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艦艇資料庫 之 布希號航空母艦(美國)

布希號航空母艦(英文:USS George H.W. Bush,舷號:CVN-77),又名“喬治·H·W·布希”號核動力航空母艦,是美國建造的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10艘中最後一艘航母。

該艦延續CVN-76裡根號航空母艦的艦型,飛行甲板未做大的修改,為CVN-78福特號航空母艦的漸改設計做探索。布希號航母是尼米茲級航母中造價最高,技術最先進的航母,也是世界上現役攻擊力最強的航空母艦。

布希號航母由13類型鋼組成,艦體共由161個超級模組構成。這種模組化建造技術將繼續運用到未來的新一代CVNX級航母上,

以縮短建造週期。從技術上講,採用模組化技術建造的現代航母都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龍骨(傳統船隻船底中心線上的奮梁,是整船框架的基礎)。

“布希”號在自身防護方面尤為重視,無論是水下防護還是反艦導彈防護都採取一些特殊措施,艦體兩舷、艦體底部、機庫甲板等部位均採用雙層體結構,艦內有數十道水密橫艙壁,水下部分加裝厚裝甲板,還設置了多層防雷隔艙,

如此等等,這些措施使航母的抗打擊能力大為提高。

布希號裝有比以往航母上更加先進的雷達和導航儀器,而且更加突出了隱形性。航母隱形的主要方法是改變航母上層結構,取消傳統突出的桅杆、旋轉雷達天線、煙囪和各種通信天線,

而採用與艦橋融為一體的封閉式桅杆和感測器,並將導彈、艦炮等各種武器放置在艙面以下。艦橋頂部眾多的各型雷達和通信天線由主動式相控陣多功能天線所取代,艦島突出部位敷設雷達吸波塗料,達成外形隱形。降低紅外輻射、消除艦體磁場和電子設備的電磁輻射等方面也將採取相應的隱形措施採用新型動力推進系統,大大降低艦艇的自身雜訊,減小音響特徵。

“布希”號裝備有全新的指揮、通信、控制、電腦和情報系統,用光纖纜線將全艦16個通信結點聯通在一起,構成了一個系統與系統、裝備與裝備間的高速大容量網路,為各個作戰平臺實現資訊、圖像、情報資料等的瞬間即時傳送和交換創造了條件。網路系統的硬體和軟體採用了現成的准軍用產品,可以確保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而隨時更新和升級,及時提高資訊戰能力。

布希號航空母艦採用了許多創新技術的新設備,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航母整體性能。例如飛機彈射器後部的噴焰導流板改由曾用於太空船的散熱陶瓷瓦材料製成,可以耐受華氏2400度的飛機高溫噴焰流,不僅省去了制式導流板管路複雜、易於銹蝕、不耐高溫和故障頻發的缺點,而且品質輕巧,易於維護,延長了飛機彈射器的使用壽命;再如,4部螺旋槳的槳葉也進行較大幅度的改進,耐磨損、耐腐蝕能力大為提高;另外,艦載機航空燃料分配系統、艦上污水排放系統、機庫隔間等設施也採用全新設計或在傳統模式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進。這些新設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戰艦的技戰術性能,而且大大改善了艦員的應急反應能力。

耐磨損、耐腐蝕能力大為提高;另外,艦載機航空燃料分配系統、艦上污水排放系統、機庫隔間等設施也採用全新設計或在傳統模式基礎上進行了升級改進。這些新設備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戰艦的技戰術性能,而且大大改善了艦員的應急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