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賣OPPO vivo手機只是幌子,賺錢的是小額放貸者

經濟觀察報 胡群/文消費金融與消費場景的“眉來眼去”催生了類金融場景,

這在二三四線城市尤為明顯。不過,不良率的抬升亦昭示二者之結合並非“一蹴而就”。但市場已嗅出“能解決消費者痛點的金融場景”之商機。如此,誰在掘金30萬至40萬億元的消費金融市場?

不妨聚焦手機店,且視之為消費金融場景的一個“切口”。

深圳龍崗某地鐵站附近有一家100多平米的手機店,每月通過佰仟金融分期售出30台左右手機,而這家手機店同時和捷信、佰仟金融、達飛金融合作,

每月僅通過消費金融機構的分期業務就能銷售大概70部手機。而這些手機絕大多數為華為、OPPO和vivo。在十一、元旦等旺季,這家店每月有200—300部的銷量,而淡季每月也能賣出超過100部手機。

這不是簡單的深圳現象。遠在幾千裡外的哈爾濱,幾乎每條街道都有數家手機店,有些街面甚至幾家店擠在一起,雖然每家店面積並不大,但OPPO、vivo鮮豔的LOGO掛在手機店外,

在初春的哈爾濱分外顯眼。

近年手機店為何開遍了全國?手機店背後的金融力量——消費金融機構功不可沒。隨著超前消費、信用消費等消費觀念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流思想,手機登3C類消費金融已成為各家必爭之地,消費金融機構紛紛瞄準一類人群,該類用戶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強,但卻不是銀行服務客戶,屬於傳統金融服務不到的人群。而這類正是消費金融機構的目標客戶,

手機店則成為絕佳的消費場景。“金融正圍繞消費者需求,重構新的產業生態邏輯,正從‘資金-場景-人’已超過15.8萬個,分佈在國內29個省,312個城市。

“捷信一直致力於普惠金融,提升享受不到傳統金融服務人群的消費結構,而手機和電腦等產品是當今中國的消費者最為需要的一類產品,因此,手機產品佔據了捷信消費貸款的很大比例,這個更多的還是從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

”捷信方面人士向記者稱。

僅佰仟金融和捷信在全國就有超過20萬貸款服務點,而這個市場中提供手機分期業務的遠不止這兩家。

手機店背後

在山東濱州,明佳購買了一款總價2498元的vivo手機,僅付了260元,其他2238元則通過捷信分10期償還,每期支付279.35元。根據協定,這份分期業務利息總額為220.89元,費用總額,捷信都會進一步開拓。現階段除了手機和電腦等3C產品,合作產品還有電動自行車,

摩托車等產品。

事實上,按照上海浦東國際金融學會金融學術委員會特聘專家南京大學何飛博士的話說,從國外發展歷程看,最初的消費金融即實體店、零售店提供的消費分期模式。相比于金融機構,實體商家更瞭解消費者需求,同時具有場景優勢。在此背景下,國內形成了幾種不同的消費金融從業機構,一種是自身擁有實體店,通過合資獲得消費金融牌照,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即產業系消費金融公司;一種是自身沒有實體店,但擁有電商平臺及線上消費場景,即電商系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還有一種是自身沒有消費場景,必須通過與實體企業合作來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包括商業銀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分期平臺等。當前,第三種從業模式更為普遍,並且由於消費金融服務主要面向長尾人群,通常以大學生、藍領工人為主,考慮到收入及消費層次,3C產品也因此成為主要的消費金融產品,受到多方青睞。

不過,何飛認為,除了場景獲取,消費金融最重要的是控制風險。當前,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是消費金融的兩大主要風險。其中,前者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從業機構亟需面對的問題,主要通過挖掘欺詐規則予以防範。後者是消費金融從業機構普遍面臨的問題,由於長尾人群的特殊性,從業機構無法根據PBOC征信報告開展授信,通常需要獲取其他“替代資料”,根據這些資料來評估借款人信用狀況

波士頓諮詢則預測,到2017年消費金融類貸款餘額將增長至30萬到40萬億元。這其中,銀行提供的資金將占絕大部分,但銀行尚未滿足的需求正越來越吸引消費金融機構進入,部分場景消費正成為消費金融機構的聚焦點。

“國內消費占經濟活動的更大比重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近日表示,家庭個人消費信貸已在全部分類當中比重最高,超過20%,雖然3/4是按揭貸款買房,僅1/4是消費貸款,但已經不少。

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即產業系消費金融公司;一種是自身沒有實體店,但擁有電商平臺及線上消費場景,即電商系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還有一種是自身沒有消費場景,必須通過與實體企業合作來提供消費金融服務,包括商業銀行、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互聯網分期平臺等。當前,第三種從業模式更為普遍,並且由於消費金融服務主要面向長尾人群,通常以大學生、藍領工人為主,考慮到收入及消費層次,3C產品也因此成為主要的消費金融產品,受到多方青睞。

不過,何飛認為,除了場景獲取,消費金融最重要的是控制風險。當前,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是消費金融的兩大主要風險。其中,前者是互聯網消費金融從業機構亟需面對的問題,主要通過挖掘欺詐規則予以防範。後者是消費金融從業機構普遍面臨的問題,由於長尾人群的特殊性,從業機構無法根據PBOC征信報告開展授信,通常需要獲取其他“替代資料”,根據這些資料來評估借款人信用狀況

波士頓諮詢則預測,到2017年消費金融類貸款餘額將增長至30萬到40萬億元。這其中,銀行提供的資金將占絕大部分,但銀行尚未滿足的需求正越來越吸引消費金融機構進入,部分場景消費正成為消費金融機構的聚焦點。

“國內消費占經濟活動的更大比重的時代,才剛剛開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近日表示,家庭個人消費信貸已在全部分類當中比重最高,超過20%,雖然3/4是按揭貸款買房,僅1/4是消費貸款,但已經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