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友邦中國CEO:外資保險公司進入中國應關注怎麼把餅做大

在“保險姓保”的大方針下,以往單純依靠銷售“儲蓄替代型”產品的“銀行大賣場”經營模式正逐漸被市場淘汰,中短期產品規模急劇萎縮,保險產品逐步回歸保障本源。

4月19日,友邦中國在越南胡志明市召開2018年度新聞發佈會,

首度對外發佈“新五年計劃”。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表示,短期短視的東西不是友邦希望做的保險,保險真正要有一個長久運營的概念。

友邦中國首席執行官張曉宇。

友邦中國區是友邦保險的一大重要市場,

友邦保險(1299.HK)2017年年報顯示,友邦中國的新業務價值利潤增長60%至8.28億美元,新業務價值利潤率達85.5%,繼續成為集團18個市場中新業務價值貢獻第二大的市場,也是集團中成長最快的市場 。友邦中國目前包括友邦保險有限公司上海、廣東、深圳、北京、江蘇分公司,東莞、江門支公司。其中,上海分公司成立於1992年9月25日,是第一家獲得獨資營運牌照的非內地人壽保險公司。

面對面專業顧問式銷售仍是根本管道

友邦中國此次發佈的“新五年計劃”提出了要著力發展“行銷員管道優質增員”“行銷員管道3.0轉型”和“卓越多元管道”的三大業務策略。

近年來,互聯網平臺成為了保險產品銷售的一個越來越重要的管道。不過,友邦中國表示,面對面的專業顧問式銷售仍是其根本管道,行銷員管道和多元管道會是未來非常重要的方向。

友邦中國首席業務執行官張煒在發言中指出,

過去五年,中國保險業發展非常快、非常火,但這個過程中有雜音和良莠不齊。在新五年計劃中,友邦提出了行銷員3.0轉型方案,將在現有的卓越行銷員管道建設基礎上進行更加戰略化、系統化的升級。未來,對於行銷員管道的考核,不僅包括產能和活動率這類“硬指標”,更強調標準化的優質服務體驗,將客戶體驗作為衡量管道品質的標準。

外資險企進入中國應關注怎麼把餅做大

作為中國保險業對外開放的見證者,友邦保險在1992年率先以獨資經營方式進駐上海,成為國內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外資獨資人身險公司。

就目前中外合資保險公司的現狀,張曉宇指出,好的地方在於不少外資公司確實借到了中資的力,比如客戶和資源,但同時也看到一些問題,最重要的是雙方的理念不同,一些中資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不夠,

多少會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想法,因而產生了大量的消耗。

今年正值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放寬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成為中國繼續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之一。

“是不是開放了就意味著以後全都改變了模式呢?我覺得也未必,因為它畢竟有好處和壞處,各種狀況都會出現。”張曉宇認為,理念統一是相當重要的事情。

張曉宇還表示,對當前中國保險行業來說,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保險業越來越開放後,可能會有不少的外資保險公司像友邦這樣把中國的保險業務作為長期業務。當然,現在有很多中資保險公司也開始慢慢轉型,這是好事情。對轉型中的保險公司、包括未來進入中國的外資保險公司而言,大家應該關注怎麼把餅做得越來越大。

保險業越來越開放後,可能會有不少的外資保險公司像友邦這樣把中國的保險業務作為長期業務。當然,現在有很多中資保險公司也開始慢慢轉型,這是好事情。對轉型中的保險公司、包括未來進入中國的外資保險公司而言,大家應該關注怎麼把餅做得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