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中牛長篇小說《天藏》連載之九

《天藏》

關中牛

第九回

二夫人出謀劃策賣空寨 十三爺假公濟私巧安排

大公子剛直不阿拒人情 黨蠻蠻胡攪蠻纏難遮蓋

且說,賈二太爺十多天來享受著舉家團聚、兒孫環繞的溫馨氣氛,身上的病一下子好了大半。有道是,心勞意穰,悒悒無已。大公子一再勸說老爺子對村上的事少操點心,這麼多人都替他忙活著,有點年紀的人了,沒必要凡事都去親躬親為。

這回,老爺子倒是聽了兒子的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關拓寨建塔的一些個人主張,

也是讓二夫人執筆寫成文字給村老們去宣念。一個人優哉遊哉地在家裡反復擺弄著二公子帶回來的那只“萬景筒”,百看不厭地體味著裡邊那不斷旋轉的花花世界。

不過,村上一下子要辦兩件這麼大的動土工程,管理人手顯然就有點倒不開手腳。各祠堂門下已經接到閣老會的通知,必須在月內從外邊抽一人回村參與修造塔樓新堡的工程“會子”。

大公子雖然年紀已經大大過了“破老”年限,

但一直都在外邊招呼自家生意,村上也沒有被賦予管理村政的一些事務。可是,閑在村上的人不多,外邊的人一下子回不來,在十三爺和村老們的一再挽留下,大公子只好更改了事先打算,先打發懷輈去了白河那邊替他支撐幾天,自己一門心思陪著華山來的高功大師和十三爺騎著騾子跑遍龍門各個塔樓和陸寨,繪製圖樣,聯繫工匠。
不出十天,兩幅繪製嚴密的“泌陽堡”和“文星閣”的圖紙已經擺上了党賈祠堂的供桌。

閣老們多次碰頭,最終一致舉手認可。請了陰陽看了幾個日子,最後敲定端午後一天為動土的黃道吉日。周遭村莊那些和党家門下生意有關聯的人戶,為了促紅老東家村上修塔這個造福千古的“文星閣”,一聽這邊已經有了動靜,爭先恐後地把上碑子的銀兩劃到了黨家號上,拓寨建塔的事情人馬山起地正式開工。

圪嶗村一次要辦這麼大的兩件事情,按照他們村的行事規矩,肯定少不了奠基放炮唱大戲,鬧得西坊原上頓時像過大年。四鄉里招募的那些夯地基、挖土方的工匠,一下子都擁進了村。不說別的,光是吃住安排這一項,就忙得十三爺這個主事焦頭爛額。何況,買繩索,請鐵匠,收捐款、對姓名、刻石記事、伙食打點,無論大小哪樣兒事情都得銀子過手。再說,

這號公益事情,事前做得再精細,事後難免不留一點閒話。讓一個心地不淨的人替他打理,他還真的不放心。即便那些人氣挺好,身體卻又吃撐不住的,三天五天尚可對付,時間一長肯定會中途撂挑子。選來選去,他倒是看中了大公子賈夢輈,力主讓他留在村裡幫他做一年半載貼身大總管。

然而,開張沒幾天,在劃分新堡莊院的時候,這個賈夢輈卻一點都沒顧及十三爺這個伯樂的大面子。

原來,建塔樓這個事兒在村上嘈喝得較早,土地也是廟底子上的官地。需要購置磚瓦聘請工匠的銀子,在外的各號鋪子也早有預掇。加之四鄰八村那些在村上號子有生意的紳五紳六,對於東家村上這個大事也各有表示,幾方款項很快就匯到了帳面。如果不算塔內塑像裝修,第一筆現銀已經大大多出了預算所需。

可是,半道上出了這個需要支出大撥銀兩的新寨工程。除用於夯城牆、建箭樓、修城門、箍隧洞、蓋倉房、打水井、楔澇池主體設施的花銷外,還有修路置炮幾項大的支出需要後續解決。按各戶臨時自捐的數目來看,前項缺口還很大。將來全村人搬上去吃住,尋常守護,駐丁把守,至少還得蓋十多排房子。要蓋那麼多房子,購置數十門松木和銅鐵火炮,兩宗事情辦下來,還真不是幾萬兩銀子的小事兒。不管是再次認捐,還是人頭均攤,這些銀子總是圪嶗村的銀子。再說,築城雖有一些邊角荒地可利用,那二十八畝整塊地價,卻是村上替蘇村繳納了兩千兩白銀和三百兩地款才解決了的。何況,黨家二門的那一畝三分祖陵地,恰恰佔據著需要修建與城門連接的隧道的進城入口,建陵遷墳也牽扯過不少話說。

