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彈丸之地的日本為什麼敢侵略中國?答案讓人心酸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日本侵華蓄謀已久,抗戰爆發前10年臭名昭著的田中奉折且不說,僅1936年日本的《國策大綱》便可充分暴露其擴大侵略的野心,它把“擴充國防軍務”放在首位。同時增加了軍事預算,陸軍為7.3億日元,海軍為6.8億日元,總計達14.1日元,占當年總預算的47%。日本的鋼產量580萬噸,生鐵239萬噸,石油169萬噸,水泥611萬噸,發電量303千瓦,工業總產值近60億美元,占國民經濟的80%。為彌補戰略物資的缺乏,日本把侵略觸角伸向中國。

日本侵華的主要工具是陸軍和海軍。

《田中奏摺》通指在1929年曝光,據稱由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1927年7月25日呈給昭和天皇的秘密奏章,題為《帝國對滿蒙之積極根本政策》。但實際上他是由參謀本部鈴木貞一少佐應外務省次官森恪寫的一個關於對中國問題的備忘錄。

1937年8月13日淞滬作戰前,日本空軍即日本的陸海軍航空兵可用於作戰的飛機約為2300架。預備飛機約280架,航空工業的製造能力約每月可產60架飛機,軍用飛行人員現役為1500名,每年可養成400-500名飛行員。(何應欽《對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軍事報告》,載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料叢書》,第2輯,《何上將抗戰期間軍事報告》(下用),1962年6月臺北文星書店版,上冊,第95-96頁。)而且憑藉其遠較中國雄厚的工業基礎和先進的技術設備,

飛機性能得以不斷改進,數量得以及時補充。

與日本相比,中國顯然處於劣勢。況且長達10年內戰使中國經濟傷痕累累,國力十分薄弱。1928年,國民政府才開始設立航空署,下轄4個航空隊,一共只有24架飛機。1931年在杭州筧橋創辦中央航空學校。爾後逐步收編各省軍閥的航空部隊,建立了統一的空軍。1937年中國空軍處於初建階段,航空工業剛剛起步。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裝備的幾百架飛機大多是從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購進的,其中有的機型已經過時,有的性能很差,為即將淘汰的產品。我們的國產機,許多部件還依賴進口。因國力薄弱,我飛機的更新換代受到嚴重制約。1936年6月前空軍有14個中隊。1937年5月國民政府軍事當局把全國分為6個空軍區,實際成立的只有南京第一,武昌第二空軍部。抗戰前夕空軍總計有約600架,
飛機場 100多個。但到1937年能夠參加作戰的僅有223架飛機,不過日本的七分之一。空軍的飛行部隊共編成9個大隊,1、2、8為轟炸機大隊,4、5為驅逐機即戰鬥機大隊,6、7為偵察機大隊,9為攻擊機大隊。每隊下轄2-4個中隊。(陳誠:《八年抗戰經過概要》,第14頁。)

抗戰初期中國空軍裝備的美制“霍克”2型驅逐機

在1937年7月16日開始的廬山最高軍事會議上,蔣介石重申是年2月3日他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對“最後關頭”的解釋,明確依然奉行“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的方針。19日他的重要講話揭諸報端,(《申報》1937年7月20日。)大大鼓舞了國人抗戰的決心。 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也加強了抗戰力量。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一寸山河一寸血”,號召全民抗戰。

廬山會議結束後,為適應作戰需要,中國空軍機構作了調整:1934年成立的航空委員會此時仍由蔣介石兼委員長,宋美齡任秘書長,主任委員為周至柔,常委是黃秉衡、黃光銳,主任參事為曹寶清。在航空委員會下面新設了前敵總指揮部,周至柔兼任總指揮,副總指揮毛邦初。空軍前敵總指揮部下轄空軍轟炸司令部、驅逐司令部、偵察司令部。部隊分佈在南昌、廣德、句容、南京、西安、蚌埠、筧橋等機場。中國從擴修機場,補充器材、籌辦航空、保全物資、補充人員、改善機構、擴大宣傳、加強情報等角度全面加強空軍建設。(何應欽《對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軍事報告》,上冊,第98-99頁。)1937年8月11日設立國防最高委員會,為最高國防事務決策機關,主席蔣介石,副主席汪精衛。

編輯 | 胡一舟 閆紅

在1937年7月16日開始的廬山最高軍事會議上,蔣介石重申是年2月3日他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上對“最後關頭”的解釋,明確依然奉行“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絕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犧牲”的方針。19日他的重要講話揭諸報端,(《申報》1937年7月20日。)大大鼓舞了國人抗戰的決心。 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也加強了抗戰力量。

七七事變後,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一寸山河一寸血”,號召全民抗戰。

廬山會議結束後,為適應作戰需要,中國空軍機構作了調整:1934年成立的航空委員會此時仍由蔣介石兼委員長,宋美齡任秘書長,主任委員為周至柔,常委是黃秉衡、黃光銳,主任參事為曹寶清。在航空委員會下面新設了前敵總指揮部,周至柔兼任總指揮,副總指揮毛邦初。空軍前敵總指揮部下轄空軍轟炸司令部、驅逐司令部、偵察司令部。部隊分佈在南昌、廣德、句容、南京、西安、蚌埠、筧橋等機場。中國從擴修機場,補充器材、籌辦航空、保全物資、補充人員、改善機構、擴大宣傳、加強情報等角度全面加強空軍建設。(何應欽《對臨時全國代表大會軍事報告》,上冊,第98-99頁。)1937年8月11日設立國防最高委員會,為最高國防事務決策機關,主席蔣介石,副主席汪精衛。

編輯 | 胡一舟 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