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唾液一小滴 癌症測出來

廖瑋

基因檢測的樣本

大閘蟹是不是陽澄湖的?鱈魚來自於太平洋還是大西洋?以前需要專業人士判斷的事情,現在可以交給高科技解決。生命萬物都由基因構成,找到它們獨一無二的基因密碼,就能驗明“身份”。

如今,廣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基因檢測的世界裡遨遊,擦亮一雙“火眼金睛”。團隊獨創了領先的碎片化基因檢測技術EFIRM,

創始人兼CEO廖瑋自豪地說,這是中國唯一一家由華人掌握基因檢測自主核心智慧財產權的生物科技公司。

為農副產品驗明真身,僅是這項技術“小試牛刀”。一滴唾液,就能測肺癌、測毒☆禁☆品、測愛滋病、測結核病……這把基因檢測領域的“狙擊槍”,意欲在全球掀起應用大潮。

獨門武器:唾液檢測30分鐘測出肺癌

“創業的過程就好像滑雪一樣,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物,

最後滑出來的路徑就是被障礙物逼出來的。”在廣州開發區科技企業加速器的辦公室裡,廖瑋很平靜地總結出創業感想。此前一年,易活從初創期飛速過渡到發展期,創業道路有障礙、有收穫、有笑有淚,在經歷幾番探索後最終迅速調整企業戰略方向,朝著大方向繼續滑行。

廖瑋從不懷疑EFIRM的技術領先性和巨大的市場空間。也因此,隨著在北大讀博、赴美留學、矽谷工作等各個階段的科研經歷逐步豐富,

不斷地投入力量,使這項技術也一點點突破完成。2015年,他帶著EFIRM核心技術回國創業,在廣州創建易活生物。而創業後的第一個目標,就是扛起基因檢測領域的“狙擊槍”,對準肺癌。

中國是全球癌症發生率較高的國家,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更是高居榜首。想要診斷癌症,全球普遍採用活檢穿刺或者外科手術,且需要一到兩周時間才能獲得檢驗結果。

“唾液檢測就大不一樣,用拭子刷刷口腔取樣,完全是無創口、無痛苦的;而且,準確率與組織活檢比能達到99%,所以非常受醫療界的青睞。”廖瑋說。

易活生物的主要技術EFIRM,也就是電場誘導釋放和測量,可以直接讀取唾液中的基因突變資訊,診斷出最常見的肺癌亞型。“核心技術完全掌握在我們手中,EFIRM的儀器和試劑盒完全由公司開發完成。這也是中國公司第一次完全掌握了基因檢測的全套核心技術。

相比于傳統的PRC和NGS活檢技術,它夠快,30~60分鐘就能出檢測結果;它方法夠簡單,結果由機器自動判讀;它成本夠低,一些項目單人做一次檢測費用在百元以下。

調整戰略:在一次地震中感悟創業人生

把EFIRM技術拓展為完整的產業鏈,當然對有偉大夢想的企業而言是最佳“劇本”,但如何確保企業有“造血”能力,是讓易活活下去的根本。“血”從何處來?廖瑋冥思苦想,想盡辦法,找角度、找資源、找輔助。

2017年,他在一次海外的展會上遇到了墨西哥第二大檢驗服務機構,對方對EFIRM技術平臺很感興趣,力邀他去墨西哥探討合作。雙方對合作非常看好並迅速達成協議,就在友好握手時,突然感到地面一震,天旋地轉。廖瑋隨後打電話給大使館求助,換車、換飛機,一路奔回祖國。

這次地震經歷,讓廖瑋突然想通了。他感悟的不只是生命可貴,畢竟創業的路上遇到大災大難都不是事兒;而是,如果易活連墨西哥一個地處偏遠、人員緊缺、資金缺乏的機構都能合作,它在哪裡不能存活“造血”呢?

易活生物調整了企業戰略方向——專注上游,修煉內功,做好基因檢測平臺。行業巨頭早已制定了遊戲規則,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雖有“獨門絕技”卻苦於未拓展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巨頭合作,借力使力——易活提供技術,巨頭佈局銷售和市場。以此,行業資源得以整合,也避免企業被“大魚吃小魚”。同時,易活自身不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到最邊遠、醫療資源最匱乏、技術水準最低,但是又最急需的地方開展項目,找到最廣闊的市場天地。

創業“小夥伴”:太太是他的科研“女神”

目前,易活生物在廣州、北京、洛杉磯各有研發中心,以三地為支點佈局全球化,海內外團隊共計70多人。其中一位易活的科學家魏芳教授,廖瑋提起來有些不好意思。這位親密的“小夥伴”就是他的太太,也是易活生物的創新源頭。

兩個人心靈相通,從北大讀碩開始一起攻克生物晶片,直到雙雙赴美都專注於這個方向,始終互相支撐。魏芳教授科研能力極強,重基礎科學研究,廖瑋自嘲“她總壓我一頭,我只好專攻應用方向”。兩人如今難得見面,但無論何種溝通方式,三言兩語後,魏芳很快就知道廖瑋的“進度條”在哪裡,廖瑋也亦然。“好像電腦資料瞬間同步一樣” ,廖瑋說,創業的道路上“賢內助”功不可沒。

回顧創業之路,他深深感謝廣州的創業環境。“選擇紮根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看中的就是這裡的生物醫藥產業戰略性強。”廖瑋說。根據行業報告,至2026年底液態活檢市場將達到289.37億美元;其中,中國人將創造一個百億以上全新的便捷基因檢測行業市場。易活成立到現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完成了A輪融資,2018年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未來可期。

