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花溪區: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水準 打造健康服務圈

圖為花溪區人民醫院和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開展遠端醫療會診。

“在家門口就能請到大醫院的專家。”這是近來花溪區推進“大資料大健康”融合發展中,普通市民享受到“醫聯體”便捷看病後的最大感受。

近年來,為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切實統籌全區醫療衛生資源,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花溪區制定了《花溪區統籌醫療衛生資源提升服務能力實施方案》,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能力提升為重點,實施了一系列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補齊醫療衛生短板,讓轄區群眾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大資料 大健康”

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水準

健康是幸福之基。為緩解轄區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花溪區切實在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準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大資料手段,建立新型醫療服務體系,變“百姓跑腿”為“資料跑路”,讓群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能享受到遠端問診、智慧型儀器器體驗、專家義診和家庭醫師上門等服務,

並通過加強衛生執法監督網路的建設,逐步建立了由衛生行政部門領導、衛生監督機構主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參與的衛生監督基層網路。截至2017年底,全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機構309家、床位總數3396張、執業醫師1767人。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可以做B超、心電圖……看病、開藥都不用再跑遠路了。在這裡,城鎮職工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保都可以用,

太方便了!”剛從花溪區貴築社區羊昌壩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看病出來的張女士,對於年初新開業的社區綜合性基層衛生服務機構讚不絕口。

去年以來,花溪區在完成9個鄉鎮衛生院及溪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DR室、心電圖室、檢驗室、遠程會診室、數位化預防接種門診五室場地建設的同時,還大力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並以社區全科醫生和鄉村醫生簽約服務為支撐,

建立起“一對一”服務關係,落實轄區簽約服務常住人口183975人,其中,重點人群簽約服務67860人。為有效遏制困難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全區還構築了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扶助“四重醫療保障網”,對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參保人員實行“一站式”精准扶貧服務。

統籌醫療衛生資源

打造“健康服務圈”

為更好統籌全區醫療衛生資源,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花溪區通過打造“15分鐘城市社區健康服務圈”和“30分鐘鄉村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工作模式,

讓城鄉居民就近享受到安全、有效、經濟、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自2011年花溪區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以來,為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花溪區以“強力、大力、協力、致力”為抓手,統籌城鄉衛生事業發展,優化衛生資源配置,通過防控資源聯動化,實施衛生監督網格化管理,定期對各示範餐廳、社區和學校進行督導、鼓勵、引導。通過“防控資源聯動化、防控手段資訊化、防控服務精細化、防控氛圍社會化”的“四化”模式,不斷提升慢病綜合防控水準。今年,花溪區再次通過國家衛計委複審、青岩鎮衛生院獲批“全國滿意鄉鎮衛生院”、金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批“優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提高公民健康和衛生意識、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預防疾病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花溪區從“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行為促進”兩個方面入手,先後完成了健康知識一條街、健康步道、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餐廳等示範創建8類57家,建成了10公里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慢行系統、17公里花溪公園至青岩古鎮慢行系統,以及明珠大道、甲秀南路、國賓大道等多條慢行系統,市民可通過步行、騎車等方式,沿慢行系統飽覽美景、鍛煉身體。

大力實施系列工程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分享

為了讓轄區群眾看病更舒心、更便捷、更實惠,全面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常見病不出區就能得到有效診療的醫療服務,從今年起到2020年,花溪區將通過實施“衛生規劃建設”“醫療資源互補”“醫療品質提升”“機制創新建設”等系列工程,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健康素養水準和幸福感。

實施“衛生規劃建設”工程,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提升改造旅遊環線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區級醫療機構能力提升全覆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並對瑞華、陽光、明珠、黃河、平橋、花孟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標準化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以及黔陶、馬鈴、久安、麥坪4個衛生院中醫館建設。

實施“醫療資源互補”工程,健全醫共體建設發展保障機制,推動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貴航貴陽醫院、省職工醫院與區域內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公立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溝通與協作。

實施“醫療品質提升”工程,推進貴州“健康雲”專案,建設數位化醫院資訊系統和基層醫療資訊系統,全面實施遠端醫療,構建省、市、區、鄉、村五級遠端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今年全區80%鄉鎮衛生院

定期對各示範餐廳、社區和學校進行督導、鼓勵、引導。通過“防控資源聯動化、防控手段資訊化、防控服務精細化、防控氛圍社會化”的“四化”模式,不斷提升慢病綜合防控水準。今年,花溪區再次通過國家衛計委複審、青岩鎮衛生院獲批“全國滿意鄉鎮衛生院”、金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批“優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提高公民健康和衛生意識、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預防疾病是公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保證人民健康的一項重要舉措。近年來,花溪區從“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行為促進”兩個方面入手,先後完成了健康知識一條街、健康步道、健康社區、健康單位、健康餐廳等示範創建8類57家,建成了10公里花溪國家城市濕地公園慢行系統、17公里花溪公園至青岩古鎮慢行系統,以及明珠大道、甲秀南路、國賓大道等多條慢行系統,市民可通過步行、騎車等方式,沿慢行系統飽覽美景、鍛煉身體。

大力實施系列工程

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分享

為了讓轄區群眾看病更舒心、更便捷、更實惠,全面實現小病不出社區、常見病不出區就能得到有效診療的醫療服務,從今年起到2020年,花溪區將通過實施“衛生規劃建設”“醫療資源互補”“醫療品質提升”“機制創新建設”等系列工程,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健康素養水準和幸福感。

實施“衛生規劃建設”工程,優化醫療資源佈局,提升改造旅遊環線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區級醫療機構能力提升全覆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並對瑞華、陽光、明珠、黃河、平橋、花孟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標準化建設,到2020年實現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全覆蓋,以及黔陶、馬鈴、久安、麥坪4個衛生院中醫館建設。

實施“醫療資源互補”工程,健全醫共體建設發展保障機制,推動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院、貴航貴陽醫院、省職工醫院與區域內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加強公立醫院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溝通與協作。

實施“醫療品質提升”工程,推進貴州“健康雲”專案,建設數位化醫院資訊系統和基層醫療資訊系統,全面實施遠端醫療,構建省、市、區、鄉、村五級遠端醫療服務體系,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準。今年全區80%鄉鎮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