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是個好問題,無人駕駛,會革了保險行業的命嗎?

根據麥肯錫2015年的一份研究報告,無人駕駛將可能讓美國事故數量減少90%。而另一份來自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的預測,則是到2035年無人駕駛汽車全球年銷量可以達到1200萬輛左右,

占全球汽車總銷量10%。

這種巨大的變化將為保險公司帶來全新挑戰,極低的出險率很可能全面革新汽車保險市場的整個業態。

童濟仁汽車評論 編輯丨辰巳

無論主動安全輔助系統的逐漸普及,還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創新嘗試,目的都只有一個,讓汽車變得更加安全,減少事故。但事故的減少,就意味著每年車主給保險公司繳納的數額不菲的保費,對支付保險費用的用戶而言,

變得不再那麼有價值。

例如,特斯拉汽車自2015年安裝Autopilot無人駕駛技術裝置以來,事故率已經下降了40%。因此保險公司的利潤也會相應縮水,畢馬威的估計是到2040年,車險市場將會大幅縮水60%。

▎技術升級,會讓汽車保險會消失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要汽車作為大宗商品的屬性不變,

只要汽車還是在道路上行駛,它就存在社會風險。因此無人駕駛不會讓保險業消失,但是會讓保險行業出現大的變革。

對於無人駕駛發生事故,究竟由誰來負責任,始終是一個爭論的話題,目前也沒有相關的法律對責任進行明確劃分,未來不可避免就這一問題產生一系列訴訟。

例如,如果車輛處於最高等級的無人駕駛,那麼意味著汽車已不再由駕駛員控制,

那麼此時車輛的事故應當由汽車製造商負責,因為一旦駕駛員完成好初始設置,他不再對車輛做任何事情。在2015年時,富豪就曾明確表態將負責車輛因無人駕駛造成的損失。

但如果無人駕駛還處於較低的水準時,問責問題就會複雜。

因為駕駛員仍然在實質上控制車輛,那麼在發生交通事故時,駕駛員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就要視情況而定了。事實情況是,大部分時候車輛的無人駕駛技術裝置僅起到輔助駕駛的功能,駕駛員仍然有足夠自主的車輛控制權,能夠通過判斷合理規避事故,因此此時的責任大多也由駕駛員承擔。

但不論如何,無人駕駛汽車或者具備無人駕駛功能的汽車在統計範疇內都會比普通汽車更加安全。

因此,當道路上無人駕駛汽車越來越多時,傳統的保險公司將會遭受打擊。但風險的存在又決定了汽車保險不會消失,因此汽車保險業將會走入一個新時代,包括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

▎無人駕駛時代:汽車保險將是大資料的分析

相比當下普通汽車保險根據前一年的出險情況、車輛違章情況等確定保險額,在過渡到無人駕駛的時代,汽車保險也將逐漸轉變為基於駕駛行為的保險。這一理念是指在車險定價中納入更多“人為”因素,以提升風險區分能力,而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即無人駕駛的先決條件與重要組成模組。通過ADAS即時採集車輛資料,並對其進行分析,以進行客戶風險識別管理和理賠輔助。

保險公司的定價是一個風險識別、量化的過程,需要區分哪些是“守規則”的司機,哪些是“危險”的司機。而ADAS可以全面描繪行駛時車輛與環境之間的相對關係,準確反映車輛面臨的危險程度,比如車輛的跟車距離、車道偏離資訊等,就可以描繪駕駛員追尾的概率或者頻繁變道導致事故的概率,這有利於保險公司對不同駕駛員的精准定價。

而ADAS採集的各類資料,還可以作為證據完整還原事故場景,同時能夠在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通知保險公司介入處理。這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進行有效的事故勘探與責任劃分,在理賠方面更為精准與公平。

即使到了完全無人駕駛時代,無人駕駛系統所提供的即時資料也將是事故發生時重要的依據,以此判斷是否因為車輛系統故障而非駕駛員設置問題導致的事故,從而完成責任劃分。

因此,無人駕駛時代的汽車保險將嚴重依賴於大資料的收集與分析,而在技術層面的問題將極大可能顛覆現有汽車保險業的格局。

▎汽車公司:利用資料資源大規模介入汽車保險

在現有的汽車保險類型中,有關碰撞的保險額是占比最高的部分,畢馬威的報告顯示碰撞索賠占汽車保險索賠的80%。然而當無人駕駛級別逐步上升及普及時,碰撞發生的概率將會大大降低,這意味著消費者已無必要在此付出過多的保險額。

