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走訪木林森工廠,實地考察阿裡ET工業大腦為傳統製造業帶來的改變

上周,2018中國(廣東)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辦,阿裡雲總裁胡曉明在會上表示,在接下來十年,阿裡雲將加速廣東製造向“廣東智造”轉型升級。

演講中,胡曉明提到了一些正在使用阿裡雲人工智慧技術的製造企業案例,

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組件生產企業天合光能將電池片A品率提升了7%;全球前三的中策橡膠將混煉膠合格率提升了5%;協鑫光伏將良品率提升了1%;全球前三的通信天線廠商京信通信,利用ET工業大腦提升了產品調試效率最高50%;木林森正在進行生產良品率和設備利用率的提升……等等,可見阿裡雲在工業製造領域的落地發展還是十分迅速的

其實,在清明節前,雷鋒網就和其他幾個媒體的同仁跟隨阿裡雲走訪了位於中山的木林森工廠,並和木林森相關的工作人員聊了聊,實地感受了一下阿裡雲為傳統企業生產帶來的變化。

木林森公司內景

木林森和阿裡雲的合作

木林森是一家專業生產全系列光電器材的高科技民營企業。

公司一直專注于LED封裝及應用系列產品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是國內LED封裝及應用產品的主要供應商。產品主要有LampLED、DisplayLED、LED應用和SMDLED四大類,廣泛應用於家用電子產品、燈飾、景觀照明、交通信號、平板顯示及亮化工程等領域。

據木林森方面介紹,該公司在全球LED封裝企業中,營業額排名第4;白光器件市場佔有率在全世界第3;從資料上來看算是傳統製造業的巨頭公司。

從當下的生產環境來看,類似木林森這種大廠,所面臨的競爭都是「同質化」競爭,因為生產的產品規格是一定的,在此背景下,如何提高產品良品率、增加生產效率、減少成本是公司在生產中的重中之重,

這時企業就需要全面轉型,在製造中全面擁抱智慧,「上雲」成了必不可少的選擇之一。

木林森這種全球規模領先的LED封裝企業,每個月生產的LED晶片能達到500億顆,如果每個產品有10條資料,那就是千億級別的資料量。

木林森的管理人員說,之所以與阿裡雲合作,是因為他們經過學習、摸索之後,發現阿裡雲跟國際上比較通用的AWS、微軟雲水準幾乎是同級的。

在完成了前期的車間調研和初步論證後,

木林森和阿裡雲雙方技術團隊確定了他們在生產上的攻堅的目標:在生產良品率和設備利用率上尋求提升。

木林森選擇和阿裡雲合作進行IT化管理,主要的還是為了解決一些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對於傳統製造企業來說都是有共性的。

第一,資訊溝通不暢,企業越大、「盤子越多」越不順暢。

第二,生產的數量極大,管理需要極為精細,在產量數以十億計的時候,稍有管理上的偏差,就會產生相當巨大的問題。

第三,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同質化競爭需要良率和效率,在製造業方面,效率和成本會成為現在所有製造廠商所追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一個企業沒有效率,沒有良率,成本高,他們的產品一定賣不出去。說白了,製造業的競爭就是比誰的產品「物美價廉」。

據瞭解,木林森主要希望在良品率和設備利用率上實現突破。之前雷鋒網在報導智慧製造相關文章中曾經提到,如果製造業能夠整體提升 1% 的良品率,按 2016 年全國工業總產值計算,這將為中國製造總體提升上萬億的利潤空間。設備利用率、管理效率雖然沒有辦法直接量化成非常精細的數字,但是這些都與產品本身是息息相關的,只要有提升,肯定每一步都是有很高價值的。

所以,阿裡雲為工廠提供的方案更有數字上的經濟價值,其重磅產品「ET 工業大腦」首先瞄準的就是中國工廠的良品率目標。

「ET工業大腦」能給傳統企業帶來什麼?

關於木林森良品率提升,具體是在生產產線上的哪些環節和參數進行了優化呢?

