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熱點|美國重返TPP或為牽制日本?日智庫:美日同盟現瓦解徵兆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導日媒稱,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2日命令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討論重返《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代表萊特希澤舉行了雙邊會談。萊特希澤面帶笑容,世耕則面不改色,

沉默握手。與此前同歐盟(EU)貿易委員瑪律姆斯特倫會談時的笑容相比,表情截然不同。

報導稱,日美歐會議後,世耕表情僵硬地向媒體表示:“(關於美國的進口限制)已向萊特希澤切實表達了遺憾。”

報導稱,配合2017年12月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級會議,日美歐貿易部長會議在日本的主導下首次召開。會議確認“對華加強合作”。據悉,本次也曾被預計在友好氛圍中舉行。

報導認為,

提倡“美國優先”的特朗普就任總統後,美歐關係很難說呈現良好狀態。

在特朗普決定實施進口限制的3月8日,碰巧在智利的聖地牙哥舉行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簽署儀式。2017年1月美國退出後TPP漂流不定,日本為留住剩下11國而展開斡旋,經過反復協調複雜的利害關係達成妥協。

報導表示,日本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係協定(EPA)已於2017年12月談妥,欲最快於今夏簽署,力爭在2019年早些時候使主要部分生效。

美國也表示探討重返TPP,各方均認為早晚會開啟談判。

然而據稱“目前美國尚未進行具體接觸,反而給人倒退的印象”(談判消息人士語)。報導稱,對於言行和政策方針變幻莫測的特朗普,日本和歐盟等艱難推進談判的局面或將持續。

資料圖片:3月8日,在美國華盛頓白宮,美國總統特朗普(中)展示簽署的公告。新華社/美聯

新媒:美日印澳欲聯合發展基礎設施 應對中國“一帶一路”

參考消息網2月20日報導新媒稱,澳大利亞外交部長畢曉普19日接受天空新聞採訪時透露,美國、日本、印度和澳洲的高級官員正在探討一套聯合發展基礎設施的大計畫。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9日報導,畢曉普說,四國的官員已經討論此計畫將面對的“一系列機遇與挑戰”。

她說:“目前有大量的基礎設施需求,尤其是我們所處的區域。”

早前,美國高官透露,美日印澳在商討建立一套區域聯合架構,作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的替代選擇。據報,本周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林訪問美國時,將和美國總統特朗普討論這個問題。

日本公開外交檔:曾欲讓中國依賴美日 避成日後“威脅”

參考消息網12月21日報導日媒稱,

日本外務省20日公開的外交檔顯示,在中國轉為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後不久的1979年,日美兩國政府為讓中國經濟依賴日美,避免今後成為“威脅”,曾摸索過舉官方和民間之力的合作方式。

據日本共同社12月20日報導,中國在此後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日本,成為了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包括外交和軍事層面在內,中國的影響力不斷增強,當時日美的擔憂可謂正在變成現實。

報導稱,日本外交檔顯示,訪美的日本時任外相園田直1979年4月6日與美國時任國務卿萬斯會談,表示“在‘協助’中國現代化之際,日美應該攜手合作”。

報導稱,園田具體列舉了中國的運輸、石油和鈾等資源開發、通信和電力領域。除日美合作外,園田還提議“在美國國內也設立類似日中經濟協會的機構,讓它們之間進行商討如何?”他強調應讓雙方的民間團體也承擔“支援”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工作。

報導稱,園田在翌日又與萬斯舉行會談,指出“今後,中國成為日美‘威脅’的事態也並非無法想見”,日美民間團體對華“協助”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中國今後離開日美就無法推進現代化的機制”,表明了將中國與日美捆綁在一起的戰略。

報導稱,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

日媒稱印度對特朗普強烈不信任:只是表面與美日一致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日媒稱,印度在印度洋上空和海洋增強軍備的舉動被視作是日美澳印四國為牽制中國行動的一環。不過,各國圍繞地區安全保障的立場還存在一些微妙差異。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2月8日報導,日美澳印的外交負責人于11月12日在馬尼拉舉行了會談,在所謂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保障方面尋求合作。這是四國時隔10年再次探索安保合作,舉行此類會談。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斯裡坎特分析了各國會談後的聲明,指出日美澳在法律秩序及核不擴散等9個主要專案上幾乎全部達成一致。但印度避免談及海洋安保等3個專案,可見意見存在分歧。

報導稱,此次,印度在圍繞試射成功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的安保政策方面,與美國之間的協調未取得進展。據悉,印度希望在印度洋東端的海洋安保上與越南合作,正計畫向越南出售“布拉莫斯”。而美國“無法容忍有損美國主導的地區安保的出售計畫”(斯裡坎特語)。