賈老太爺這個“名譽會首”,儘管不用親手打理那些杠子繩索和香火銀兩,甚至都不需參與圖紙的審議勾畫。但他卻窩在家裡和二夫人並沒有少說這些事情。

這個時候,一直忙著陪小女和孫女讀書的二夫人卻意外地出場了。對村上這些男人們才熱心的大事,這個女人看似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但她還知道賈老太爺那個身份在那兒擱著,遇到一些大的磕絆,她理所當然地也會及時出現一下。聽到寨堡那邊資金有了點缺口,她居然給村上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辦法。

她說,多年來圪嶗村一戶戶比著勁兒大肆修蓋,鬧得各巷鱗次櫛比,寸土寸金,時常還為一磚半磚的界牆打起了官司。新寨上內空那麼多空地,如其修一個長期放置的空堡,何不趁此規劃出兩巷新院,以解決村上這個百年窘迫?再說,即使修好寨堡之後,全村人有一日需要上去避幾天亂,燒火做飯,也不至於到時沒個鍋碗瓢盆。如若將堡上院基售賣兩戶門下,豈不是可以省出來一大筆建寨公費。

無論這個錦囊妙計是出自二夫人的嘴巴還是老爺子的肚子這並不重要,然而這個想法絕對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絕好主張。一經擴散出去,便在村裡得到了空前的回應。党賈兩戶門下那些一院多戶的人家,一聽村上平地裡冒出二三十個院基的大好事情,都願意搬上新寨住家守堡。沒出三天就有三十多家爭相報名,那些空院子隨之銷售告罄。

按照西坊原農戶院子的大小,新堡空出的地盤如果刨去兩排巷中間勉強能走轎車的巷道,四周空開修建澇池、堆放滾木擂石的地方,留足低出城寨十多丈的城門洞入城隧道的出處,加之七十多門大小火炮的雉堞炮臺、火藥兵舍的建造,以及炮臺還得距離民居遠點的實際,全堡滿打滿算只能劃出三分地的小院基二十九個。按照大師勘算,新建寨堡龍頭沖雙煞,只能上搬二十七戶人家。這麼多家戶願意上堡雖是好事,平衡這件事情卻也令人難場。

党家二門祖陵的遷建在先,開始還沒有在堡子建巷住人這個提議,經會子和二門祠堂雙方商榷,已經說好了墳地新址和遷出費用。可是,一聽新堡上要排院建巷,二門戶下卻有人跳出來要重新說事。跳得最高的正是十三爺的遠房侄子党蠻蠻。

這個黨蠻蠻,譜名黨益郡。那些遠在成都的黨門子孫是否為紀念這廝出生於“益都蜀郡”擷取地名之意,還是有著另外的深刻意味尚不得知,其乳名“蠻蠻”卻在村子裡被喊成了大號。這都源於這廝從小發燒落下個憨傻生愣的病症,全村老少也都不再為這個已經三十大幾的爺們去講那些尊卑。不過,別看這次在那兒跳彈鬧事的是這個說話辦事都盯不准秤星的貨色,後邊肯定有精明人給捉轍。何況,黨家分了一堂四門,唯二門人多勢眾,在村上的勢力還真是不可小覷呐。

說到黨蠻蠻和十三爺的親疏,還得從十三爺党尊聖的爺爺那輩人算起。二門這戶門下老弟兄共有三人。正房所生的老大和老二,老底班子還都住在村裡。作為長門,十三爺的爺爺接著祖宗傳下的生意一直堅守河南那邊。二爺卻被家族指派到偏遠的成都,跟著渭南同鄉經營自貢的鹽井去了。偏房姨祖奶生下的這個老三,卻另立門戶在成都龍泉驛紮下了根基。

這個黨蠻蠻,正是成都那個三爺的親孫子。

說到黨家這二位爺在四川那邊的生意,鬧得也是相當的紅火。那陣子,圪嶗村這些人廂,都趁著河南的生意輕車熟路,根本不看好開鹽井那個沒底兒生意。兄弟倆開初還只是跟著渭南賀家經營茶山、販運絲綢布匹和川地藥材。他們將置買下來的山坡廣種茶林,每到採摘季節,雇人翻炒打包後運往老家這邊的涇陽城,再壓榨成“茯磚”送往北地草原。有時也順帶些珍貴藥材,經三原、麟州一路北上,倒換些牛皮和馬匹。不過,隨著他們的駝隊不斷北進,後邊的生意做得更遠,甚至還把這些黑乎乎的磚茶送到了遙遠的莫斯科河岸。而這些說來也不過是些老樹葉子製成的玩意兒,到了克里姆林宮那些講究享受的皇家貴族的藍眼睛裡,立即就變成了昂貴的奢侈品。據說,以吃乳酪肉食為飯的草原種族,個個大腹便便、腦肥腸滿,每日裡喝點來自中國的茶水便能“剮”出肚子裡的肥油。以至於當地把喝茶這件事情鬧得比出產地的人們還當回事情,且久成生活習慣,一日都離不開放了馬奶子的鹽茶。莫斯科公國的沙皇老爺還將這些稀罕的東西每每作為禮品,轉弄到了歐洲諸國皇廷,讓那些引領時髦的達官貴人品嘗過後,無不為來自遙遠“中國”的神奇樹葉嘖嘖稱道。

