鏈 “賞花經濟”讓花開更鮮豔

珙縣龍茶花海景區。珙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珙縣

荒地種茶花 串起“一線三海”

賞花名片

茶花

賞花地點:珙縣巡場鎮龍塘村

特色介紹:珙縣龍茶花海景區面積達萬餘畝,主要位於龍塘村。景區內有牡丹茶、飛爪芙蓉、十八學士等380余個茶花品種,被譽為古僰道上的“人間仙境”

4月12日,龍塘村龍茶花海旅遊景區內,景區負責人張成龍正幫花工們把茶樹苗從花圃裡挖出來裝車。用不了幾天,這批樹苗就會被送到重慶、成都等地。張成龍身後,

漫山遍野的茶花競相綻放。

十多年前,張成龍在販賣花木的過程中,發現茶花花大色豔、品種繁多且文化底蘊深厚,深受人們的喜愛。於是,他動了種茶花的念頭。

經調查,張成龍發現,龍塘村的土壤和氣候十分適合茶花生長。他壯起膽子,在村裡租荒地種茶花。為豐富茶花品種,張成龍還從國內外引進茶花品種進行遷插、嫁接、改良。

然而,隨著種植規模日漸擴大,張成龍又發現,

單靠發展苗圃掙錢已不能跟上發展步伐,要發展鄉村游、觀賞遊。

2014年,在原來的基礎上,張成龍成立了珙縣龍茶花海景區,發展賞花經濟。

如何在同質化的賞花經濟中叫響自己的品牌?張成龍有自己的想法,“定位要不同。既然要打造景區,就不能只把思維局限在花木種植上。有些樹,再貴也不能賣,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

經過幾年發展,龍茶花海景區面積已達到萬餘畝,

並以規模大、樹齡長而聞名。張成龍介紹,景區有牡丹茶、飛爪芙蓉、十八學士等380余個茶花品種,並間有紫薇、櫻花、紅楓、杜鵑、三角梅等。此外,景區內30年以上的茶樹能成林,10年以上的茶樹達16萬株。

除了鮮明的自身定位,宜賓豐富的旅遊資源也推動了“龍茶花海”的品牌發展。“借助蜀南竹海、興文石海的品牌優勢,構成獨具特色的‘一線三海’,將遊客引流到龍茶花海景區來。”張成龍說。

如今,

龍茶花海景區不僅吸引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更將宜賓茶花賣到了全國各地。

景區發展也為周邊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截至目前,龍茶花海景區已帶動附近1000余戶村民種植茶花,每年帶動區域增收4000萬元。“以前每年只能賺幾千元。現在種花木加上在基地務工,我們兩口子一年收入有十多萬元。”村民梁大春說。

目前,龍茶花海景區正在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安嶽

“檸檬花+”花期更長香更濃

賞花名片

檸檬花

賞花地點:安岳縣文化鎮燕橋村

特色介紹:依託50萬畝檸檬花海、20多處集中觀賞地,不斷延伸檸檬產業鏈

□本報記者郭靜雯

4月13日,2018“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全民文化活動季)暨安嶽檸檬花觀賞季系列活動在安岳縣文化鎮燕橋村開幕。

種植面積達54萬畝,年銷量占全國市場的80%,安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檸檬之鄉”,檸檬花集中觀賞地也多達20餘處。每到4月,白色的檸檬花競相綻放在田間鄉野,形成天然花海。不過,相比櫻花等,檸檬花花朵小、花期短,觀賞價值並不高,難以形成持續、廣泛的吸引力。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今年,為期1個多月的安嶽檸檬花觀賞季系列活動在多方面進行了創新。

今年,安嶽縣將活動更名為檸檬花觀賞季。從“節”到“季”,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安岳縣在延長檸檬產業鏈上做出的努力。

“檸檬花+鄉村旅遊”。檸檬花觀賞季開幕當天,一個以“檸檬”為主題的遊樂場成為“客流”擔當。當天還有本土鄉村歌手演唱會、“檸香之夜”戶外燒烤鄉村音樂啤酒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遊客上萬人次。“以前看看花、拍拍照就走了,現在還可以住兩天,帶娃娃去遊樂場。”內江市民羅浩說。

