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佛山汽車業將迎來哪些機遇?

佛山推動汽車產業在新興技術領域作出突圍。圖為泰羅斯/長江汽車燃料電池公車。

南方日報記者 戴嘉信 攝

近日,《廣州市汽車產業2025戰略規劃》》,其中有不少涉及廣佛汽車業發展的內容。

該同城化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廣佛將以智慧化、服務化、國際化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強化廣佛工業基礎能力,加強廣佛先進製造業配套協作,形成廣州“54321”千億級工業體系和佛山萬億級裝備製造產業體系,聯合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基地。

而汽車產業,正是廣佛製造業的發展重點之一。該同城化規劃提出,要完善廣佛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鏈,廣州重點發展汽車技術研發、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汽車後市場服務,佛山重點發展整車及零部件製造,建立汽車產業合作聯盟。

規劃還提出,將重點推進廣汽乘用車、廣汽豐田、廣汽本田、東風日產、一汽大眾(南海)、北汽福田(南海)等汽車產業基地建設。

這些內容,可以視為兩地對汽車產業未來發展分工的共識。

2 尋找汽車產業新藍海

佛山已選定新能源之路

未來,新能源、智慧化明顯將成為廣州汽車產業的新方向。而佛山也在推動汽車產業在新興技術領域作出突圍。

今年年初,項目占地3000畝、投資金額高達25億元的順德新能源汽車小鎮正式啟建,計畫大力發展新能源整車、核心零部件、車聯網,以及與之關聯的雲計算、大資料等科技產業,

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創新生態圈。已有20余家汽車創新領域龍頭企業簽約入駐

此後在今年2月,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專案投資協議簽訂儀式在佛山市南海區舉行,南海區政府和杭州長江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專案投資協議。項目爭取於2019年建成投產,建成達產後總產值將達200億元。

再向前回溯,去年2月,廣東天勁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基地專案簽約佛山市順德區。

7月,計畫總投資60億元的華南新能源汽車集成創新產業園落戶佛山三水。

更早前的2016年,由科力遠集團、吉利控股、重慶長安汽車、雲內動力等共同投資的CHS專案,落戶佛山市禪城區,總投資達100億元。此外,包括東方精工、雪萊特在內的多家佛山上市企業,也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行了佈局。

對於發展新能源汽車,佛山給予了高度重視。今年3月,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佛山市市長朱偉利用休會時間,

到福田汽車集團考察交流並舉行座談。

當時,朱偉表示,新能源汽車在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很大市場,而且大灣區可以輻射東南亞。佛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製造業發達,汽車全產業鏈配套好,希望福田汽車集團將佛山作為一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進行重點培育。

他提出,佛山將結合福田汽車集團新的戰略佈局搶抓機遇,引進福田更優質的項目,一如既往拿出最大誠意,給予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正是發展汽車產業對於佛山如此重要,廣州汽車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更值得佛山人關心。

3 “廣州為中心、大灣區協同”

佛山企業機遇或大於挑戰

選定了新能源汽車這條路的佛山,未來與廣州將有哪些合作空間?兩地產業是否可能出現競爭關係?

事實上,廣州汽車產業的升級確實可能對佛山帶來挑戰。當前,佛山汽車與零部件製造業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圍繞廣州傳統整車生產進行服務。特別是零部件廠商,如果無法跟上廣州汽車產業向智慧網聯和新能源汽車轉型的腳步,可能將錯失中遠期發展紅利。

這正是《規劃》背後可能對佛山帶來的最大挑戰之一。然而,借助多年來廣佛產業的緊密聯繫,一旦佛山企業抓住機遇,則將借力廣州,同步完成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另一方面,如果僅憑佛山單獨發力,則很難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將目光擴大到全國,在國內主要汽車產地中,上海、武漢、長春等多座老牌汽車城都在發力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在這場產業競賽中,廣州的產業規模和研發實力,遠遠超過佛山。

去年,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已正式開工建設,產業園建成後將形成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年產能40萬台的規模,形成國際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價值園區,並構築起全球智聯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樞紐。

