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鄧亞萍隊友為張本智和辯解:他比賽時吼叫是鼓舞自己 不是恐嚇對手

4月14日消息,14歲的日本華裔乒乓小將張本智和,如今成為日本乒壇最受矚目的球員,近日有綜藝節目拜訪了他家,挖掘出張本智和成才背後的故事,母親揭秘了他比賽中吼叫的秘密。

張本智和

張本家是仙台市宮城的一棟兩層小樓,從外面看可以看到“正本桌球場”,因為他們家開了一個乒乓球培訓學校。

張本家

一進門的玄關,擺放著張本智和從小到大贏得的大大小小榮譽。

獎盃林立

二樓是父母經營的乒乓球教室。

家裡的乒乓球學校

張本智和的父親張本宇曾是中國四川的專業乒乓球選手,母親張淩是四川隊隊員,曾經在國乒是鄧亞萍隊友,出戰過1995天津世乒賽。

父親張本宇

母親張淩

這裡也收了30個學生,從3歲到初中生,包括張本智和9歲的妹妹張本美和。她剛剛奪得全日本少年比賽冠軍,入選了日本國少隊。她表示看到哥哥贏得了很多榮譽很厲害,他希望像哥哥一樣奪冠。

妹妹張本美和

張本智和的房間很小,只能擺下一張床、一張書桌,最醒目的是左側的旋轉書櫃上擺著很多漫畫書,張本智和是《名偵探柯南》愛好者。

張本智和房間

柯南漫畫

最近亞洲杯小組賽張本智和擊敗國乒世界第一樊振東後,日本乒協強化本部部長宮崎宮崎義仁表示,“張本是百年一遇的選手。14歲成為全日本錦標賽最年輕冠軍。我覺得這輩子在沒有人能打破這個紀錄了。”

日乒協官員盛讚張本智和

主持人問張本智和最主要練的是什麼身體哪部分肌肉,他表示是下半身。隨後展示了他強壯的大腿肌肉。

下半身肌肉力量強大

原來,他會像短道速滑選手一樣進行滑動板訓練,通過這種訓練可以靈活地運用下半身力量進行移動。

採用短道速滑訓練方式

對於張本智和的訓練量,宮崎部長表示,“他非常有毅力,總會堅持到最後,從早到晚一直練習,(訓練後)晚上一個人不回家。讓他快點去吃飯,他問能不能再打一個球。就算說別開玩笑了趕緊去吃飯,他還是堅持說就打最後一球,每天都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訓練刻苦,張本智和的鞋子一般一個月肯定會穿爛。

鞋一個月就磨壞

張本智和從2017年5月的世界第69名到今年4月的第13名,他表示在去年全日本錦標賽的青年組決賽失利讓他很受傷,再不想有第二次那樣的經歷。賽後,他在賽場痛哭,他承認自己有成績後有點飄飄然。自那以後,他刻苦訓練,比別人都付出了更多努力。

痛哭

張本智和出生就開始接觸乒乓球,從2歲就可以和父親對打乒乓球。

2歲和父親打球

母親張淩表示,小時候並沒有想讓張本智和打乒乓球,而是一有空就帶著他到出去遊玩,讓他接觸乒乓球之外的世界,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張淩表示,兒子最重要的是身體,第二位是學習,乒乓球排在第三。“3歲時,每天吃完早飯就開始學習。”當時他就可以說最簡單的英文數位。

母親教育方式

上小學後放學第一件事也是做功課,張本的成績排在全省前幾名。母親自豪道,“從沒有因為學習的事跟他生氣過。”她表示以前沒有考慮過讓他成為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因為夫妻倆很清楚打球有多辛苦。

但是5年前的一場比賽,改變了母親的看法。那是2013年全日本錦標賽選拔賽,當時張本智和讀小學四年級,9歲。而對手則是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

對陣比自己大8歲的對手

張本智和前兩局輸掉,第3局以6-10落後,對方拿到了賽點,再輸1分比賽就結束。小小的張本智和自己也搖了搖頭。

當時母親都放棄了,“我當時就想,今年還是不行啊。”

自己很失望

然後接下來卻發生了奇跡,張本智和居然連扳4分,將比分扳平,最終以12-10反超。而最後幾分,每得1分他都標誌性地歡呼慶祝。

爆發

張本智和逐漸找回狀態,最後一局他猛烈得分,打得高出幾個頭的對手手足無措了,贏下最後1分上演大逆轉之後,張本智和興奮地蹦了起來。

大逆轉

母親說,“那時候我第一次哭了。因為自己打球,知道能做到那樣很不容易。直到最後也不放棄。那時候我第一次覺得,也許智和可以做好,他比我更厲害,比媽媽強多了。”

