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科學家再立新功,發明了一項顛覆性技術,成功破解國際難題

半導體晶片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各種電子產品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作為各類電子產品的組成基礎,半導體領域就成為了官家必爭之地。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消費國,中國的需求量占到了全球總量的45%,但其中近90%依賴於進口。近年來中國在各項領域相繼實現了跳級式發展,半導體領域自然也不在例外。

雖然中國目前在半導體領域仍處於巨大的貿易逆差之中,但隨著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們在這一領域也在迎頭趕上,

在世界各巨頭還在衝擊7nm技術時,我國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正是宣佈掌握了5nm技術,打了個西方巨頭一個措手不及。而在近日,我國又解決了半導體電荷存儲的一項國際性難題。

矽片放入儀器

據媒體4月10日的報導稱,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解決了國際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中一個“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

開創了全新一代的第三類存儲技術。顛覆性的實現了二維半導體准非易失存儲原型器件,使電子元件的寫入速度比現在市面上最好的快閃記憶體U盤快了一萬倍。

目前世界上的半導體電荷存儲技術主要分為,電腦記憶體式斷電即清除資料的易失性存儲技術,以及我們常用的U盤、電腦硬碟等在寫入資料後最長可保存10年的非易失性存儲技術。

而此次復旦大學研發新一代存儲技術,不僅具有電腦記憶體的寫入速度(納秒級寫入速度),還可按需(10秒—10年)調控資料准非易失特性。這一新技術在完美的降低了存儲功耗的同時,也在特殊的應用中解決了保密性和傳輸時間的問題。

半導體

雖然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相對滯後,但我國仍然在迎頭趕上。根據《中國製造2025》的規劃,我國的半導體晶片自給率在2025年要達到一個非常之高的目標—50%。這意味著我國的半導體產業的總體產值必須在那時達到35%,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作為現代化工業的“糧食”,半導體可以說極大的制約的一國的發展。雖然目前中國同美國等發達國家比,

仍具有一定的差距。但隨著國家的重視,我國科研工作者的努力,我國在半導體領域正向好的方向發展,中國在核心技術領域不再是“門外漢”!(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