報導稱,印度對內傾趨勢加強的美國特朗普政權也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雖然表面上與美國步調一致,例如參與四國框架等,但據分析印度的安保外交將優先推行軍備擴充後的自主“印度洋戰略”,僅在其延長線上參與日美澳印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

【活動預告】

國際金融產業鏈博覽會 ——上 海 (2018年5月29號—5月30日)

【市場】:外匯 | 外匯市場 | 外匯交易者和交易對手 | 外匯標價方法和報價方法 | 外匯交易風險 | 流動性 | 市場層級 | 交易市場和時間

【貨幣】:外匯市場主要交易貨幣 | 美元 | 歐元

【模式】: PB | PoP | MM | STP | ECN | DMA | MTF | IB

【監管】: 套牌 | FCA | NFA | HKFSC | ASIC | CySEC

【交易】: CFD | 外匯保證金 | 帳戶類型 | 訂單類型 | 滑點 | 點差 | 杠杆 | 高頻 | 報價 | 離岸貨幣 | 避險貨幣

【科技】: MT4 | MT5 | 橋接 | VPS | FIX API

【訪談】:Christian Frahm | 程必逸 | 高明 | 金睿 | 張駿立 | Chris Rowe | Jamie Clinnick | Lennon Tam | Daire Ferguson | 周軒逸

報導稱,日本外交檔顯示,訪美的日本時任外相園田直1979年4月6日與美國時任國務卿萬斯會談,表示“在‘協助’中國現代化之際,日美應該攜手合作”。

報導稱,園田具體列舉了中國的運輸、石油和鈾等資源開發、通信和電力領域。除日美合作外,園田還提議“在美國國內也設立類似日中經濟協會的機構,讓它們之間進行商討如何?”他強調應讓雙方的民間團體也承擔“支援”中國經濟現代化的工作。

報導稱,園田在翌日又與萬斯舉行會談,指出“今後,中國成為日美‘威脅’的事態也並非無法想見”,日美民間團體對華“協助”的目的在於建立一個“中國今後離開日美就無法推進現代化的機制”,表明了將中國與日美捆綁在一起的戰略。

報導稱,中國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2010年,中國的GDP超過了日本。

日媒稱印度對特朗普強烈不信任:只是表面與美日一致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日媒稱,印度在印度洋上空和海洋增強軍備的舉動被視作是日美澳印四國為牽制中國行動的一環。不過,各國圍繞地區安全保障的立場還存在一些微妙差異。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12月8日報導,日美澳印的外交負責人于11月12日在馬尼拉舉行了會談,在所謂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航行自由”和海洋安全保障方面尋求合作。這是四國時隔10年再次探索安保合作,舉行此類會談。

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斯裡坎特分析了各國會談後的聲明,指出日美澳在法律秩序及核不擴散等9個主要專案上幾乎全部達成一致。但印度避免談及海洋安保等3個專案,可見意見存在分歧。

報導稱,此次,印度在圍繞試射成功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的安保政策方面,與美國之間的協調未取得進展。據悉,印度希望在印度洋東端的海洋安保上與越南合作,正計畫向越南出售“布拉莫斯”。而美國“無法容忍有損美國主導的地區安保的出售計畫”(斯裡坎特語)。

報導稱,印度對內傾趨勢加強的美國特朗普政權也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雖然表面上與美國步調一致,例如參與四國框架等,但據分析印度的安保外交將優先推行軍備擴充後的自主“印度洋戰略”,僅在其延長線上參與日美澳印在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戰略。

【活動預告】

國際金融產業鏈博覽會 ——上 海 (2018年5月29號—5月30日)

【市場】:外匯 | 外匯市場 | 外匯交易者和交易對手 | 外匯標價方法和報價方法 | 外匯交易風險 | 流動性 | 市場層級 | 交易市場和時間

【貨幣】:外匯市場主要交易貨幣 | 美元 | 歐元

【模式】: PB | PoP | MM | STP | ECN | DMA | MTF | IB

【監管】: 套牌 | FCA | NFA | HKFSC | ASIC | CySEC

【交易】: CFD | 外匯保證金 | 帳戶類型 | 訂單類型 | 滑點 | 點差 | 杠杆 | 高頻 | 報價 | 離岸貨幣 | 避險貨幣

【科技】: MT4 | MT5 | 橋接 | VPS | FIX API

【訪談】:Christian Frahm | 程必逸 | 高明 | 金睿 | 張駿立 | Chris Rowe | Jamie Clinnick | Lennon Tam | Daire Ferguson | 周軒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