再說,這些西商的歸程馱子上卻架的是洋銅火炮、琉璃燈盞和自鳴擺鐘。到了長安和成都這樣的大埠子,一經脫手,每樣兒幾乎都是按輕重分量兌換銀兩的稀缺玩意兒。且有關軍火這號和官府相通的官家商務,其他商號根本無法涉足,而他們一直被當做作供應“軍需”受到朝廷一路的邊貿保護。後來,他們靠著積攢下來的雄厚資本轉而接替朝廷經營雲、貴、川三省鹽務。在自貢打鹽井、熬鹽鹵,再將這些青鹽錁子送到西南高原,甚至銷往東巴藏區,居然抵擋住了青海那邊的湖鹽南下。最後以致敢於從朝廷一次買下七十多頂五品頂戴,招募山陝同邑中那些屢薦不第的讀書人,作為朝廷官員賞賜終身官銜替他們去雲貴坐鎮打點生意。當時,這個西原賀家的商道,號稱南到安南,北達漠北,縱橫三萬餘裡。行走在這條商道上的私家馱隊,根本不需要吃別人的莊田,也不用住那些雜姓客棧。一路上,盡興都是他們自己開辦的鍋莊和貨棧。後來,他們又在京兆之外,第一家經營“銀行”,用一張信用堅挺的銀票便可通行五省。甚至將陝西這邊不便行用的小麻錢論斤大宗收購,作為“貨物”販運入川再行兌換銀兩,鬧得世事大得根本沒法讓官府去控制。朝廷造船修路、剿匪養兵以及邊陲吃緊要使喚點銀子,還得看他們的眼色。

圪嶗党家作為票號的小股東,生意雖然比起東家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但號下的雇員人數卻也不少,多到連發餉也不知道撒落在三省百十州府究竟有多少人員。成都洪河那邊黨家門下三千畝私田,每年兩季的稻穀,據說還不夠給龍泉驛党家公館南來北往的差人煮飯用。僅是招待客人吸煙一項,每年就得耗費一千多兩鴉☆禁☆片、三萬多片蘭州水煙……

可是,這門黨家到了黨蠻蠻這一代,二門裡長門這戶卻接連生出幾個男丁不是傻子便是癱子,且無一正常分娩。經從青城山接下來的大法師對党家公館做法禳治,移除了幾塊惹眼的太湖石,加蓋了兩處玄關照壁,後來總算生出這個黨蠻蠻還算是個正常點的男丁。可是,這廝七歲那年發燒,因喝牛黃過量,鬧得腦瓜瓤子便缺了根弦。為了接續香火,使其平安成人,成都党家聽信老家門下的族老諫言,決定將這個孩子送回老家接祖陵地氣滋養。並為這廝隨身帶回一專職武師,令其習練峨眉劍仙術,以利強體健身,最終能考個武舉也是好事。為了感激門下接納遊子的一片熱忱,成都三爺不但獨資修繕了村上黨家二門祠堂,使之在幾大祠堂中更為鶴立雞群。且資助臨河那些門下住戶加固高壁夾牆,使整個村莊更為整端大氣。

說到這個回村頂門定居的黨蠻蠻,說蠢也不是那號頂真蠢到家的實芯傻瓜,也就是尋常說話辦事有點轉不過彎兒。一個村莊,有著這麼個人物,一些發生在鄰村那些不無戲謔的傻瓜故事,也就順便安在了這個人身上。不過,這廝二十大幾的人了,看了一夜戲跑丟兩隻鞋的真實故事,在村上一直當作笑話被人爭相傳誦。

且說,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一個初冬,蘇村拜家祠堂修繕一新,叫了兩檯子戲朝賀。一台是山西運城縣的蒲州梆子,一台是同州府的東路梆子。兩家班主為了在龍門爭點名頭,那晚都上齊了全掛的把式。東門開的是《黑叮本》,西門上的是《斬單童》,戲都是耍淨臉的頭牌把式功夫戲。這號專為唱對台的兩個戲臺,中間一般只隔一條巷道。要唱,也是同時開戲,通宵對台,謂之“兩頭見太陽”。結果,那晚可把這個黨蠻蠻整慘了。一聽這邊熱鬧,他就朝這邊跑;一聽那邊放炮,又往那邊趕。一個通宵根本不知道兩家都唱了些啥戲,卻在不覺中跑丟了一雙新鞋。回來後,這廝腰腿疼得躺倒炕上三天都沒能起來。當人們故意問他那晚都看了些啥戲時,他卻大言不慚地吹噓說:“一邊是‘相公招姑娘’,一邊是‘奸賊害忠良’喀。連這兩個破戲名都沒記住,豈不是白丟了一雙新鞋!”由之,惹出了一村院的笑話。不過,因了這廝家豪富大,平日裡又沒個正經營生,倒是有大段時間陪人打牌,領著細狗子攆兔,要麼就是上集做東請人喝羊湯,身邊不乏還摟攬有幾個狗肉朋友。

