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前有個皇帝出宮見到了他,後來就亡國了





文/喜馬拉雅

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

錦幄初溫,

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

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

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這是周邦彥最著名的詞之一,麗極而清、清極而婉。這首詞中的用詞、情感都細膩婉轉,作為北宋婉約派一大代表周邦彥的代表作,可謂是婉約之至了。

周邦彥,字美成,北宋錢塘人。在舊時詞論中,周美成常被尊為“婉約派正宗”,但國學大師王國維卻對他頗多微詞。“詞之雅鄭,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雖作豔語,

終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與倡伎之別。”

這是《人間詞話》中對周邦彥詞的評價,說白了王老先生認為周先生這個人沒品!

從這首詞背後的風流韻事來看,周先生不見得是個渣男,但是卻有可能是個小白臉。

你不知道的名妓李師師

兩宋時期,歌妓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的。一般來說,有官方直接收納的官妓、高官名流豢養的家妓、還有勾欄瓦市中獨立的民妓。

詞這種文體能夠在兩宋成為一代之文學,與歌妓盛行有很大的關係。詞為豔科,在五代以前都被認為是不正經的事兒,正經的讀書人都應該去寫詩著文章。

連詩聖杜甫都要標榜自己“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那時做官入仕的清高文人,是不屑寫詞的。

直到李後主橫空出世,詞才開始流行。詞,其實就是歌詞,是需要配樂演唱的“流行歌曲”。這裡歌妓的作用就非常明顯了,她們是詞的實際演唱者,

是詞的傳播者。因此,詞人需要歌妓來傳唱他們的作品,自然關係密切。

李師師的主要活躍時間是北宋末年,當時宋朝的生活水準已經很高了,雖然多有戰事,但是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需要歌舞燕樂。

她本是京城染坊家的女兒,天生一副好嗓子。家道中落不得以賣身歡場。老鴇悉心培養,讓尚不滿十五歲的李師師以“人風流、歌婉轉”聞名整個汴京城。文人雅士慕名人來的同時,

更是捧紅了李師師的歌名。

寫出了“雲破月來花弄影”這樣福至心靈的名句的張先,八十五歲高齡上曾經為李師師自創一曲,名為《師師令》。其詞曰:“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

其中盛讚李師師歌喉和容貌,頗有提攜之意。德高望重的詞壇製作人,屬意一位剛出道的新人,給她寫歌,這完全是現代製作人發掘歌手的節奏啊。

小姑娘也因此一戰成名,成了眾多製作人追捧的歌手。晏幾道、秦觀、周邦彥……這些在詞壇響噹噹的製作人都專門為她寫過詞,一時汴京城內風光無兩。

如此盛名吸引了皇城內那位風流天子的目光,文藝青年宋徽宗也慕名而來。

你不知道的宋徽宗趙佶

說起中國古代著名的昏君,宋徽宗絕對榜上有名。當皇帝他確實太不行,但是琴棋書畫可是樣樣精通。書法上他獨創瘦金體、還自創院體畫風,雖然作為宋朝皇帝他有些特權,但是《宋詞三百首》開篇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也是可圈可點。

本來皇位也沒他什麼事,一個閒散王爺,喝喝茶、沒事寫個字,畫個畫,人生愜意得很。對他來說,當上皇帝完全是他命不好。宋哲宗死後無子,向太后就找了他來。

原本他也想勵精圖治做個好皇帝的,奈何生來就是藝術家脾氣,太過爛漫了。治國沒戲,玩耍可是比誰都精。

陳寅恪先生曾有論斷:“中華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回顧《東京夢華錄》、《夢梁錄》等宋人筆記,宋徽宗治下雖然政治腐敗,但是經濟發達、文化昌盛。這得益于皇帝本人的藝術造詣。

中國古代是一個高度集權的社會,帝王的愛好就會是整個社會的愛好。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道理是一樣的。

宋徽宗愛畫善書,本人的作品已經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再加上他很有藝術家的眼光,培養了許多文化藝術領域的人才。著名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都是宋徽宗時代的作品。因為太過醉心藝術,就荒廢了政事。

按說身為帝王,後宮佳麗三千,什麼樣的美人沒見過。但是也許確實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宋徽宗特別喜歡流連青樓楚館。從他還做端王的時候,他就特別喜歡去尋花問柳,汴京城裡但凡有點名氣的歌妓,基本都跟他有密切的交往。

當時社會狎妓成風,許多當官的都有這方面的愛好,也不知青樓裡君臣相見,是何種境況。

有這麼一個倒楣的大臣,就遭遇了這麼尷尬的窘境。

你不知道的周邦彥

周邦彥其人,按說是名動天下的大才子。二十七歲做《汴都賦》,用七千字長篇酣暢淋漓地描繪了當時開封城的盛景。想像一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在一個擅長用最華麗的辭藻形容一切事物的大才子筆下,應是如何的風光。

闞城為門,二十有九,瓊扉塗丹,金墉鏤獸。列兵連卒,呵夜警晝。異物不入,詭邪必究。城中則有東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達,其塗九軌。車不理轚互,人不爭險易,劇驂崇期,蕩夷如砥。雨畢而除,糞夷茀穢。

