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陽市召開醫療衛生服務工作新聞發佈會

龍騰南陽訊 4月13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

通報全市醫療衛生服務工作開展情況。截至“十二五”末,我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計生機構8157個,三級綜合醫院7家,二級醫院46家,設床位的醫療機構392個,實際床位數41084張,實際衛生技術人員47465人。全市城鄉居民健康水準不斷提高,人均期望壽命達到75歲,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優於全國、全省平均水準。

深化醫療改革

自2014年11月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以來,我市深化醫改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19家實施改革的縣公立人民醫院、縣中醫院實現了藥品零差率銷售,調整了醫療服務價格,開展了城鄉醫療聯合體的初期探索,初步實行了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大了政府投入。全民醫保制度基本完善,籌資水準不斷提高,保障水準明顯提升,大病保險、疾病應急救助制度、醫療救助制度不斷完善。去年,全市新農合參合819.85萬人,城鎮居民參保75萬人,
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共參保894.85萬人,參保率98.4%以上。

我市還積極引進社會資本辦醫, 10家醫療機構引進社會資本合資合作建院,簽約資金52.8億元,已完成投資11億元。全市進一步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加強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監測,鞏固完善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藥品零差率銷售補償機制,醫院因藥品零差率銷售減少的合理收入,80%通過調整醫療服務價格補償。

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準不斷提高,

全市13項服務專案落實到位,同時實施了農村婦女“降消”專案、貧困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專案、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補助專案和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專案試點工作。

我市還加快推進基層衛生人才“369”工程,培訓鄉鎮衛生院骨幹醫師244人、全科醫生轉崗培訓157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考核合格380人,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生69名,特招、特崗工作有序開展。

在“智慧醫療”提速發展中,

我市已完成全省雲計算項目的培訓推廣實施工作,爭取1259萬元專案設備資金,完善了全市基層醫療機構資訊化設施。同時,加強市級居民健康卡綜合管理平臺建設,完成了30萬條資料獲取審核工作。

完善服務體系

“十二五”以來,我市共爭取中央、省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45個,總投資18.3億元。全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市、縣、鄉、村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

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通過開展醫院“十大指標”監管、“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畫”等活動,我市建立了市級層面品質控制中心,促進“三合理一規範”。各醫療機構進一步完善便民設施,改進就醫流程,著力改善了群眾就醫感受。

我市還持續做好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加強結核病、愛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被確定為全省唯一“全國結核病分級診療和綜合防治服務模式試點市”。愛滋病防治各項措施得力,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加強,非法行醫得到有效打擊。加強衛生應急有力有效,健康教育有聲有色。

作為“醫聖故里”,我市中醫藥特色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凸顯。目前,全市共有中醫醫院50家,門診部、中醫診所533家,中醫醫院實際開放床位5600余張。基本建立了以市級醫院為龍頭,縣區級中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堂”、能中會西的村衛生所為網底,綜合醫院中醫科(仲景苑)、非公立中醫院為補充的覆蓋全市城鄉、中醫特色突出、服務功能完善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網路。

全市擁有國醫大師1名、國家級名老中醫2名、國家臨床技術傳承骨幹培訓指導老師5名,省級名中醫 5名,省級學術帶頭人3名,市級名中醫150名。中醫方面,擁有國家級重點專科1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專科1個,省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特色專科18個,市級中醫特色專科41個。

去年,我市還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四屆仲景論壇,創辦了仲景書院,南陽中醫藥影響力不斷擴大,被確定為“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建設健康南陽

2017年,全市衛生計生工作將以健康南陽建設為主題,以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目標,實施醫療高地發展戰略、中醫藥強市發展戰略、醫養結合發展戰略,強化醫療改革、人才隊伍、公共衛生、資訊化、依法行政、財政投入“六大要素支撐”,全力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提質增效、上檔升級。

圍繞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我市將強力實施醫療高地戰略。持續提升南陽醫療水準,特別是重大疑難雜症救治水準,建設立足南陽、覆蓋周邊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爭創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突出抓好心腦血管病、兒科、腫瘤、燒傷、康復、老年醫學等一批臨床重點專科,帶動區域醫療水準發展。做大做強專科醫院,打造南陽專科醫院知名品牌。加快引進社會資本辦醫,擴充優質醫療資源,引進一批國內知名醫學檢驗、影像中心和醫學獨立實驗室。

