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邊的榜樣!通江殘疾女孩陳彥蓉入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紮著馬尾,穿著牛仔外套,黑色褲子,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時節,她和其他女孩一樣靚麗。不同的是,這個裝扮簡單清新的姑娘要一直坐在輪椅上。3歲時因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導致無法正常行走、肌肉萎縮,

如今,28歲的她在四川文理學院讀大二,她就是通江廣納鎮索叻他尼村的陳彥蓉。日前,她成功入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我也曾經像一個任性的孩子,想要抹掉一切不如意,想要自由地奔跑,想要所有美好,但我漸漸懂得滿足,懂得珍惜,也沒有所謂不幸,生命千姿百態,我相信命運對我另有安排,我也可以創造屬於我的精彩。這條路雖然艱辛,但我會一直勇往直前。

”——陳彥蓉

陳彥蓉和母親

她的不幸:

3歲患病錯過治療期

常受病痛折磨身體變形

陳彥蓉三歲時,異常的走路姿勢引起家人注意,母親趙金蘭檢查發現孩子左腳出了問題。

雖然家人帶著陳彥蓉看了很多醫生,也一直在用藥,但病情一天天惡化,

先是關節腫大,然後慢慢畸形,活動受限,最後殘疾。陳彥蓉到華西醫院治療時,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已錯過最佳治療期。

讀初三時,陳彥蓉病情持續惡化,被查出股骨頭壞死,雙腿無法行走。到如今7年時間,因患病,陳彥蓉時常全身疼痛,身體也出現了不同程度變形:嘴無法完全張開,影響了說話;雙手僵硬,只有大拇指和食指能活動。

陳彥蓉得的這種折磨人的病,每月需要4000多元醫藥費,

“只能控制病情。”陳彥蓉說,無法自由活動曾讓她一度沮喪,殘疾的身體也讓她遭受過數不清的困難和異樣的眼光。

她的努力:

刻苦學習考上二本

從小因為生病,行走不便,2002年,父母到通江縣城打工,在學校旁邊租了房子,12歲的陳彥蓉才開始上小學一年級。

從小學到初中,陳彥蓉成績名列前茅,一直擔任班級學習委員。2011年,21歲的陳彥蓉考上了通江二中,讀高一沒一個月,

因病情嚴重只得停學。經過一年治療恢復,2012年,陳彥蓉再次回到學校。“高考前被查出腎上有兩個大結石,做了結石手術,高考前兩月才出院。”

住院期間,陳彥蓉仍堅持學習,“因為我想上大學,想去看看更廣闊的世界。”陳彥蓉說。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高考時,25歲的陳彥蓉以492分的成績排名通江二中第五名,如願進入四川文理學院學習應用心理學專業。

參加學校活動

參加各種活動比賽

成立手工藝品工作室

大學裡,陳彥蓉一直努力學習,已通過了英語四六級考試。同時,她參與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已獲得立項。

陳彥蓉還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比賽、學術講座。“參加這些活動,對我來說都是挑戰。”陳彥蓉說,“參加演講比賽時,因嘴無法完全張開,說話有些口齒不清,為了念好稿子,每天早上6點過就起床了,一遍遍練習。”

陳彥蓉還喜歡寫作,常在學校刊物上發表文章。“我只想嘗試並獲得經驗,這也是對能力的鍛煉和自信心的培養。”陳彥蓉說。

學習之余,陳彥蓉還喜歡做手工,儘管雙手嚴重畸形,她用還能活動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了許多漂亮的手工藝品。“節假日,就讓母親推著我出去賣這些工藝品。”為此,陳彥蓉成立了創藝DIY手工工作室。

她的手工

收穫溫暖:

樂觀堅強

入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陳彥蓉的樂觀向上、堅強不屈感動了身邊很多人。得知陳彥蓉的情況後,四川文理學院免除了她的學雜費。在校期間,年級輔導員莫春梅發現陳彥蓉有時情緒低落,便經常與其交流,與她一起戰勝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大二時,學校考慮到陳彥蓉出行不便,為她和母親安排了一個單間。同時,還安排趙金蘭當宿管員,增加收入。“上課時,班上同學常會背著我上下樓。”這些溫暖之舉都促使著陳彥蓉不斷勇往直前。

2018年4月2日,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啟動了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陳彥蓉成功入圍,成為候選人。

她的家人

母親背著女兒上學

為了讓陳彥蓉能夠好好讀書,父親陳尚金在通江修車,母親趙金蘭辭掉工作,一直在女兒身邊照顧。“從初三到現在,媽媽背了我七年。”陳彥蓉說,大一時,她們在校外租房子,“那時,房子租在六樓。”每天,110多斤的趙金蘭背著80斤的女兒跑上跑下,“爬到三樓就累了,需要歇息,媽媽裡面穿的衣服常被打濕。”

雖然生活艱辛,但趙金蘭在女兒面前永遠都是樂觀開朗的。“經常半夜醒來,想到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行走,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但這些我都不能讓她知道。”趙金蘭說,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治療加上好好鍛煉,總有一天女兒會好起來。

為了能給女兒治病,趙金蘭一直很節儉,“她從來沒有給自己買過東西。”有一次,陳彥蓉問母親:“你喜歡什麼東西呢?感覺你一點物質上的追求也沒有。”“我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你身體健康。”趙金蘭回答。

記者 牟柯

因嘴無法完全張開,說話有些口齒不清,為了念好稿子,每天早上6點過就起床了,一遍遍練習。”

陳彥蓉還喜歡寫作,常在學校刊物上發表文章。“我只想嘗試並獲得經驗,這也是對能力的鍛煉和自信心的培養。”陳彥蓉說。

學習之余,陳彥蓉還喜歡做手工,儘管雙手嚴重畸形,她用還能活動的大拇指和食指做出了許多漂亮的手工藝品。“節假日,就讓母親推著我出去賣這些工藝品。”為此,陳彥蓉成立了創藝DIY手工工作室。

她的手工

收穫溫暖:

樂觀堅強

入圍“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陳彥蓉的樂觀向上、堅強不屈感動了身邊很多人。得知陳彥蓉的情況後,四川文理學院免除了她的學雜費。在校期間,年級輔導員莫春梅發現陳彥蓉有時情緒低落,便經常與其交流,與她一起戰勝生活和學習中的困難。

大二時,學校考慮到陳彥蓉出行不便,為她和母親安排了一個單間。同時,還安排趙金蘭當宿管員,增加收入。“上課時,班上同學常會背著我上下樓。”這些溫暖之舉都促使著陳彥蓉不斷勇往直前。

2018年4月2日,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聯合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啟動了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陳彥蓉成功入圍,成為候選人。

她的家人

母親背著女兒上學

為了讓陳彥蓉能夠好好讀書,父親陳尚金在通江修車,母親趙金蘭辭掉工作,一直在女兒身邊照顧。“從初三到現在,媽媽背了我七年。”陳彥蓉說,大一時,她們在校外租房子,“那時,房子租在六樓。”每天,110多斤的趙金蘭背著80斤的女兒跑上跑下,“爬到三樓就累了,需要歇息,媽媽裡面穿的衣服常被打濕。”

雖然生活艱辛,但趙金蘭在女兒面前永遠都是樂觀開朗的。“經常半夜醒來,想到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樣正常行走,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但這些我都不能讓她知道。”趙金蘭說,她始終堅信,只要堅持治療加上好好鍛煉,總有一天女兒會好起來。

為了能給女兒治病,趙金蘭一直很節儉,“她從來沒有給自己買過東西。”有一次,陳彥蓉問母親:“你喜歡什麼東西呢?感覺你一點物質上的追求也沒有。”“我唯一的心願,就是希望你身體健康。”趙金蘭回答。

記者 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