這次村上建寨修塔的消息一出,成都兩戶一把就打來兩張四千兩銀票。不過,蠻蠻的父親卻同時給十三爺這個門下堂弟捎話,讓他和村上商量一下,自己這個兒子在老家已經娶妻生子,留在村上雖然也算是認祖歸宗的一大好事。不過,當年為孩子修蓋的這處院落只是個四分半的莊基,看能不能趁著這次規劃巷院在城上買一處院子,事後再慢慢托人換下現在老院後邊的那戶半邊院子,將來改建一處更為寬敞點的兩進四合大院。日後成都有人回家探親祭祖,好賴也有個寬敞的住處。十三爺心裡儘管覺得要在村上實現這個想法,幾近于天方夜譚,還是認真地替本家兄弟周密地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

新堡上的院基尚未分配那陣,這個黨蠻蠻就喊喊叫叫地要申領。按照他那點能水,也根本摸不清這裡邊的道道,更不知道這是十三爺的精心佈局。如果以這個黨蠻蠻名下在新寨能申領一處稍微大點的院基,加上二門墳地搬遷“補劃”給搬遷祠堂的三分預留空地,只需在劃撥時將這兩處地兒劃在緊鄰,這事情就辦成了一大半兒。新寨落成,等一切平靜下來,這頭只要黨蠻蠻“願意”將現住老巷的這一處院落交出,讓門下用於倒換莊基擴建祠堂,十三爺再在中間慢慢撮合,將新寨的那兩處地基合二為一……到了那陣子,這也就完全是二門門下的事情了。

可是,十三爺將此事側面給賈夢輈打了個招呼,這個只會遇事念佛的一根筋,一點面情都不講。不但斷然予以拒絕,還給老漢講了一通道理。

這個賈夢輈多年前為了一宗生意,親自去過一趟成都。龍泉驛那座党氏莊園的樓臺亭榭和別院花園,前後左右占地四十余畝,連在一起那真是一片碩大的街坊。一聽十三爺給自己門下為院子說情,大公子居然火了。用他的話說,在党賈圪嶗,即使幾院“大夫第”的大小也不過是七分多點。想要修個馬坊院,還得別門另開。党賈圪嶗跟原上那些地土寬展的村子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坐落在兩溝臨河的夾縫中,村小人口多,一直無法拓展村巷。這回,全村這麼多的人捨棄人老幾輩的老宅,爭著想在新寨上劃院基蓋房,都是煩透了一院兩家,甚至三四家的擠卡日子。蠻蠻一戶名下擁有四分多的大院子,這次根本就不可能被作為“照顧”。退一萬步說,就是要給他劃,那也不可比鄰人多出半厘半毫。在圪嶗村,遇事最好不要說誰有錢誰沒錢這號氣粗話。即使有人買得下龍門城一條街,到了村上還不是小院獨處?在村上這次動遷中,作為會首又是長輩,對門下這號無理取鬧,理應私下勸說一番,如此假公濟私開口說情真是有失村老身份……

十三爺的大面子,就這麼毫無迴旋地被這個不諳世事的賈大公子給駁了回去。結果,在這個賈夢輈的親自主持下,三十三戶經過村老會子認定有資格的申請人戶,經過抓鬮的辦法,決出二十七戶人家的左鄰右舍,且當眾宣念了戶主姓名,以及前後兩道大巷的排序位置。並以村規民約的形式要求,這些搬遷的家戶在修寨出工和自己建房兩者之間都不能耽誤,一時騰不出人手的必須出錢雇人幫傭;年內不動工匠、開年未見院牆、三年內還不能搬遷住人的院子,自動廢止已定契約並二次充公。並且,各戶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上繳款項,半月內必須一次繳清地價銀三百六十兩。

村上三百兩銀子買來的土地,加上打點的兩千兩給衙門裡的花銷,一下子解決了二十七戶人家的蓋房住宿,對於寸土寸金的圪嶗村又順便辦成了這麼一件大事,這點銀子委實是花得值當。也足以可見這些打點了一輩子銀貨的商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著多麼驚人的精明算計。由之,党門族長的十三爺党尊聖,一下子在西坊原撂成了鴻名。何況,二十七個院基的出手,僅此就收回白銀一萬餘兩。幾天來,鬧得銷銀巷的那座藍炭爐子每日裡都得雇四個人拉風箱,以便將各戶繳來的那些細碎銀子,鑄成分銀院通兌的百兩大錁。

這件事過之後,十三爺也無話可說,更沒有對大公子賈夢輈這個實誠人有啥成見。甚至,對自己親選的這個助手遇事能秉公無私的做派還大加讚賞。可是,他卻明顯地對賈門戶下一些人趁此事在大公子後邊不說囫圇話有些不滿。不過,在村莊大事面前,這個人依然能一聲不吭忙活著手頭的事情,也還算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廂。

當然,十三爺心裡也十分清楚,無論大小事情,如果有人敢於和大公子這個有名望的大善人產生過節,事後都會被四鄰八村一概指著脊背臭駡得如同狗屎。說到這點,即便對方占著七成理性,因了這個賈夢輈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樹立的那點固有形象,無論對錯一邊倒的盛大輿論,一般人還真是有點不願招惹這個是非。

牛和牛的對話

關中牛問:夥計,你認識我嗎?