圍繞創建“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市將大力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發揮好醫聖故里和中醫藥特色品牌優勢,繼續辦好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仲景論壇。抓好市、縣中醫院建設,加強中醫專科建設,爭創國家級重點專科3個,省級重點專科5個、特色專科30個,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都建有“中醫堂”。辦好仲景書院,加強中醫藥高端人才建設。培育壯大南陽傳統中醫藥品牌,開展宛藥種植地方標準,打造中醫藥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中醫藥企業。爭取申報現代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專案。

圍繞打造中國健康養生之都,我市將實施醫養結合發展戰略。推動醫療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融合發展、有序共用,確保今年醫養結合工作在全市各縣區全面鋪開,2018年形成具有南陽特色的醫養結合發展模式。推進醫養結合,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實現從“養”到“醫”、由“醫”轉“養”無縫對接。充分利用南陽獨特的氣候環境優勢,規劃建設以養生養老為特色的仲景健康城。引導部分二級綜合醫院開設養老機構、大型綜合醫院開闢老年病科,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協作聯盟。統籌整合南陽特有的自然稟賦、中藥資源和仲景文化,全面推進“健康南陽”建設,打造全國健康養生之都。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曾慶芳

愛滋病防治各項措施得力,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加強,非法行醫得到有效打擊。加強衛生應急有力有效,健康教育有聲有色。

作為“醫聖故里”,我市中醫藥特色優勢得到了進一步凸顯。目前,全市共有中醫醫院50家,門診部、中醫診所533家,中醫醫院實際開放床位5600余張。基本建立了以市級醫院為龍頭,縣區級中醫院為樞紐,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堂”、能中會西的村衛生所為網底,綜合醫院中醫科(仲景苑)、非公立中醫院為補充的覆蓋全市城鄉、中醫特色突出、服務功能完善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網路。

全市擁有國醫大師1名、國家級名老中醫2名、國家臨床技術傳承骨幹培訓指導老師5名,省級名中醫 5名,省級學術帶頭人3名,市級名中醫150名。中醫方面,擁有國家級重點專科1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專科1個,省級重點專科4個,省級特色專科18個,市級中醫特色專科41個。

去年,我市還成功舉辦了十二屆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四屆仲景論壇,創辦了仲景書院,南陽中醫藥影響力不斷擴大,被確定為“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

建設健康南陽

2017年,全市衛生計生工作將以健康南陽建設為主題,以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目標,實施醫療高地發展戰略、中醫藥強市發展戰略、醫養結合發展戰略,強化醫療改革、人才隊伍、公共衛生、資訊化、依法行政、財政投入“六大要素支撐”,全力推進衛生與健康事業提質增效、上檔升級。

圍繞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我市將強力實施醫療高地戰略。持續提升南陽醫療水準,特別是重大疑難雜症救治水準,建設立足南陽、覆蓋周邊的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爭創國家級、省級重點專科,突出抓好心腦血管病、兒科、腫瘤、燒傷、康復、老年醫學等一批臨床重點專科,帶動區域醫療水準發展。做大做強專科醫院,打造南陽專科醫院知名品牌。加快引進社會資本辦醫,擴充優質醫療資源,引進一批國內知名醫學檢驗、影像中心和醫學獨立實驗室。

圍繞創建“全國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我市將大力實施中醫藥強市戰略。發揮好醫聖故里和中醫藥特色品牌優勢,繼續辦好張仲景醫藥文化節和仲景論壇。抓好市、縣中醫院建設,加強中醫專科建設,爭創國家級重點專科3個,省級重點專科5個、特色專科30個,力爭使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都建有“中醫堂”。辦好仲景書院,加強中醫藥高端人才建設。培育壯大南陽傳統中醫藥品牌,開展宛藥種植地方標準,打造中醫藥產業基地,做大做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中醫藥企業。爭取申報現代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專案。

圍繞打造中國健康養生之都,我市將實施醫養結合發展戰略。推動醫療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融合發展、有序共用,確保今年醫養結合工作在全市各縣區全面鋪開,2018年形成具有南陽特色的醫養結合發展模式。推進醫養結合,建立健全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機制,實現從“養”到“醫”、由“醫”轉“養”無縫對接。充分利用南陽獨特的氣候環境優勢,規劃建設以養生養老為特色的仲景健康城。引導部分二級綜合醫院開設養老機構、大型綜合醫院開闢老年病科,鼓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協作聯盟。統籌整合南陽特有的自然稟賦、中藥資源和仲景文化,全面推進“健康南陽”建設,打造全國健康養生之都。

南陽報業傳媒集團 全媒體記者 曾慶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