雷鋒網在木林森工廠現場瞭解到,阿裡雲給木林森帶來的並不是單獨針對性的環節優化,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木林森的管理人員告訴雷鋒網,阿裡雲團隊在跟木林森接洽之後,寫了一封非常深度的建議書,關於產線方方面面能夠提升效率的細微問題都有相關的解決方案。

木林森走訪現場

比如,LED封裝環節中有個上螢光粉的環節,螢光粉技術是LED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之前木林森的螢光粉配比環節,會有一些人為失誤而造成的材料浪費和生產不良的狀況,訂單浪費率較高,通過阿裡雲的技術資料,會分析哪些原因,並告訴員工如何去配比,效率上直線上升;在封裝過程中,不同批次的膠水、生產過程的溫度與 濕度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產品最終的關鍵指標,導致在封裝後會和原計劃的參數有偏差,而通過阿裡雲的技術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資料獲取,找到影響這個產品偏離和良率的關鍵原因,就能夠提高產品的品質。

木林森方面表示,過去他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都比較原始,基本上是各個班組長開會、各自報問題。而通過大資料管理,直接可以產生各種統計型的資料作為參考,木林森可以根據這些統計型資料,做相應的調整,比如說A產品螢光粉的點率要怎麼配比,換了新產品之後,資料就會告訴他們這個產品,能借助上一個產品的哪項工藝,這些都會有相應的資料提示,從而減少很多人為的、陌生的失誤,避免再去進行一次試產等等效率的浪費。

這些雲端的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就是阿裡雲ET工業大腦帶給木林森的一部分效率轉變。

三年前,阿裡雲推出的ET工業大腦,成功的將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了工業領域。以單個案例來看,除了木林森,開篇雷鋒網也提到了阿裡雲人工智慧技術的其他的落地應用,比如,位於江蘇的光伏生產商協鑫在一年內節省了上億成本,這一數字就是來自 1% 的良品率提升。ET 工業大腦在協鑫的工廠裡,通過分析上千個參數,來優化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藝。讓機器能夠感知、傳遞和自我診斷問題,ET 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資料,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通過並不昂貴的感測器、智慧演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ET 工業大腦解決的是製造業的核心問題。

也就是說,目前 ET 工業大腦已經在流程製造的資料化控制、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多方面開展了工作。

之前雷鋒網瞭解到,徐工集團、中策橡膠、吉利等製造領域的標杆企業都在積極引入 ET 工業大腦,投入智慧製造的浪潮之中,這次走訪的木林森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再次掀起了一次科技產業革命,在這個浪潮中,「智慧製造」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份子,阿裡雲在工業製造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在4月2號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上,胡曉明也提到了,廣東製造業規模位元列全球第五,未來會成為中國「智慧製造」的「火車頭」,阿裡雲也會在未來十年重點投入廣東工業製造領域。目前阿裡雲已經將全國工業雲總部設置在了廣東,規模達1000人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工程師團隊正在快速組建。阿裡雲表示,他們的目標是依據企業需求和場景,深度再造ET工業大腦,服務全國10萬家製造企業,未來會有更多像木林森這樣的傳統製造企業感受到「智慧」轉型帶來的高效率和高收益。

稍有管理上的偏差,就會產生相當巨大的問題。

第三,就是我們上面說的,同質化競爭需要良率和效率,在製造業方面,效率和成本會成為現在所有製造廠商所追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一個企業沒有效率,沒有良率,成本高,他們的產品一定賣不出去。說白了,製造業的競爭就是比誰的產品「物美價廉」。

據瞭解,木林森主要希望在良品率和設備利用率上實現突破。之前雷鋒網在報導智慧製造相關文章中曾經提到,如果製造業能夠整體提升 1% 的良品率,按 2016 年全國工業總產值計算,這將為中國製造總體提升上萬億的利潤空間。設備利用率、管理效率雖然沒有辦法直接量化成非常精細的數字,但是這些都與產品本身是息息相關的,只要有提升,肯定每一步都是有很高價值的。

所以,阿裡雲為工廠提供的方案更有數字上的經濟價值,其重磅產品「ET 工業大腦」首先瞄準的就是中國工廠的良品率目標。

「ET工業大腦」能給傳統企業帶來什麼?