此外,廣州市計畫,到2025年,廣州市汽車總產能達500萬輛,力爭產銷規模居中國汽車製造基地第一,力爭實現汽車製造業年產值1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00萬輛,進入國內前三位。巨大的產業規模,無疑將帶來供應鏈、人才、資本、創新的聚焦,催生更加發達的汽車生態圈,這也將對佛山整車產業發展帶來顯著幫助。

從《規劃》來看,今後的廣州汽車產業,將蘊藏區域產業合作的眾多機遇。未來,廣州將構建以“廣州為中心、大灣區協同、全國多地支撐”的智慧網聯汽車戰略佈局。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在廣州本地充分佈局製造產能的同時,根據市場、資源等各方面要素,積極拓展廣州市外佈局,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物流費用等,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佛山無疑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與廣州汽車產業協同度最高、互相支撐最密切的城市。這一多年來形成的產業優勢,在未來仍然將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也將在市內推動零部件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該市將構建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打造國際高端汽車零部件製造和出口基地、國家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和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

具體來說,廣州將按照差異化發展原則,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選址番禺、增城、花都、南沙、黃埔和從化建設新產業園區。

佛山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能否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順勢而上、加速轉型?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

引進福田更優質的項目,一如既往拿出最大誠意,給予優惠政策,提供優質服務,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正是發展汽車產業對於佛山如此重要,廣州汽車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更值得佛山人關心。

3 “廣州為中心、大灣區協同”

佛山企業機遇或大於挑戰

選定了新能源汽車這條路的佛山,未來與廣州將有哪些合作空間?兩地產業是否可能出現競爭關係?

事實上,廣州汽車產業的升級確實可能對佛山帶來挑戰。當前,佛山汽車與零部件製造業有相當比例的企業,圍繞廣州傳統整車生產進行服務。特別是零部件廠商,如果無法跟上廣州汽車產業向智慧網聯和新能源汽車轉型的腳步,可能將錯失中遠期發展紅利。

這正是《規劃》背後可能對佛山帶來的最大挑戰之一。然而,借助多年來廣佛產業的緊密聯繫,一旦佛山企業抓住機遇,則將借力廣州,同步完成轉型升級的關鍵一步,將挑戰轉化為機遇。

另一方面,如果僅憑佛山單獨發力,則很難在競爭中贏得先機。將目光擴大到全國,在國內主要汽車產地中,上海、武漢、長春等多座老牌汽車城都在發力新能源、智能化汽車。在這場產業競賽中,廣州的產業規模和研發實力,遠遠超過佛山。

去年,廣汽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已正式開工建設,產業園建成後將形成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年產能40萬台的規模,形成國際智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價值園區,並構築起全球智聯新能源汽車的創新樞紐。

此外,廣州市計畫,到2025年,廣州市汽車總產能達500萬輛,力爭產銷規模居中國汽車製造基地第一,力爭實現汽車製造業年產值1萬億元。新能源汽車產能達100萬輛,進入國內前三位。巨大的產業規模,無疑將帶來供應鏈、人才、資本、創新的聚焦,催生更加發達的汽車生態圈,這也將對佛山整車產業發展帶來顯著幫助。

從《規劃》來看,今後的廣州汽車產業,將蘊藏區域產業合作的眾多機遇。未來,廣州將構建以“廣州為中心、大灣區協同、全國多地支撐”的智慧網聯汽車戰略佈局。

此外,《規劃》還提出,要在廣州本地充分佈局製造產能的同時,根據市場、資源等各方面要素,積極拓展廣州市外佈局,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物流費用等,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佛山無疑是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與廣州汽車產業協同度最高、互相支撐最密切的城市。這一多年來形成的產業優勢,在未來仍然將發揮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也將在市內推動零部件產業發展。《規劃》提出,該市將構建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打造國際高端汽車零部件製造和出口基地、國家級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和國家級智慧網聯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

具體來說,廣州將按照差異化發展原則,在現有產業基礎上選址番禺、增城、花都、南沙、黃埔和從化建設新產業園區。

佛山整車與零部件企業能否在這樣的新形勢下順勢而上、加速轉型?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