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孝兒八年“全職”照顧患癌母

人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周圍的人啥叫“孝道”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實要想真真正正地做到有時挺難的,但是今年已過“知天命”年紀的鄭海洋卻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周圍的人啥叫“孝道”。

8年前,母親被查出癌症,4年前徹底臥床不起,他獨自撐起這個家,“全職”在家照顧起母親,儘管他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但他說,母親在一天,他就侍候一天。

鄭海洋細心地照顧母親。晨報融媒體記者 石璐 攝

不幸接連降臨 他撐起這個家

今年56歲的鄭海洋家住景福社區轄內的一個社區,在家排行老小,上面有一個哥哥和姐姐,儘管母親41歲就開始守寡,但是一家人身體健健康康的,日子過得也算舒心。“1996年,我離婚後就和母親住在一起,做個伴兒。”2001年,鄭海洋從企業下崗,那時他還不到40歲,找些打零工的活兒還是挺容易的。

可天有不測風雨。2010年,80歲的母親被查出患有胃癌,本來醫院鑒於母親的年紀不太同意做手術,

但那樣的話,母親的時日就不多了。“拼一把吧!”幾經考慮,最終決定80歲的母親還是做了手術。好在,手術很成功。術後母親恢復得也不錯。本想此後的日子就會好起來的,鄭海洋索性不再打零工了,在家“全職照顧起母親。”可2013年,鄭海洋的哥哥突然去世了,他母親一下子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從此一蹶不振。“半夜就自己往外走,稍不留意就沒影了,就得看著她。”即使這樣,
鄭海洋也不覺得累,精心照顧著母親。慢慢地,鄭海洋的母親開始半臥床。

針管餵食母親 一頓飯一鐘頭

轉眼到了2014年,鄭海洋的母親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徹底臥床不說,老年癡呆也越來越嚴重,而且一句話也不說了,直到一年前,吃飯都得喂流食了。“我就聽醫生建議用針管給母親餵食。”鄭海洋說,第一次給母親用針管餵食時,由於手法生,竟用了1小時40分鐘。而且,餵食後,還不能直接讓母親躺下,

得在特定的椅子上坐1個小時才行。“這期間,我就給她放音樂聽。”現在好多了,餵食的時間縮短了不少,但也得40分鐘至1個小時。“因為怕快了嗆到她。”

為了讓母親營養均衡,鄭海洋就換著樣給她做飯,“一周都不帶重樣的。”小米粥、麵條、雞蛋羹、湯、餃子、包子……他都會做,做好打碎後就用針管喂給母親吃。而且,由於流食不壓餓,鄭海洋就按時間點一天給母親餵食四遍,

從早上7點隔兩三個點兒就得餵食一次,直到晚上6點半的最後一次。這期間,每隔兩小時,鄭海洋還會扶著母親起身活動活動,“一天得活動6遍,上4到6次廁所,抽空還得清洗母親換下來的床單、衣物等。”鄭海洋一天天過得真的很充實,基本上沒有閑下來的時候,他苦笑道。

沒有人來替換 自行排解壓力

“有時,真的想能有個人換一下我就好了。”如果這樣侍候老人一天兩天還行,若是幾年,相信都會撐不住的。鄭海洋的姐夫身體也不太好,之前姐姐偶爾還能替換一下他,可最近幾年,鄭海洋只能一個人這樣白天黑夜的照顧母親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鄭海洋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2009年,他得了輕微的心梗,去年腮腺又出了問題,好在是良性的腫瘤,手術後效果不錯。“我現在三個月檢查一下就行了。”

“一天到晚也沒個說話的人,有時也很寂寞。”由於母親不說話了,鄭海洋有時在家一天都說不上一句話。總這樣也不行,鄭海洋就自己給自己排解壓力,抽空下樓逛逛,或邀上好友、同學到家裡玩玩。之前有個鄰居關係處得特別好,若遇到急事,還能打個“替補”幫著看一下母親。可惜,鄰居後來搬走了。

“網格長的工作也能讓我排解一部分生活壓力。”由於常去社區辦事兒的緣故,社區見鄭海洋為人實誠、樂觀、熱心,就將他發展成為一名網格長。“剛開始,我們並不知道他家的情況。”景福社區工作人員沈霞說,有一次打電話通知鄭海洋參加活動,他說去不了,因為那個時間點兒正是他母親吃藥的時候。那個時候,社區才通過進一步瞭解,知道了他家的具體情況。“之前,他一句也沒說過。”打那以後,社區工作人員時常會上門看望一下鄭海洋和他的母親,看看有沒有啥需要幫助的。

這樣時間長,近幾年,周圍的朋友也會勸鄭海洋說,他母親的情況還是送到敬老院比較好,要不然把他也給耽誤了,可他認為,老人把子女養大不容易,尤其他母親41歲就守了寡,所以,老了老了行動不便的時候,作為子女就應該侍候老人。“母親在一天,我就侍候一天。”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建華

相信都會撐不住的。鄭海洋的姐夫身體也不太好,之前姐姐偶爾還能替換一下他,可最近幾年,鄭海洋只能一個人這樣白天黑夜的照顧母親了。另外,隨著年齡的增長,鄭海洋的身體也亮起了“紅燈”,2009年,他得了輕微的心梗,去年腮腺又出了問題,好在是良性的腫瘤,手術後效果不錯。“我現在三個月檢查一下就行了。”

“一天到晚也沒個說話的人,有時也很寂寞。”由於母親不說話了,鄭海洋有時在家一天都說不上一句話。總這樣也不行,鄭海洋就自己給自己排解壓力,抽空下樓逛逛,或邀上好友、同學到家裡玩玩。之前有個鄰居關係處得特別好,若遇到急事,還能打個“替補”幫著看一下母親。可惜,鄰居後來搬走了。

“網格長的工作也能讓我排解一部分生活壓力。”由於常去社區辦事兒的緣故,社區見鄭海洋為人實誠、樂觀、熱心,就將他發展成為一名網格長。“剛開始,我們並不知道他家的情況。”景福社區工作人員沈霞說,有一次打電話通知鄭海洋參加活動,他說去不了,因為那個時間點兒正是他母親吃藥的時候。那個時候,社區才通過進一步瞭解,知道了他家的具體情況。“之前,他一句也沒說過。”打那以後,社區工作人員時常會上門看望一下鄭海洋和他的母親,看看有沒有啥需要幫助的。

這樣時間長,近幾年,周圍的朋友也會勸鄭海洋說,他母親的情況還是送到敬老院比較好,要不然把他也給耽誤了,可他認為,老人把子女養大不容易,尤其他母親41歲就守了寡,所以,老了老了行動不便的時候,作為子女就應該侍候老人。“母親在一天,我就侍候一天。”

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張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