“檸檬花+文創活動”讓檸檬文化內涵得以深挖和豐富。活動期間,首個檸檬花觀賞季IP產品誕生:以檸檬花仙子為原型,四川線上資陽頻道原創制作的動畫《一顆檸檬探險記》一經發佈,就被網友廣泛轉發。此外,活動期間舉辦的原創歌曲有獎徵集、主題攝影采風、“檸檬花仙子”評選、“醉美安嶽”五大檸檬花觀賞地線上評選等線上活動點擊量共10萬次以上,帶動安岳全民共同挖掘檸檬文化。

如何進一步做大檸檬及檸檬花產業?活動期間,當地還舉行了一場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峰會。會上,文旅專家、高校教授等對此進行了探討。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陳翔直言:“目前的安嶽,檸檬元素不重、色彩不濃,因此,可與檸檬花觀賞季形成互動的內容少、活動比較單一。”

同程旅遊會員產品專案部全國城市運營總經理田志奇也認為,需要深挖檸檬文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才能做好檸檬花經濟這篇文章,讓花期更長、花香更濃。

原標題:延伸產業鏈 花開更鮮豔

仁壽

“賣鮮花”變成“賣旅遊”

玫瑰

賞花地點:仁壽縣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

特色介紹:距成都4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並集觀光旅遊、生態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

4月16日,眉山市仁壽縣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內的蝶彩花卉園裡,紅色、粉色、白色、香檳色等成片的玫瑰構成了一幅美景,不少遊客正在花間擺造型、拍照片。

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是眉山3個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該園區地處天府新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和黑龍灘風景區間,距成都市區4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目前,這裡已引進業主28戶,規模流轉土地1.96萬畝。

根據園區發展規劃,該園區主要發展花卉園林產業,並按“一帶四區”空間(即花海景觀廊帶、花海核心區、花卉園林生產區、花海生態體驗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區)進行佈局。“要建成都人的‘後花園’。”眉山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辦公室主任黃俊波介紹。目前,園區已發展花卉園林1萬多畝。

蝶彩花卉園是農業園區最大的花卉園。2010年,該花卉園流轉1500畝土地,從雲南引進玫瑰栽種,主要向成都市場供應鮮切花。

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到花開時節,許多遊客就“不請自來”,紛紛前來看花。

這讓花卉園看到了觀光旅遊的商機。“與雲南玫瑰相比,我們的產品優勢不足,賣不起價。”花卉園負責人劉星說。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集中採摘玫瑰,而是變“賣花”為“賣旅遊”。

為擴大影響,2015年到2017年,花卉園連續舉辦了3屆玫瑰花節吸引遊客前來賞花。去年,花卉園吸引遊客20多萬人次。

舉辦節會吸引人氣,但花卉園也有顧慮。劉星算了一筆賬,一次節會至少花費30多萬元,但因人力物力有限,一般只能持續一周。

為此,花卉園決定,今年開始不再舉辦節會,而是通過增加玫瑰品種,進一步“拉長”花卉園的花期,從而提高其知名度。劉星說:“今年第一批玫瑰已全部開放,共有12個品種,花期可從4月持續到11月。”目前,花卉園還成為當地4家婚紗攝影店的拍照點。

免費供遊客參觀的花卉園靠什麼掙錢?“餐飲等配套商業的收入。”劉星介紹,花卉園裡的餐廳生意一直火爆,兒童遊樂園也受到了遊客的青睞。此外,採摘體驗項目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劉星介紹,剛過去的週末,共有近1萬多人次來賞花,70%都是成都遊客。

“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帶著孩子賞花、摘花、玩耍,然後吃一頓農家菜,下午就回成都了,很方便。”成都遊客王麗說。

專家點評

延伸花節生命力讓“好花開不敗”

□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虞洪

隨著全省多地相繼進入賞花佳期,賞花游也成為當下休閒遊的主流。

“一朵花”如何成為持續拉動地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值得全盤綜合考量。同時,各地也需從6個方面重點著力,避免花節的單一性、同質性。

注重地方特色。將花的特色與地方產業特色、地域特色相結合,延長花節的生命週期。例如,在樂山犍為,嘉陽小火車串聯起本土文化特色,帶動四季花節經濟發展。

挖掘和包裝文化內涵。從花的品種本身來說,每種花都有其自身文化內涵,各地可對其做文化“加法”。如,成都的芙蓉、邯鄲的月季……很多地方不僅有其代表性的花朵,還能讓花卉文化成為彰顯地方特色文化的載體。