小牛:我不認識。

關中牛:嗷,你不認識,是因為你年齡小。你爸你媽肯定認識我。

小牛:我從來沒聽我爸我媽說過你。

關中牛:嗷,你回去問一下你爸你媽,說有個叫關中牛的人,名氣大的很,問他們認識不認識。不認識才怪!

小牛:你明明是人麼,咋叫我們牛的名字?我爸是關中牛牛群的群長,不經它批准,是不能亂叫的。我爸知道了肯定要罵你,我就不問了,省的你挨駡。

關中牛:嗷,那你就別問了。

小牛:我聞你身上沒有一點牛糞味,叫牛的名字,成精哩麼!

關中牛:你不說了,我給你拍一張照片。

小牛:謝謝你,拍好後發我郵箱。

關中牛吃驚,說:你也有郵箱?

小牛得意,說:你以為呢!

(李印功配文,只圖一樂。)

原來,建塔樓這個事兒在村上嘈喝得較早,土地也是廟底子上的官地。需要購置磚瓦聘請工匠的銀子,在外的各號鋪子也早有預掇。加之四鄰八村那些在村上號子有生意的紳五紳六,對於東家村上這個大事也各有表示,幾方款項很快就匯到了帳面。如果不算塔內塑像裝修,第一筆現銀已經大大多出了預算所需。

可是,半道上出了這個需要支出大撥銀兩的新寨工程。除用於夯城牆、建箭樓、修城門、箍隧洞、蓋倉房、打水井、楔澇池主體設施的花銷外,還有修路置炮幾項大的支出需要後續解決。按各戶臨時自捐的數目來看,前項缺口還很大。將來全村人搬上去吃住,尋常守護,駐丁把守,至少還得蓋十多排房子。要蓋那麼多房子,購置數十門松木和銅鐵火炮,兩宗事情辦下來,還真不是幾萬兩銀子的小事兒。不管是再次認捐,還是人頭均攤,這些銀子總是圪嶗村的銀子。再說,築城雖有一些邊角荒地可利用,那二十八畝整塊地價,卻是村上替蘇村繳納了兩千兩白銀和三百兩地款才解決了的。何況,黨家二門的那一畝三分祖陵地,恰恰佔據著需要修建與城門連接的隧道的進城入口,建陵遷墳也牽扯過不少話說。

賈老太爺這個“名譽會首”,儘管不用親手打理那些杠子繩索和香火銀兩,甚至都不需參與圖紙的審議勾畫。但他卻窩在家裡和二夫人並沒有少說這些事情。

這個時候,一直忙著陪小女和孫女讀書的二夫人卻意外地出場了。對村上這些男人們才熱心的大事,這個女人看似一副漠不關心的樣子,但她還知道賈老太爺那個身份在那兒擱著,遇到一些大的磕絆,她理所當然地也會及時出現一下。聽到寨堡那邊資金有了點缺口,她居然給村上出了一個別出心裁的辦法。

她說,多年來圪嶗村一戶戶比著勁兒大肆修蓋,鬧得各巷鱗次櫛比,寸土寸金,時常還為一磚半磚的界牆打起了官司。新寨上內空那麼多空地,如其修一個長期放置的空堡,何不趁此規劃出兩巷新院,以解決村上這個百年窘迫?再說,即使修好寨堡之後,全村人有一日需要上去避幾天亂,燒火做飯,也不至於到時沒個鍋碗瓢盆。如若將堡上院基售賣兩戶門下,豈不是可以省出來一大筆建寨公費。

無論這個錦囊妙計是出自二夫人的嘴巴還是老爺子的肚子這並不重要,然而這個想法絕對是一個一舉兩得的絕好主張。一經擴散出去,便在村裡得到了空前的回應。党賈兩戶門下那些一院多戶的人家,一聽村上平地裡冒出二三十個院基的大好事情,都願意搬上新寨住家守堡。沒出三天就有三十多家爭相報名,那些空院子隨之銷售告罄。

按照西坊原農戶院子的大小,新堡空出的地盤如果刨去兩排巷中間勉強能走轎車的巷道,四周空開修建澇池、堆放滾木擂石的地方,留足低出城寨十多丈的城門洞入城隧道的出處,加之七十多門大小火炮的雉堞炮臺、火藥兵舍的建造,以及炮臺還得距離民居遠點的實際,全堡滿打滿算只能劃出三分地的小院基二十九個。按照大師勘算,新建寨堡龍頭沖雙煞,只能上搬二十七戶人家。這麼多家戶願意上堡雖是好事,平衡這件事情卻也令人難場。

