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份證監系統監管年報出爐!13萬億資管占1/4,22家券商全國第二,5年IPO融資增300%……深圳速度吸睛

深圳證監局剛剛發佈了2017年的監管年報,作為證監系統首份監管報告,

對深圳過去一年的資本市場全貌進行了掃描,一些資料十分吸睛。

一起來看看資本市場的“深圳速度”。

1、2017年,深圳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2267.77億元,40家公司實現IPO,融資198.08億元,較2012年47.93億元增長了313.27%;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再融資91家次,融資566.59億元,較2012年的147.27億元增長了284.73%。

2、上市公司家數從2012年的184家增長到2017年年底的273家,增幅48.37%,總市值5.3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位。

3、深圳轄區內證券公司有22家,

位居全國第二,僅次於上海的25家,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二位。券商總資產規模13588億元,較2012年的3990億元增長了240.53%,淨利潤也較五年前增加了197.31%。

4、截至2017年底,深圳資產管理行業(含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及備案的私募基金)的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約占全國的1/4。

5、在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中,深圳有5家券商被評為AA級或A級,占全國A級以上公司的12.5%。

監管人員平均36歲

深圳證監局人員總數119人,平均年齡36歲,研究生及以上學歷78人。人員專業主要為財經、會計、法律和電腦,其中31人具有法律職業資格,32人具有註冊會計師資格,5人同時具有法律職業資格及註冊會計師資格,6人具有海外留學經歷。

這是證監系統監管隊伍的縮影,從證監會公佈的2016年年報來看,工作人員的平均歲數為37.4歲。

上市公司數量全國第六

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73家,約占全國上市公司總數的7.83%,居全國第六位。其中,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機板公司20家,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機板公司59家、中小板112家、創業板82家;製造業160家,房地產業16家,金融業7家,其他行業90家。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5.34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三位。

2017年,深圳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融資2,267.77億元,較2016年增長16.86%。其中40家上市公司IPO,融資198.08億元;上市公司實施股權再融資91家次,融資566.59億元;通過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73家次,融資1,503.10億元。完成重大資產重組170.54億元。

與此同時,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新三板掛牌公司780家,

總股本340.14億股,掛牌公司家數居全國各省市第6位。其中基礎層掛牌公司672家,創新層掛牌公司108家。

證券公司數量全國第二

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證券公司22家,證券公司分公司84家,證券營業部42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駐深代表處6家。深圳證券公司家數僅次於上海,位列全國各省市第二位。在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評價中,深圳有5家公司被評為AA級或A級,占全國A級以上公司的12.5%。

從“硬指標”來看,截至2017年底,深圳證券公司總資產13,588.98 億元,淨資產3,872.22億元,淨資本3,132.29億元,註冊資本888.44 億元,較2016年增長9.01%、16.41%、10.80%和30.86%。2017年,深圳20家證券公司盈利,新設的2家證券公司虧損,22家證券公司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97.04億元,淨利潤258.75億元,受市場影響分別同比下降3.97%、4.68%。深圳證券公司各項主要指標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從深圳證券公司各項主要業務來看,2017年自營業務、融資類業務有所增長,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有所下降。其中,自營業務收入、融資融券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3.09%、10.01%,股票質押式回購待回購規模同比增長37.05%;證券投資公允價值同比增長14.40%。受市場行情影響,2017年深圳證券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代理證券交易金額同比均有所減少;股票主承銷金額同比下降34.23%,債券主承銷金額同比增長8.35%。

資管規模占全國四分之一

截至2017年底,深圳資產管理行業,包括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及備案的私募基金的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約占全國的1/4。

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基金管理公司27家,管理資產規模合計4.79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2.18%,占全國比重為27.53%。其中,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1,482只,公募基金資產淨值2.81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2.06%,占全國比重為24.72%;非公募資產淨值(包括年金、社保、專戶)1.97萬億,比去年增長12.04%,占全國比重為32.75%。

截至2017年底,按非貨基規模統計,全國排名前30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深圳地區有8家;進入全國前10名的深圳基金管理公司有3家,分別是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深圳基金管理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52.23億元,較2016年增長6.87%。

其中,淨利潤在5億元以上的有4家,分別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至5億元的有11家;1億元以下的有7家;虧損的有5家。

其他資管機構:

一是基金子公司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8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內設立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存續產品數量總計4029只,存續產品淨值2.24萬億元。