廖瑋

廣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及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間分別在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生物物理系、美國匹茲堡大學生物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201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擔任研究員。2011-2014年任職美國矽谷最大電子產品設計和製造企業AQS公司,擔任戰略規劃副總裁。2015年廖瑋帶著EFIRM核心技術回國創業,創建易活生物。

應用領域

腫瘤液體活檢

動植物檢驗檢疫

出入境檢驗檢疫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

轉基因食品鑒定

……

創新感言

創業的過程就好像滑雪一樣,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物,最後滑出來的路徑就是被障礙物逼出來的。

很感謝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共同創業。我常說創業者都是“吃飽了撐著”。“吃飽了”是指他們每個人在自己以前的專業和領域,都做到了“躺著可以賺錢”的地步。但是,都覺得如果就這樣退休了有點遺憾,希望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再折騰一下。

連結

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2016年廖瑋博士被評為廣州開發區科技領軍人才,讓企業順利拿到了600萬元的財政資助,並享受了“2000平方米辦公場地三年免租”的優惠。

廣州開發區2008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科技領軍人才政策,涵蓋人才創業成長全過程,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總資助強度最高達到4580萬元。2017年出臺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美玉10條”,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工作集團,在全國率先構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想盡辦法,找角度、找資源、找輔助。

2017年,他在一次海外的展會上遇到了墨西哥第二大檢驗服務機構,對方對EFIRM技術平臺很感興趣,力邀他去墨西哥探討合作。雙方對合作非常看好並迅速達成協議,就在友好握手時,突然感到地面一震,天旋地轉。廖瑋隨後打電話給大使館求助,換車、換飛機,一路奔回祖國。

這次地震經歷,讓廖瑋突然想通了。他感悟的不只是生命可貴,畢竟創業的路上遇到大災大難都不是事兒;而是,如果易活連墨西哥一個地處偏遠、人員緊缺、資金缺乏的機構都能合作,它在哪裡不能存活“造血”呢?

易活生物調整了企業戰略方向——專注上游,修煉內功,做好基因檢測平臺。行業巨頭早已制定了遊戲規則,作為一家初創公司,雖有“獨門絕技”卻苦於未拓展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巨頭合作,借力使力——易活提供技術,巨頭佈局銷售和市場。以此,行業資源得以整合,也避免企業被“大魚吃小魚”。同時,易活自身不用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也可以到最邊遠、醫療資源最匱乏、技術水準最低,但是又最急需的地方開展項目,找到最廣闊的市場天地。

創業“小夥伴”:太太是他的科研“女神”

目前,易活生物在廣州、北京、洛杉磯各有研發中心,以三地為支點佈局全球化,海內外團隊共計70多人。其中一位易活的科學家魏芳教授,廖瑋提起來有些不好意思。這位親密的“小夥伴”就是他的太太,也是易活生物的創新源頭。

兩個人心靈相通,從北大讀碩開始一起攻克生物晶片,直到雙雙赴美都專注於這個方向,始終互相支撐。魏芳教授科研能力極強,重基礎科學研究,廖瑋自嘲“她總壓我一頭,我只好專攻應用方向”。兩人如今難得見面,但無論何種溝通方式,三言兩語後,魏芳很快就知道廖瑋的“進度條”在哪裡,廖瑋也亦然。“好像電腦資料瞬間同步一樣” ,廖瑋說,創業的道路上“賢內助”功不可沒。

回顧創業之路,他深深感謝廣州的創業環境。“選擇紮根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看中的就是這裡的生物醫藥產業戰略性強。”廖瑋說。根據行業報告,至2026年底液態活檢市場將達到289.37億美元;其中,中國人將創造一個百億以上全新的便捷基因檢測行業市場。易活成立到現在不到三年的時間裡,完成了A輪融資,2018年預計年銷售額可達3000萬元,未來可期。

廖瑋

廣州易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

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及物理化學博士學位。2005-2007年間分別在美國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生物物理系、美國匹茲堡大學生物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7-2011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擔任研究員。2011-2014年任職美國矽谷最大電子產品設計和製造企業AQS公司,擔任戰略規劃副總裁。2015年廖瑋帶著EFIRM核心技術回國創業,創建易活生物。

應用領域

腫瘤液體活檢

動植物檢驗檢疫

出入境檢驗檢疫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檢測

轉基因食品鑒定

……

創新感言

創業的過程就好像滑雪一樣,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物,最後滑出來的路徑就是被障礙物逼出來的。

很感謝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共同創業。我常說創業者都是“吃飽了撐著”。“吃飽了”是指他們每個人在自己以前的專業和領域,都做到了“躺著可以賺錢”的地步。但是,都覺得如果就這樣退休了有點遺憾,希望做點有意義的事情,再折騰一下。

連結

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2016年廖瑋博士被評為廣州開發區科技領軍人才,讓企業順利拿到了600萬元的財政資助,並享受了“2000平方米辦公場地三年免租”的優惠。

廣州開發區2008年在全國率先出臺了科技領軍人才政策,涵蓋人才創業成長全過程,領軍人才創新創業的總資助強度最高達到4580萬元。2017年出臺了含金量十足的人才“美玉10條”,成立全省首家人才工作集團,在全國率先構建“上管老、下管小”全鏈條人才服務體系。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瑞琪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維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