党家二門祖陵的遷建在先,開始還沒有在堡子建巷住人這個提議,經會子和二門祠堂雙方商榷,已經說好了墳地新址和遷出費用。可是,一聽新堡上要排院建巷,二門戶下卻有人跳出來要重新說事。跳得最高的正是十三爺的遠房侄子党蠻蠻。

這個黨蠻蠻,譜名黨益郡。那些遠在成都的黨門子孫是否為紀念這廝出生於“益都蜀郡”擷取地名之意,還是有著另外的深刻意味尚不得知,其乳名“蠻蠻”卻在村子裡被喊成了大號。這都源於這廝從小發燒落下個憨傻生愣的病症,全村老少也都不再為這個已經三十大幾的爺們去講那些尊卑。不過,別看這次在那兒跳彈鬧事的是這個說話辦事都盯不准秤星的貨色,後邊肯定有精明人給捉轍。何況,黨家分了一堂四門,唯二門人多勢眾,在村上的勢力還真是不可小覷呐。

說到黨蠻蠻和十三爺的親疏,還得從十三爺党尊聖的爺爺那輩人算起。二門這戶門下老弟兄共有三人。正房所生的老大和老二,老底班子還都住在村裡。作為長門,十三爺的爺爺接著祖宗傳下的生意一直堅守河南那邊。二爺卻被家族指派到偏遠的成都,跟著渭南同鄉經營自貢的鹽井去了。偏房姨祖奶生下的這個老三,卻另立門戶在成都龍泉驛紮下了根基。

這個黨蠻蠻,正是成都那個三爺的親孫子。

說到黨家這二位爺在四川那邊的生意,鬧得也是相當的紅火。那陣子,圪嶗村這些人廂,都趁著河南的生意輕車熟路,根本不看好開鹽井那個沒底兒生意。兄弟倆開初還只是跟著渭南賀家經營茶山、販運絲綢布匹和川地藥材。他們將置買下來的山坡廣種茶林,每到採摘季節,雇人翻炒打包後運往老家這邊的涇陽城,再壓榨成“茯磚”送往北地草原。有時也順帶些珍貴藥材,經三原、麟州一路北上,倒換些牛皮和馬匹。不過,隨著他們的駝隊不斷北進,後邊的生意做得更遠,甚至還把這些黑乎乎的磚茶送到了遙遠的莫斯科河岸。而這些說來也不過是些老樹葉子製成的玩意兒,到了克里姆林宮那些講究享受的皇家貴族的藍眼睛裡,立即就變成了昂貴的奢侈品。據說,以吃乳酪肉食為飯的草原種族,個個大腹便便、腦肥腸滿,每日裡喝點來自中國的茶水便能“剮”出肚子裡的肥油。以至於當地把喝茶這件事情鬧得比出產地的人們還當回事情,且久成生活習慣,一日都離不開放了馬奶子的鹽茶。莫斯科公國的沙皇老爺還將這些稀罕的東西每每作為禮品,轉弄到了歐洲諸國皇廷,讓那些引領時髦的達官貴人品嘗過後,無不為來自遙遠“中國”的神奇樹葉嘖嘖稱道。

再說,這些西商的歸程馱子上卻架的是洋銅火炮、琉璃燈盞和自鳴擺鐘。到了長安和成都這樣的大埠子,一經脫手,每樣兒幾乎都是按輕重分量兌換銀兩的稀缺玩意兒。且有關軍火這號和官府相通的官家商務,其他商號根本無法涉足,而他們一直被當做作供應“軍需”受到朝廷一路的邊貿保護。後來,他們靠著積攢下來的雄厚資本轉而接替朝廷經營雲、貴、川三省鹽務。在自貢打鹽井、熬鹽鹵,再將這些青鹽錁子送到西南高原,甚至銷往東巴藏區,居然抵擋住了青海那邊的湖鹽南下。最後以致敢於從朝廷一次買下七十多頂五品頂戴,招募山陝同邑中那些屢薦不第的讀書人,作為朝廷官員賞賜終身官銜替他們去雲貴坐鎮打點生意。當時,這個西原賀家的商道,號稱南到安南,北達漠北,縱橫三萬餘裡。行走在這條商道上的私家馱隊,根本不需要吃別人的莊田,也不用住那些雜姓客棧。一路上,盡興都是他們自己開辦的鍋莊和貨棧。後來,他們又在京兆之外,第一家經營“銀行”,用一張信用堅挺的銀票便可通行五省。甚至將陝西這邊不便行用的小麻錢論斤大宗收購,作為“貨物”販運入川再行兌換銀兩,鬧得世事大得根本沒法讓官府去控制。朝廷造船修路、剿匪養兵以及邊陲吃緊要使喚點銀子,還得看他們的眼色。