注重效益疊加。很多花不止一種功能,各地要注重延伸其功能,拓展產業鏈,開發相關系列產品。如可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一些與花朵有關的食用、藥用等方面的產品,進一步拉動消費。

多元融合發展。將賞花經濟與生態宜居、新村建設、環境改造等方方面面相結合,讓遊客多層次感受花的吸引力,豐富體驗效果。

注重品牌塑造。賞花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積累週期。在各地花類品種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如果要增加吸引力,就需要持續行銷。目前,多地的賞花經濟季節性特徵明顯,花節多為春夏季火爆,秋冬季無人問津。因此,可針對四季引進新品種,讓賞花週期持續時間更長。

命週期。例如,在樂山犍為,嘉陽小火車串聯起本土文化特色,帶動四季花節經濟發展。

注重內生驅動。要調動市場資源,找到利潤增長點,實現利益驅動,讓賞花經濟“叫好也叫座”,保持生命力。

總而言之,花是媒介,要注重花背後的功能延伸、融合發展,特別是要發揮出賞花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撬動作用。

本報記者吳亞飛 整理

□本報記者郭靜雯

4月13日,2018“蜀人原鄉·最美鄉村”音樂季(全民文化活動季)暨安嶽檸檬花觀賞季系列活動在安岳縣文化鎮燕橋村開幕。

種植面積達54萬畝,年銷量占全國市場的80%,安嶽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檸檬之鄉”,檸檬花集中觀賞地也多達20餘處。每到4月,白色的檸檬花競相綻放在田間鄉野,形成天然花海。不過,相比櫻花等,檸檬花花朵小、花期短,觀賞價值並不高,難以形成持續、廣泛的吸引力。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今年,為期1個多月的安嶽檸檬花觀賞季系列活動在多方面進行了創新。

今年,安嶽縣將活動更名為檸檬花觀賞季。從“節”到“季”,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安岳縣在延長檸檬產業鏈上做出的努力。

“檸檬花+鄉村旅遊”。檸檬花觀賞季開幕當天,一個以“檸檬”為主題的遊樂場成為“客流”擔當。當天還有本土鄉村歌手演唱會、“檸香之夜”戶外燒烤鄉村音樂啤酒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遊客上萬人次。“以前看看花、拍拍照就走了,現在還可以住兩天,帶娃娃去遊樂場。”內江市民羅浩說。

“檸檬花+文創活動”讓檸檬文化內涵得以深挖和豐富。活動期間,首個檸檬花觀賞季IP產品誕生:以檸檬花仙子為原型,四川線上資陽頻道原創制作的動畫《一顆檸檬探險記》一經發佈,就被網友廣泛轉發。此外,活動期間舉辦的原創歌曲有獎徵集、主題攝影采風、“檸檬花仙子”評選、“醉美安嶽”五大檸檬花觀賞地線上評選等線上活動點擊量共10萬次以上,帶動安岳全民共同挖掘檸檬文化。

如何進一步做大檸檬及檸檬花產業?活動期間,當地還舉行了一場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峰會。會上,文旅專家、高校教授等對此進行了探討。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教授陳翔直言:“目前的安嶽,檸檬元素不重、色彩不濃,因此,可與檸檬花觀賞季形成互動的內容少、活動比較單一。”

同程旅遊會員產品專案部全國城市運營總經理田志奇也認為,需要深挖檸檬文化,不斷延伸產業鏈,才能做好檸檬花經濟這篇文章,讓花期更長、花香更濃。

原標題:延伸產業鏈 花開更鮮豔

仁壽

“賣鮮花”變成“賣旅遊”

玫瑰

賞花地點:仁壽縣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

特色介紹:距成都4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並集觀光旅遊、生態體驗、休閒娛樂為一體

4月16日,眉山市仁壽縣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內的蝶彩花卉園裡,紅色、粉色、白色、香檳色等成片的玫瑰構成了一幅美景,不少遊客正在花間擺造型、拍照片。