二是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8家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存續產品5,532只,資產管理規模為4.51萬億元。

三是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4家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存續產品504只,資產管理規模258.25億元。

四是私募基金。截至2017年底,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377家,備案的私募基金12143只,實繳規模1.67萬億元。

另外,截至2017年底,深圳有證券投資諮詢機構11家,異地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在深圳分公司15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分所34家;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總所3家,證券資格資產評估分支機搆19家;資信評級機構1 家。

監管從嚴降低風險

2017年,在資本市場整體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氛圍下,深圳局也從實際工作出發強化監管。

深圳局分別建立了證券公司風險監測體系、資管業務監測預警系統、私募基金風險監管平臺和上市公司風險監測“臉譜”體系。

其中證券公司風險監測體系針對六大風險類別的262項監測指標,解決了監測的全面性、專業性和及時性等問題。2017年將銀行委外業務、場外衍生品等新型業務納入監測範圍,拓寬了監測領域和關注重點。開發監測分析系統,實現對證券公司風險的自動採集、動態監測和即時預警。兩年來,深圳局實現了對一萬餘條風險資訊的非現場核查,及時識別了融資類業務“三高”、表外業務規模虛高、債券代持等重大風險隱患,為探索仲介機構動態風險監測提供了參考樣本。

資管業務監測預警系統則是對轄區持牌機構1.7萬多隻、規模約計8.2萬億的資管產品、224個產品欄位資料進行電子報送,構建轄區資管行業資料庫。2017年,推進資管業務分析系統開發,建立了包括8大項60子項的風險分析體系,嘗試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及最終投向通過資料穿透連接,實現智慧化風險預警。以此為基礎,及時對涉房地產類及定增類資管產品進行風險摸排、壓力測試及風險提示。

搭建私募基金風險監管平臺是針對私募基金風險底數不清、風險難以精准鎖定的狀況,深圳證監局利用大資料技術整合轄區4,377家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2,143只備案產品資訊及近15萬條政府部門公共資訊、網路資訊,打通資訊壁壘;以風險為導向,構建包括106個指標、50個預警規則的私募風險預警分析系統,精准識別個體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私募基金全景指標資料庫。借助私募風險監管平臺,非現場風險篩查四百餘家機構,開展核查112家次,監管覆蓋面和監管有效性均大幅提升。

上市公司風險監測“臉譜”體系是精准刻畫上市公司風險特徵的有效方法。利用大資料技術創新開發上市公司異常公告自動監測及篩選功能,圍繞監管關注的120余項風險指標與工商、法院、海關等外部資料交叉比對,構建智慧化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近三年來,依靠風險監測體系對轄區上市公司監測預警識別風險,累計對24家上市公司實施立案稽查,對99家上市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同時,在萬科控制權之爭中,深圳證監局依法核查各類違法違規線索,嚴打“蒙面收購”、誤導性宣傳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研究金融資本高杠杆收購對公司治理、金融安全的影響,研究上市公司收購中的法律問題,借力、聚力開展監管工作。

針對資管產品兌付違約風險,深圳證監局根據產品特徵及涉眾性,建立分類處置機制,切割個案風險,防止風險外溢,延期兌付資管產品規模下降了30%。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贊

截至2017年底,深圳證券公司總資產13,588.98 億元,淨資產3,872.22億元,淨資本3,132.29億元,註冊資本888.44 億元,較2016年增長9.01%、16.41%、10.80%和30.86%。2017年,深圳20家證券公司盈利,新設的2家證券公司虧損,22家證券公司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697.04億元,淨利潤258.75億元,受市場影響分別同比下降3.97%、4.68%。深圳證券公司各項主要指標居全國各省市第二位。

從深圳證券公司各項主要業務來看,2017年自營業務、融資類業務有所增長,投行業務和經紀業務有所下降。其中,自營業務收入、融資融券規模分別同比增長53.09%、10.01%,股票質押式回購待回購規模同比增長37.05%;證券投資公允價值同比增長14.40%。受市場行情影響,2017年深圳證券經營機構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代理證券交易金額同比均有所減少;股票主承銷金額同比下降34.23%,債券主承銷金額同比增長8.35%。

資管規模占全國四分之一

截至2017年底,深圳資產管理行業,包括證券公司資產管理、公募基金、基金公司非公募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業務、期貨公司資產管理及備案的私募基金的資產總規模超過13萬億,約占全國的1/4。