圪嶗党家作為票號的小股東,生意雖然比起東家那真是小巫見大巫,但號下的雇員人數卻也不少,多到連發餉也不知道撒落在三省百十州府究竟有多少人員。成都洪河那邊黨家門下三千畝私田,每年兩季的稻穀,據說還不夠給龍泉驛党家公館南來北往的差人煮飯用。僅是招待客人吸煙一項,每年就得耗費一千多兩鴉☆禁☆片、三萬多片蘭州水煙……

可是,這門黨家到了黨蠻蠻這一代,二門裡長門這戶卻接連生出幾個男丁不是傻子便是癱子,且無一正常分娩。經從青城山接下來的大法師對党家公館做法禳治,移除了幾塊惹眼的太湖石,加蓋了兩處玄關照壁,後來總算生出這個黨蠻蠻還算是個正常點的男丁。可是,這廝七歲那年發燒,因喝牛黃過量,鬧得腦瓜瓤子便缺了根弦。為了接續香火,使其平安成人,成都党家聽信老家門下的族老諫言,決定將這個孩子送回老家接祖陵地氣滋養。並為這廝隨身帶回一專職武師,令其習練峨眉劍仙術,以利強體健身,最終能考個武舉也是好事。為了感激門下接納遊子的一片熱忱,成都三爺不但獨資修繕了村上黨家二門祠堂,使之在幾大祠堂中更為鶴立雞群。且資助臨河那些門下住戶加固高壁夾牆,使整個村莊更為整端大氣。

說到這個回村頂門定居的黨蠻蠻,說蠢也不是那號頂真蠢到家的實芯傻瓜,也就是尋常說話辦事有點轉不過彎兒。一個村莊,有著這麼個人物,一些發生在鄰村那些不無戲謔的傻瓜故事,也就順便安在了這個人身上。不過,這廝二十大幾的人了,看了一夜戲跑丟兩隻鞋的真實故事,在村上一直當作笑話被人爭相傳誦。

且說,那還是十多年前的一個初冬,蘇村拜家祠堂修繕一新,叫了兩檯子戲朝賀。一台是山西運城縣的蒲州梆子,一台是同州府的東路梆子。兩家班主為了在龍門爭點名頭,那晚都上齊了全掛的把式。東門開的是《黑叮本》,西門上的是《斬單童》,戲都是耍淨臉的頭牌把式功夫戲。這號專為唱對台的兩個戲臺,中間一般只隔一條巷道。要唱,也是同時開戲,通宵對台,謂之“兩頭見太陽”。結果,那晚可把這個黨蠻蠻整慘了。一聽這邊熱鬧,他就朝這邊跑;一聽那邊放炮,又往那邊趕。一個通宵根本不知道兩家都唱了些啥戲,卻在不覺中跑丟了一雙新鞋。回來後,這廝腰腿疼得躺倒炕上三天都沒能起來。當人們故意問他那晚都看了些啥戲時,他卻大言不慚地吹噓說:“一邊是‘相公招姑娘’,一邊是‘奸賊害忠良’喀。連這兩個破戲名都沒記住,豈不是白丟了一雙新鞋!”由之,惹出了一村院的笑話。不過,因了這廝家豪富大,平日裡又沒個正經營生,倒是有大段時間陪人打牌,領著細狗子攆兔,要麼就是上集做東請人喝羊湯,身邊不乏還摟攬有幾個狗肉朋友。

這次村上建寨修塔的消息一出,成都兩戶一把就打來兩張四千兩銀票。不過,蠻蠻的父親卻同時給十三爺這個門下堂弟捎話,讓他和村上商量一下,自己這個兒子在老家已經娶妻生子,留在村上雖然也算是認祖歸宗的一大好事。不過,當年為孩子修蓋的這處院落只是個四分半的莊基,看能不能趁著這次規劃巷院在城上買一處院子,事後再慢慢托人換下現在老院後邊的那戶半邊院子,將來改建一處更為寬敞點的兩進四合大院。日後成都有人回家探親祭祖,好賴也有個寬敞的住處。十三爺心裡儘管覺得要在村上實現這個想法,幾近于天方夜譚,還是認真地替本家兄弟周密地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

新堡上的院基尚未分配那陣,這個黨蠻蠻就喊喊叫叫地要申領。按照他那點能水,也根本摸不清這裡邊的道道,更不知道這是十三爺的精心佈局。如果以這個黨蠻蠻名下在新寨能申領一處稍微大點的院基,加上二門墳地搬遷“補劃”給搬遷祠堂的三分預留空地,只需在劃撥時將這兩處地兒劃在緊鄰,這事情就辦成了一大半兒。新寨落成,等一切平靜下來,這頭只要黨蠻蠻“願意”將現住老巷的這一處院落交出,讓門下用於倒換莊基擴建祠堂,十三爺再在中間慢慢撮合,將新寨的那兩處地基合二為一……到了那陣子,這也就完全是二門門下的事情了。

