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充饑禦寒的糌粑,還有絲滑酥油茶,瞭解一下?(初伊科技)

糌粑是藏族牧民傳統主食之一。“糌粑”是炒麵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作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麵,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乾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

糌粑是將青稞洗淨、晾乾、炒熟後磨成的麵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它不僅便於食用,營養豐富、熱量高,很適合充饑禦寒,還便於攜帶和儲藏。

糌粑比冬小麥營養豐富,出門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

再解決一點茶水就行了,用不著生火做飯。把糌粑倒進一個叫“唐古”的皮口袋裡,再加入酥油茶,一手抓住袋子的口,一手隔袋抓捏,一會兒,噴香的糌粑便可入口了。

藏族過藏曆年時,家家都要在藏式櫃上擺一個叫“竹索琪瑪”的吉祥木鬥,

鬥內放滿青稞和卓瑪(人參果)等,上面插著青稞穗、麥穗花校和一種叫“孜卓”的繪有太陽、月亮、星星圖案的彩脾。鄰居或親戚朋友來拜年,主人便端過“竹索琪瑪”,客人用手抓起一點糌粑,向空中連撒三次,再抓一點放進嘴裡,然後說一句“紮西德勒”(吉祥如意),表示祝福。

製作方法

糌粑的加工製作分兩道工序:

一是炒青稞,二是磨糌粑。

炒前將青稞用水洗淨,晾乾水汽。

用陶罐爆青稞花:先將粗沙粒倒入罐中加溫,直到罐底將近燒紅,立即將適量青稞倒入罐中,握住雙耳將罐端起搖動。幾分鐘後,罐內冒煙並發出青稞的爆裂聲。待爆裂聲基本停止,青稞花即爆成,用鐵篩將沙子漏盡。

用鐵鍋炒青稞花:將適量青稞倒入鐵鍋,逐漸加熱,並不斷用灌木枝條刷在鍋中翻動,以使青稞受熱均勻,直到爆出青稞花來。昌都及林芝地區和藏北牧區用平底鐵鍋,

有時加沙子,但大量炒青稞時則不加沙子。因灶前溫度高,掌握火候的人往往汗流浹背。若做精糌粑,青稞花還要裝入皮口袋用腳踩踏,剩下青稞花心。

磨糌粑的時候多用水磨,水磨安在水渠上或天然溪流上。下磨盤固定,上磨盤與木制水輪軸杆固定連接。

軸杆穿過下磨盤中央的孔下伸,下端安水輪,由軸杆帶動上磨盤轉動。上磨盤有進口料,進料口上端安一固定的皮漏斗,內裝青稞花。在漏斗下端綁一橫木,橫木末端垂直地安一短棒,與上磨盤邊緣接觸。磨盤轉動就震動木棒,青稞就徐徐流入磨盤進料口,不斷摸出糌粑來。昌都地區則插一棍在漏斗內,下端懸在進料口,磨盤轉動時同樣震動漏斗口。藏族的水磨在高原傳統的糧食加工工具裡是比較有效的器械,表現了藏族人民的智慧,直到今天仍廣泛使用。

主要成分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淨的細紗混合經火炒熟,再將細沙篩除後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其含量約為13.5%,脂肪為2%,碳水化合物為75%,十七種氨基酸為14%左右;無機鹽類富含有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還富含維生素B1等。

食用方法

食用糌粑時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攪拌後即可,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這樣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漢族食用糌粑時,如果沒有酥油茶,可用豬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開水和白糖攪拌即可食用。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攪拌後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應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歡迎小可愛來撩~

公眾號:原野鄉村

ID:chuyi18319

表現了藏族人民的智慧,直到今天仍廣泛使用。

主要成分

糌粑是用青稞同洗淨的細紗混合經火炒熟,再將細沙篩除後磨成粉而成。糌粑主要成分有蛋白質,其含量約為13.5%,脂肪為2%,碳水化合物為75%,十七種氨基酸為14%左右;無機鹽類富含有鈣、鐵、鋅等多種微量元素;還富含維生素B1等。

食用方法

食用糌粑時一般用酥油茶和糌粑面攪拌後即可,有條件時可再加白糖和奶渣,這樣可以增添美味,增加食欲感;漢族食用糌粑時,如果沒有酥油茶,可用豬化油或熟清油代替,再加開水和白糖攪拌即可食用。無論採用哪種方法,攪拌後的糌粑面均含有大量脂肪,不宜食入太多,應少食多餐,這樣才有利於消化吸收。

歡迎小可愛來撩~

公眾號:原野鄉村

ID:chuyi18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