具體來看,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基金管理公司27家,管理資產規模合計4.79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2.18%,占全國比重為27.53%。其中,基金公司管理公募基金1,482只,公募基金資產淨值2.81萬億元,比去年增長12.06%,占全國比重為24.72%;非公募資產淨值(包括年金、社保、專戶)1.97萬億,比去年增長12.04%,占全國比重為32.75%。

截至2017年底,按非貨基規模統計,全國排名前30名的基金管理公司中,深圳地區有8家;進入全國前10名的深圳基金管理公司有3家,分別是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7年,深圳基金管理公司累計實現淨利潤52.23億元,較2016年增長6.87%。

其中,淨利潤在5億元以上的有4家,分別為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1至5億元的有11家;1億元以下的有7家;虧損的有5家。

其他資管機構:

一是基金子公司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8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境內設立特定資產管理業務子公司,存續產品數量總計4029只,存續產品淨值2.24萬億元。

二是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8家證券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存續產品5,532只,資產管理規模為4.51萬億元。

三是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截至2017年底,深圳共有14家期貨公司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管理存續產品504只,資產管理規模258.25億元。

四是私募基金。截至2017年底,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深圳私募管理人4377家,備案的私募基金12143只,實繳規模1.67萬億元。

另外,截至2017年底,深圳有證券投資諮詢機構11家,異地證券投資諮詢機構在深圳分公司15家;證券資格會計師事務所分所34家;證券資格資產評估機構總所3家,證券資格資產評估分支機搆19家;資信評級機構1 家。

監管從嚴降低風險

2017年,在資本市場整體依法全面從嚴的監管氛圍下,深圳局也從實際工作出發強化監管。

深圳局分別建立了證券公司風險監測體系、資管業務監測預警系統、私募基金風險監管平臺和上市公司風險監測“臉譜”體系。

其中證券公司風險監測體系針對六大風險類別的262項監測指標,解決了監測的全面性、專業性和及時性等問題。2017年將銀行委外業務、場外衍生品等新型業務納入監測範圍,拓寬了監測領域和關注重點。開發監測分析系統,實現對證券公司風險的自動採集、動態監測和即時預警。兩年來,深圳局實現了對一萬餘條風險資訊的非現場核查,及時識別了融資類業務“三高”、表外業務規模虛高、債券代持等重大風險隱患,為探索仲介機構動態風險監測提供了參考樣本。

資管業務監測預警系統則是對轄區持牌機構1.7萬多隻、規模約計8.2萬億的資管產品、224個產品欄位資料進行電子報送,構建轄區資管行業資料庫。2017年,推進資管業務分析系統開發,建立了包括8大項60子項的風險分析體系,嘗試將資金來源、中間環節及最終投向通過資料穿透連接,實現智慧化風險預警。以此為基礎,及時對涉房地產類及定增類資管產品進行風險摸排、壓力測試及風險提示。

搭建私募基金風險監管平臺是針對私募基金風險底數不清、風險難以精准鎖定的狀況,深圳證監局利用大資料技術整合轄區4,377家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12,143只備案產品資訊及近15萬條政府部門公共資訊、網路資訊,打通資訊壁壘;以風險為導向,構建包括106個指標、50個預警規則的私募風險預警分析系統,精准識別個體風險隱患和苗頭性問題,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私募基金全景指標資料庫。借助私募風險監管平臺,非現場風險篩查四百餘家機構,開展核查112家次,監管覆蓋面和監管有效性均大幅提升。

上市公司風險監測“臉譜”體系是精准刻畫上市公司風險特徵的有效方法。利用大資料技術創新開發上市公司異常公告自動監測及篩選功能,圍繞監管關注的120余項風險指標與工商、法院、海關等外部資料交叉比對,構建智慧化的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近三年來,依靠風險監測體系對轄區上市公司監測預警識別風險,累計對24家上市公司實施立案稽查,對99家上市公司採取行政監管措施,監管效能大幅提升。

同時,在萬科控制權之爭中,深圳證監局依法核查各類違法違規線索,嚴打“蒙面收購”、誤導性宣傳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研究金融資本高杠杆收購對公司治理、金融安全的影響,研究上市公司收購中的法律問題,借力、聚力開展監管工作。

針對資管產品兌付違約風險,深圳證監局根據產品特徵及涉眾性,建立分類處置機制,切割個案風險,防止風險外溢,延期兌付資管產品規模下降了30%。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淨值。

有一種美好習慣,叫做閱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