這篇文章裡,有很多極生僻的字,別說現在的輸入法無法顯示,當時許多人都認不得。可見周大才子不是浪得虛名,確實有真才實學。

但是,人怕出名豬怕壯。詞寫得太好,有時候也容易招來禍端。

傳說周邦彥與名妓李師師相好,二人一人作詞一人演唱,親密無間。徽宗皇帝慕李師師盛名而來,不巧周邦彥正在屋內。估計此時出門去,君臣面對面委實太過難堪,李師師就讓周邦彥藏在床底下。

李師師與徽宗這邊吃著柳丁,彈著小曲,都被他聽了個真切。聽就聽了吧,還非得寫下來表達一下遺憾。李師師得了新詞,正在練唱,不巧宋徽宗又來了。一聽這詞,帝王家事怎麼能被市井傳頌,立刻震怒。逼問之下,得知是周邦彥分了這杯羹,立刻貶黜。

其實周邦彥流傳下來的作品非常少。這首《少年游》因為有背後的這段軼事,得以流傳至今。且不論,是真是假,起碼詞是好詞。

——end——

專輯:郭論:郭德綱首檔音訊脫口秀

主播:郭德綱,不懂歷史的導演不是好相聲演員,論古比今,開壇講演。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5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

雖然作為宋朝皇帝他有些特權,但是《宋詞三百首》開篇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也是可圈可點。

本來皇位也沒他什麼事,一個閒散王爺,喝喝茶、沒事寫個字,畫個畫,人生愜意得很。對他來說,當上皇帝完全是他命不好。宋哲宗死後無子,向太后就找了他來。

原本他也想勵精圖治做個好皇帝的,奈何生來就是藝術家脾氣,太過爛漫了。治國沒戲,玩耍可是比誰都精。

陳寅恪先生曾有論斷:“中華文化造極于趙宋之世”。回顧《東京夢華錄》、《夢梁錄》等宋人筆記,宋徽宗治下雖然政治腐敗,但是經濟發達、文化昌盛。這得益于皇帝本人的藝術造詣。

中國古代是一個高度集權的社會,帝王的愛好就會是整個社會的愛好。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道理是一樣的。

宋徽宗愛畫善書,本人的作品已經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再加上他很有藝術家的眼光,培養了許多文化藝術領域的人才。著名的《千里江山圖》、《清明上河圖》都是宋徽宗時代的作品。因為太過醉心藝術,就荒廢了政事。

按說身為帝王,後宮佳麗三千,什麼樣的美人沒見過。但是也許確實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宋徽宗特別喜歡流連青樓楚館。從他還做端王的時候,他就特別喜歡去尋花問柳,汴京城裡但凡有點名氣的歌妓,基本都跟他有密切的交往。

當時社會狎妓成風,許多當官的都有這方面的愛好,也不知青樓裡君臣相見,是何種境況。

有這麼一個倒楣的大臣,就遭遇了這麼尷尬的窘境。

你不知道的周邦彥

周邦彥其人,按說是名動天下的大才子。二十七歲做《汴都賦》,用七千字長篇酣暢淋漓地描繪了當時開封城的盛景。想像一下,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在一個擅長用最華麗的辭藻形容一切事物的大才子筆下,應是如何的風光。

闞城為門,二十有九,瓊扉塗丹,金墉鏤獸。列兵連卒,呵夜警晝。異物不入,詭邪必究。城中則有東西之阡,南北之陌,其衢四達,其塗九軌。車不理轚互,人不爭險易,劇驂崇期,蕩夷如砥。雨畢而除,糞夷茀穢。

這篇文章裡,有很多極生僻的字,別說現在的輸入法無法顯示,當時許多人都認不得。可見周大才子不是浪得虛名,確實有真才實學。

但是,人怕出名豬怕壯。詞寫得太好,有時候也容易招來禍端。

傳說周邦彥與名妓李師師相好,二人一人作詞一人演唱,親密無間。徽宗皇帝慕李師師盛名而來,不巧周邦彥正在屋內。估計此時出門去,君臣面對面委實太過難堪,李師師就讓周邦彥藏在床底下。

李師師與徽宗這邊吃著柳丁,彈著小曲,都被他聽了個真切。聽就聽了吧,還非得寫下來表達一下遺憾。李師師得了新詞,正在練唱,不巧宋徽宗又來了。一聽這詞,帝王家事怎麼能被市井傳頌,立刻震怒。逼問之下,得知是周邦彥分了這杯羹,立刻貶黜。

其實周邦彥流傳下來的作品非常少。這首《少年游》因為有背後的這段軼事,得以流傳至今。且不論,是真是假,起碼詞是好詞。

——end——

專輯:郭論:郭德綱首檔音訊脫口秀

主播:郭德綱,不懂歷史的導演不是好相聲演員,論古比今,開壇講演。

關於喜馬拉雅

隨時隨地,聽我想聽!4.5億用戶的共同選擇,聽段子聽小說聽新聞聽音樂,就用喜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