母親感動

至於張本智和比賽時喜歡大吼大叫,張淩也表示,這是為了消除兒子的軟弱,讓他大聲喊出來。

解釋怒吼

宮崎部長補充說,“張本選手屬於很內向的性格,平時還有點怯生生的,但是比賽一開始,從第一個球就開始大聲喊起來,是在比賽中鼓舞自己。”

主持人提出疑問,“會不會讓對手嚇一大跳?”宮崎回答,“張本叫的時候是向著後方,不會在正面朝向對手的時候舉起拳頭。”“並不是在恐嚇對手。”“對,只是在鼓舞自己。”

不是針對對手

主持人問張本智和最主要練的是什麼身體哪部分肌肉,他表示是下半身。隨後展示了他強壯的大腿肌肉。

下半身肌肉力量強大

原來,他會像短道速滑選手一樣進行滑動板訓練,通過這種訓練可以靈活地運用下半身力量進行移動。

採用短道速滑訓練方式

對於張本智和的訓練量,宮崎部長表示,“他非常有毅力,總會堅持到最後,從早到晚一直練習,(訓練後)晚上一個人不回家。讓他快點去吃飯,他問能不能再打一個球。就算說別開玩笑了趕緊去吃飯,他還是堅持說就打最後一球,每天都這樣。”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訓練刻苦,張本智和的鞋子一般一個月肯定會穿爛。

鞋一個月就磨壞

張本智和從2017年5月的世界第69名到今年4月的第13名,他表示在去年全日本錦標賽的青年組決賽失利讓他很受傷,再不想有第二次那樣的經歷。賽後,他在賽場痛哭,他承認自己有成績後有點飄飄然。自那以後,他刻苦訓練,比別人都付出了更多努力。

痛哭

張本智和出生就開始接觸乒乓球,從2歲就可以和父親對打乒乓球。

2歲和父親打球

母親張淩表示,小時候並沒有想讓張本智和打乒乓球,而是一有空就帶著他到出去遊玩,讓他接觸乒乓球之外的世界,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

張淩表示,兒子最重要的是身體,第二位是學習,乒乓球排在第三。“3歲時,每天吃完早飯就開始學習。”當時他就可以說最簡單的英文數位。

母親教育方式

上小學後放學第一件事也是做功課,張本的成績排在全省前幾名。母親自豪道,“從沒有因為學習的事跟他生氣過。”她表示以前沒有考慮過讓他成為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因為夫妻倆很清楚打球有多辛苦。

但是5年前的一場比賽,改變了母親的看法。那是2013年全日本錦標賽選拔賽,當時張本智和讀小學四年級,9歲。而對手則是一名17歲的高二學生。

對陣比自己大8歲的對手

張本智和前兩局輸掉,第3局以6-10落後,對方拿到了賽點,再輸1分比賽就結束。小小的張本智和自己也搖了搖頭。

當時母親都放棄了,“我當時就想,今年還是不行啊。”

自己很失望

然後接下來卻發生了奇跡,張本智和居然連扳4分,將比分扳平,最終以12-10反超。而最後幾分,每得1分他都標誌性地歡呼慶祝。

爆發

張本智和逐漸找回狀態,最後一局他猛烈得分,打得高出幾個頭的對手手足無措了,贏下最後1分上演大逆轉之後,張本智和興奮地蹦了起來。

大逆轉

母親說,“那時候我第一次哭了。因為自己打球,知道能做到那樣很不容易。直到最後也不放棄。那時候我第一次覺得,也許智和可以做好,他比我更厲害,比媽媽強多了。”

母親感動

至於張本智和比賽時喜歡大吼大叫,張淩也表示,這是為了消除兒子的軟弱,讓他大聲喊出來。

解釋怒吼

宮崎部長補充說,“張本選手屬於很內向的性格,平時還有點怯生生的,但是比賽一開始,從第一個球就開始大聲喊起來,是在比賽中鼓舞自己。”

主持人提出疑問,“會不會讓對手嚇一大跳?”宮崎回答,“張本叫的時候是向著後方,不會在正面朝向對手的時候舉起拳頭。”“並不是在恐嚇對手。”“對,只是在鼓舞自己。”

不是針對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