可是,十三爺將此事側面給賈夢輈打了個招呼,這個只會遇事念佛的一根筋,一點面情都不講。不但斷然予以拒絕,還給老漢講了一通道理。

這個賈夢輈多年前為了一宗生意,親自去過一趟成都。龍泉驛那座党氏莊園的樓臺亭榭和別院花園,前後左右占地四十余畝,連在一起那真是一片碩大的街坊。一聽十三爺給自己門下為院子說情,大公子居然火了。用他的話說,在党賈圪嶗,即使幾院“大夫第”的大小也不過是七分多點。想要修個馬坊院,還得別門另開。党賈圪嶗跟原上那些地土寬展的村子最大的不同處,就是坐落在兩溝臨河的夾縫中,村小人口多,一直無法拓展村巷。這回,全村這麼多的人捨棄人老幾輩的老宅,爭著想在新寨上劃院基蓋房,都是煩透了一院兩家,甚至三四家的擠卡日子。蠻蠻一戶名下擁有四分多的大院子,這次根本就不可能被作為“照顧”。退一萬步說,就是要給他劃,那也不可比鄰人多出半厘半毫。在圪嶗村,遇事最好不要說誰有錢誰沒錢這號氣粗話。即使有人買得下龍門城一條街,到了村上還不是小院獨處?在村上這次動遷中,作為會首又是長輩,對門下這號無理取鬧,理應私下勸說一番,如此假公濟私開口說情真是有失村老身份……

十三爺的大面子,就這麼毫無迴旋地被這個不諳世事的賈大公子給駁了回去。結果,在這個賈夢輈的親自主持下,三十三戶經過村老會子認定有資格的申請人戶,經過抓鬮的辦法,決出二十七戶人家的左鄰右舍,且當眾宣念了戶主姓名,以及前後兩道大巷的排序位置。並以村規民約的形式要求,這些搬遷的家戶在修寨出工和自己建房兩者之間都不能耽誤,一時騰不出人手的必須出錢雇人幫傭;年內不動工匠、開年未見院牆、三年內還不能搬遷住人的院子,自動廢止已定契約並二次充公。並且,各戶不能以任何理由拖延上繳款項,半月內必須一次繳清地價銀三百六十兩。

村上三百兩銀子買來的土地,加上打點的兩千兩給衙門裡的花銷,一下子解決了二十七戶人家的蓋房住宿,對於寸土寸金的圪嶗村又順便辦成了這麼一件大事,這點銀子委實是花得值當。也足以可見這些打點了一輩子銀貨的商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著多麼驚人的精明算計。由之,党門族長的十三爺党尊聖,一下子在西坊原撂成了鴻名。何況,二十七個院基的出手,僅此就收回白銀一萬餘兩。幾天來,鬧得銷銀巷的那座藍炭爐子每日裡都得雇四個人拉風箱,以便將各戶繳來的那些細碎銀子,鑄成分銀院通兌的百兩大錁。

這件事過之後,十三爺也無話可說,更沒有對大公子賈夢輈這個實誠人有啥成見。甚至,對自己親選的這個助手遇事能秉公無私的做派還大加讚賞。可是,他卻明顯地對賈門戶下一些人趁此事在大公子後邊不說囫圇話有些不滿。不過,在村莊大事面前,這個人依然能一聲不吭忙活著手頭的事情,也還算是一個提得起放得下的人廂。

當然,十三爺心裡也十分清楚,無論大小事情,如果有人敢於和大公子這個有名望的大善人產生過節,事後都會被四鄰八村一概指著脊背臭駡得如同狗屎。說到這點,即便對方占著七成理性,因了這個賈夢輈在人們心目中已經樹立的那點固有形象,無論對錯一邊倒的盛大輿論,一般人還真是有點不願招惹這個是非。

牛和牛的對話

關中牛問:夥計,你認識我嗎?

小牛:我不認識。

關中牛:嗷,你不認識,是因為你年齡小。你爸你媽肯定認識我。

小牛:我從來沒聽我爸我媽說過你。

關中牛:嗷,你回去問一下你爸你媽,說有個叫關中牛的人,名氣大的很,問他們認識不認識。不認識才怪!

小牛:你明明是人麼,咋叫我們牛的名字?我爸是關中牛牛群的群長,不經它批准,是不能亂叫的。我爸知道了肯定要罵你,我就不問了,省的你挨駡。

關中牛:嗷,那你就別問了。

小牛:我聞你身上沒有一點牛糞味,叫牛的名字,成精哩麼!

關中牛:你不說了,我給你拍一張照片。

小牛:謝謝你,拍好後發我郵箱。

關中牛吃驚,說:你也有郵箱?

小牛得意,說:你以為呢!

(李印功配文,只圖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