關於木林森良品率提升,具體是在生產產線上的哪些環節和參數進行了優化呢?

雷鋒網在木林森工廠現場瞭解到,阿裡雲給木林森帶來的並不是單獨針對性的環節優化,而是一整套解決方案。木林森的管理人員告訴雷鋒網,阿裡雲團隊在跟木林森接洽之後,寫了一封非常深度的建議書,關於產線方方面面能夠提升效率的細微問題都有相關的解決方案。

木林森走訪現場

比如,LED封裝環節中有個上螢光粉的環節,螢光粉技術是LED生產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在之前木林森的螢光粉配比環節,會有一些人為失誤而造成的材料浪費和生產不良的狀況,訂單浪費率較高,通過阿裡雲的技術資料,會分析哪些原因,並告訴員工如何去配比,效率上直線上升;在封裝過程中,不同批次的膠水、生產過程的溫度與 濕度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產品最終的關鍵指標,導致在封裝後會和原計劃的參數有偏差,而通過阿裡雲的技術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資料獲取,找到影響這個產品偏離和良率的關鍵原因,就能夠提高產品的品質。

木林森方面表示,過去他們收集資料的方式都比較原始,基本上是各個班組長開會、各自報問題。而通過大資料管理,直接可以產生各種統計型的資料作為參考,木林森可以根據這些統計型資料,做相應的調整,比如說A產品螢光粉的點率要怎麼配比,換了新產品之後,資料就會告訴他們這個產品,能借助上一個產品的哪項工藝,這些都會有相應的資料提示,從而減少很多人為的、陌生的失誤,避免再去進行一次試產等等效率的浪費。

這些雲端的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就是阿裡雲ET工業大腦帶給木林森的一部分效率轉變。

三年前,阿裡雲推出的ET工業大腦,成功的將物聯網、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應用到了工業領域。以單個案例來看,除了木林森,開篇雷鋒網也提到了阿裡雲人工智慧技術的其他的落地應用,比如,位於江蘇的光伏生產商協鑫在一年內節省了上億成本,這一數字就是來自 1% 的良品率提升。ET 工業大腦在協鑫的工廠裡,通過分析上千個參數,來優化光伏切片的精密工藝。讓機器能夠感知、傳遞和自我診斷問題,ET 工業大腦通過分析工業生產中收集的資料,優化機器的產出和減少廢品成本。通過並不昂貴的感測器、智慧演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ET 工業大腦解決的是製造業的核心問題。

也就是說,目前 ET 工業大腦已經在流程製造的資料化控制、生產線的升級換代、工藝改良、設備故障預測等多方面開展了工作。

之前雷鋒網瞭解到,徐工集團、中策橡膠、吉利等製造領域的標杆企業都在積極引入 ET 工業大腦,投入智慧製造的浪潮之中,這次走訪的木林森也是如此。

目前全球再次掀起了一次科技產業革命,在這個浪潮中,「智慧製造」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一份子,阿裡雲在工業製造方面也下足了功夫。

在4月2號數字經濟融合創新大會上,胡曉明也提到了,廣東製造業規模位元列全球第五,未來會成為中國「智慧製造」的「火車頭」,阿裡雲也會在未來十年重點投入廣東工業製造領域。目前阿裡雲已經將全國工業雲總部設置在了廣東,規模達1000人的雲計算和人工智慧工程師團隊正在快速組建。阿裡雲表示,他們的目標是依據企業需求和場景,深度再造ET工業大腦,服務全國10萬家製造企業,未來會有更多像木林森這樣的傳統製造企業感受到「智慧」轉型帶來的高效率和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