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激發基層內生動力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清遠各地農民群眾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的熱情逐年提升。

2017年共有1130個村莊主動申請報建美麗鄉村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曾亮超 攝

■“推進鄉村振興 清遠如何發力”系列報導之六

如今,在清遠農村,村民參與村務治理的場景,時常可見。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鄉村治理正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

早在2012年底,清遠就開始對鄉村基層治理實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其探索的“三個重心下移”不但啟動農村內生動力,而且推動清遠鄉村實現蝶變。據統計,截止2017年,全市共建立村民理事會16812個,近三年來,全市村級基層共組織開展公益事業建設逾5萬件。

如今,又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機遇,清遠鄉村治理體系如何鞏固成果,再次迎來昇華?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南方日報記者 黃劍琴

▶▷治理成效

村民同心謀發展 鄉村煥發新生機

“我們村不但變漂亮了,而且大家變得更團結了。”這是陽山縣黎埠鎮在外務工的村民老黎今年回家過年的特別感受。

事實上,和老黎一樣,這些年返鄉的清遠人正在刷新對家鄉的認識。清遠農村的變化與近年來清遠實施“三個重心下移”創新鄉村治理機制息息相關。

“‘三個重心下移’主要是為了解決農民組織化生產水準低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水準低,

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不足的問題。”清遠市委農辦農村經濟體制與改革科科長陳健先說。

改革以提高農村組織化水準為核心,以完善村級基層組織建設,特別是完善村民小組中建立勤廉監督室1168個,配備監督員5000多名,將全面從嚴治黨延伸至基層,提高基層幹部勤政、廉政以及村民對村公共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將矛盾化解在階層。

▶▷拓展成果

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鄉村治理體系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沒有好的治理就沒所謂的振興。

專業人士認為,除了村“兩委”和村幹部,鄉村治理更應該發揮村民主體、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嚴肅查處侵犯農民利益的“微腐敗”。

對標清遠,“三個重心下移”強化了基層黨組織,發揮了村民主體作用。

農村法治化進程和防治農村“微腐敗”方面也有一定成效。近年來,清遠積極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截至目前,清遠市已建8個縣(區)、86個鎮(街)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204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站,形成了全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網格。同時,借助“勤廉工程”健全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預防農村“微腐敗”。包括勤廉監督室、全市各縣(市、區)已基本建成的“三資”監管資訊平臺、村務定期公開制度等。

清遠鄉村治理如何拓展成果,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保障?

陳健先認為,實現治理有效必須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緊緊圍繞鄉村組織體系這個關鍵,加強和完善村級組織建設,建立起以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社會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組織、各類服務組織相結合的農村組織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準,解決農民“散”的問題。

他建議,探索建立起激勵村級組織成員肯幹事、幹成事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在鄉村振興中帶領農民群眾發展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提升村民自治、德治水平。

結合清遠市農村特點,充分挖掘、利用鄉村傳統治理資源,推進文化祠堂建設,弘揚優良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引領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要根據各村實際,制定具有本村特色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的引導、約束作用,並形成村民的自覺行為。

清遠鄉村治理如何拓展成果,深化改革,取得更大成效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保障?

陳健先認為,實現治理有效必須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緊緊圍繞鄉村組織體系這個關鍵,加強和完善村級組織建設,建立起以黨組織為核心,自治組織、社會組織、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組織、各類服務組織相結合的農村組織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水準,解決農民“散”的問題。

他建議,探索建立起激勵村級組織成員肯幹事、幹成事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村級組織在鄉村振興中帶領農民群眾發展的引領作用。進一步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實現形式,提升村民自治、德治水平。

結合清遠市農村特點,充分挖掘、利用鄉村傳統治理資源,推進文化祠堂建設,弘揚優良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引領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要根據各村實際,制定具有本村特色的村規民約,發揮村規民約的引導、約束作用,並形成村民的自覺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