此時,汽車的風險率將很大程度上由無人駕駛的智慧程度決定。另一方面,基於大資料進行分析的模式也決定了更多的主動權及判斷權,也將逐漸掌握在了汽車廠商的手裡。

此時汽車廠商有足夠的理由與動機介入到汽車保險的領域中。特斯拉已經在亞太地區嘗試嘗試將保險捆綁在車價中,由它自己提供或者聯合保險公司定制符合特斯拉汽車各類事故風險概率的保險。如果這項試驗能夠成功推行,對於特斯拉和用戶是一個雙贏的抉擇。一方面,用戶有了更加合理的保險額;另一方面,特斯拉也可以擴展業務範圍,並利用技術優勢獲得與保險公司談判的籌碼,同時增加自身收入。

隨著無人駕駛的逐漸普及,這樣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新技術所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都會顛覆傳統的汽車保險業。

對於傳統的汽車保險行業而言,未來的顛覆者,可能並不是自己傳統的競爭對手,而是掌握車輛使用者用車資訊大資料的汽車製造商。

更安全、更高效是汽車工業追求的目標,汽車智慧化的提升,最終實現無人駕駛將極大程度上改善汽車在安全、效率和能源浪費的情況。而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相關的產業也將發生巨變,汽車保險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變革也將勢在必行。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正是保險結構重新構建的過程。

這一理念是指在車險定價中納入更多“人為”因素,以提升風險區分能力,而借助的主要工具就是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即無人駕駛的先決條件與重要組成模組。通過ADAS即時採集車輛資料,並對其進行分析,以進行客戶風險識別管理和理賠輔助。

保險公司的定價是一個風險識別、量化的過程,需要區分哪些是“守規則”的司機,哪些是“危險”的司機。而ADAS可以全面描繪行駛時車輛與環境之間的相對關係,準確反映車輛面臨的危險程度,比如車輛的跟車距離、車道偏離資訊等,就可以描繪駕駛員追尾的概率或者頻繁變道導致事故的概率,這有利於保險公司對不同駕駛員的精准定價。

而ADAS採集的各類資料,還可以作為證據完整還原事故場景,同時能夠在事故發生時第一時間通知保險公司介入處理。這可以幫助保險公司進行有效的事故勘探與責任劃分,在理賠方面更為精准與公平。

即使到了完全無人駕駛時代,無人駕駛系統所提供的即時資料也將是事故發生時重要的依據,以此判斷是否因為車輛系統故障而非駕駛員設置問題導致的事故,從而完成責任劃分。

因此,無人駕駛時代的汽車保險將嚴重依賴於大資料的收集與分析,而在技術層面的問題將極大可能顛覆現有汽車保險業的格局。

▎汽車公司:利用資料資源大規模介入汽車保險

在現有的汽車保險類型中,有關碰撞的保險額是占比最高的部分,畢馬威的報告顯示碰撞索賠占汽車保險索賠的80%。然而當無人駕駛級別逐步上升及普及時,碰撞發生的概率將會大大降低,這意味著消費者已無必要在此付出過多的保險額。

此時,汽車的風險率將很大程度上由無人駕駛的智慧程度決定。另一方面,基於大資料進行分析的模式也決定了更多的主動權及判斷權,也將逐漸掌握在了汽車廠商的手裡。

此時汽車廠商有足夠的理由與動機介入到汽車保險的領域中。特斯拉已經在亞太地區嘗試嘗試將保險捆綁在車價中,由它自己提供或者聯合保險公司定制符合特斯拉汽車各類事故風險概率的保險。如果這項試驗能夠成功推行,對於特斯拉和用戶是一個雙贏的抉擇。一方面,用戶有了更加合理的保險額;另一方面,特斯拉也可以擴展業務範圍,並利用技術優勢獲得與保險公司談判的籌碼,同時增加自身收入。

隨著無人駕駛的逐漸普及,這樣的案例將會越來越多,新技術所帶來新的商業模式都會顛覆傳統的汽車保險業。

對於傳統的汽車保險行業而言,未來的顛覆者,可能並不是自己傳統的競爭對手,而是掌握車輛使用者用車資訊大資料的汽車製造商。

更安全、更高效是汽車工業追求的目標,汽車智慧化的提升,最終實現無人駕駛將極大程度上改善汽車在安全、效率和能源浪費的情況。而伴隨著汽車工業的發展,相關的產業也將發生巨變,汽車保險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變革也將勢在必行。無人駕駛技術的逐步成熟,正是保險結構重新構建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