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是眉山3個都市近郊型現代農業示範園區之一。該園區地處天府新區仁壽視高經濟開發區和黑龍灘風景區間,距成都市區40公里,區位優勢明顯。目前,這裡已引進業主28戶,規模流轉土地1.96萬畝。

根據園區發展規劃,該園區主要發展花卉園林產業,並按“一帶四區”空間(即花海景觀廊帶、花海核心區、花卉園林生產區、花海生態體驗區、農產品加工物流區)進行佈局。“要建成都人的‘後花園’。”眉山天府花海觀光農業園區辦公室主任黃俊波介紹。目前,園區已發展花卉園林1萬多畝。

蝶彩花卉園是農業園區最大的花卉園。2010年,該花卉園流轉1500畝土地,從雲南引進玫瑰栽種,主要向成都市場供應鮮切花。

無心插柳柳成蔭。一到花開時節,許多遊客就“不請自來”,紛紛前來看花。

這讓花卉園看到了觀光旅遊的商機。“與雲南玫瑰相比,我們的產品優勢不足,賣不起價。”花卉園負責人劉星說。於是,他們決定不再集中採摘玫瑰,而是變“賣花”為“賣旅遊”。

為擴大影響,2015年到2017年,花卉園連續舉辦了3屆玫瑰花節吸引遊客前來賞花。去年,花卉園吸引遊客20多萬人次。

舉辦節會吸引人氣,但花卉園也有顧慮。劉星算了一筆賬,一次節會至少花費30多萬元,但因人力物力有限,一般只能持續一周。

為此,花卉園決定,今年開始不再舉辦節會,而是通過增加玫瑰品種,進一步“拉長”花卉園的花期,從而提高其知名度。劉星說:“今年第一批玫瑰已全部開放,共有12個品種,花期可從4月持續到11月。”目前,花卉園還成為當地4家婚紗攝影店的拍照點。

免費供遊客參觀的花卉園靠什麼掙錢?“餐飲等配套商業的收入。”劉星介紹,花卉園裡的餐廳生意一直火爆,兒童遊樂園也受到了遊客的青睞。此外,採摘體驗項目也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劉星介紹,剛過去的週末,共有近1萬多人次來賞花,70%都是成都遊客。

“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就到了,帶著孩子賞花、摘花、玩耍,然後吃一頓農家菜,下午就回成都了,很方便。”成都遊客王麗說。

專家點評

延伸花節生命力讓“好花開不敗”

□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虞洪

隨著全省多地相繼進入賞花佳期,賞花游也成為當下休閒遊的主流。

“一朵花”如何成為持續拉動地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值得全盤綜合考量。同時,各地也需從6個方面重點著力,避免花節的單一性、同質性。

注重地方特色。將花的特色與地方產業特色、地域特色相結合,延長花節的生命週期。例如,在樂山犍為,嘉陽小火車串聯起本土文化特色,帶動四季花節經濟發展。

挖掘和包裝文化內涵。從花的品種本身來說,每種花都有其自身文化內涵,各地可對其做文化“加法”。如,成都的芙蓉、邯鄲的月季……很多地方不僅有其代表性的花朵,還能讓花卉文化成為彰顯地方特色文化的載體。

注重效益疊加。很多花不止一種功能,各地要注重延伸其功能,拓展產業鏈,開發相關系列產品。如可根據實際情況,開發一些與花朵有關的食用、藥用等方面的產品,進一步拉動消費。

多元融合發展。將賞花經濟與生態宜居、新村建設、環境改造等方方面面相結合,讓遊客多層次感受花的吸引力,豐富體驗效果。

注重品牌塑造。賞花經濟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積累週期。在各地花類品種差異不大的情況下,如果要增加吸引力,就需要持續行銷。目前,多地的賞花經濟季節性特徵明顯,花節多為春夏季火爆,秋冬季無人問津。因此,可針對四季引進新品種,讓賞花週期持續時間更長。

命週期。例如,在樂山犍為,嘉陽小火車串聯起本土文化特色,帶動四季花節經濟發展。

注重內生驅動。要調動市場資源,找到利潤增長點,實現利益驅動,讓賞花經濟“叫好也叫座”,保持生命力。

總而言之,花是媒介,要注重花背後的功能延伸、融合發展,特別是要發揮出賞花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撬動作用。

本報記者吳亞飛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