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助力腸癌預防科普推廣 我國首部互動多媒體醫學科普電子書上線

作者 孫國根 王廣兆 王懿輝

4月19日,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主辦的“結直腸癌防治與全流程管理”科普活動獲悉,我國首部互動多媒體醫學科普電子書《關於腸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首發上線。

據悉,該電子書作為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資助專案, 與傳統的科普類讀物相比,一改其刻板形象,採用多媒體互動的形式,將科學防癌知識生動地展示給讀者。這本電子書從形式、編輯、後期傳播等方面都有較大創新。作為一本特別定制的e-book only電子書,它採用多媒體手段,針對移動終端閱讀進行了排版、互動及資訊視覺化等多媒體設計。在策劃過程中,嵌入了該書主編李心翔教授講授結直腸癌知識的科普微視頻、配合3D互動模型等多媒體互動形式。

讀者可以點開文中的3D模型,調整多個視角觀察結直腸癌的解剖結構,進而直觀瞭解更全面的腸癌科普;文中較複雜或者專業的詞句,通過圖示、超連結、圖示等進行深入淺出的論述;讀者根據自己的需要,檢索關鍵字,可以快速閱讀自己感興趣的章節,使讀者能夠在輕鬆的閱讀中加深對結直腸癌“三級預防”的學習和理解。

我國首部互動多媒體醫學科普電子書《關於腸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首發上線時場景 。 孫國根攝

另據記者瞭解,《關於腸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電子書覆蓋了移動端iOS和安卓系統,同時,該書的圖文版也會在亞馬遜Kindle、iBooks Store國內外管道先後上線,

實現多終端、多平臺全球覆蓋,作為電子書籍,該科普讀物還可根據醫學研究的發展,不斷升級更新,保持與時俱進。

結直腸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嚴重危害居民身體健康。近年來,隨著居民飲食結構西化和老齡化等因素,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更呈現出日益增長的趨勢,在上海,結直腸癌早已躍居腫瘤發病的第二位。在發病率增長同時,

結直腸癌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五年生存率較歐美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於我國腸癌早發現率低,在我國早期腸癌的比例僅10%左右。

《關於腸癌—你不知道的那些事》主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外科副主任李心翔教授表示,結直腸癌早發現比例低與我國國民抗癌知識缺乏、抗癌意識不足有一定的關係。他說,結直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腫瘤,

其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良性發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發現,經手術治療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而無法根治的晚期腸癌五年生存率不足10%。但是,在我國,大腸癌早期篩查率卻不盡人意。有資料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我國腸癌發病高危人群)接受腸鏡檢查的比例僅僅15%。李心翔教授特別指出,“目前市場上常見的腸癌科普資料往往比較專業,對於多數沒有醫學背景的居民來說,難免顯得晦澀難懂;生動有趣、可以有效傳播防癌知識的科普書籍卻是鳳毛麟角,這些也帶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難免顯得晦澀難懂;生動有趣、可以有效傳播防癌知識的科普書籍卻是鳳毛麟角,這些也帶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