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鐵與焰」這把義大利重機槍什麼鬼?奇葩設計,子彈打完再塞回去

就喜歡看一戰和二戰那一陣的槍,由於大家都不知道槍到底應該是個什麼樣,於是就各種黑科技齊飆,今天就說一個義大利的神奇設計。

M37重機槍是義大利在二戰中大量使用的一把重機槍,使用了氣冷氣結構,也可以當成高射機槍使用,使用的是德國的7.92毫米口徑毛瑟步槍彈,和Kar98以及MG42通用彈藥,伴隨著義大利走完了二戰的所有戰鬥。

而這把槍的設計很獨特,使用了彈板供彈,是的和日本92式重機槍一個類型的,而20發彈板的火力持續性卻沒有想得那麼差,只要副彈藥手跟得上,就可以一直連發,但他的設計最神奇的一點在於子彈在打完後還會被賽回彈板。看動圖

從性能上來說,彈板供彈有很多弊端,火力不足是其中之一,就像上面說的,彈藥手跟得上時效果不錯,但是如果是彈藥手不熟練,就不一樣了,相比馬克沁機槍還是不行的,而且彈板是剛性的,溝溝槽槽很容易近沙什麼的,在非洲戰場這一點飽受詬病,供彈前要刷油。

子彈這面是朝下的,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被炸起的沙土的污染

裝上時

瞄準

從性能上來看其射速不快,

由於需要頻繁的裝彈所以實際戰鬥射速大概只有200發每分鐘,該機槍的戰地表現還說得過去,而且該機槍不只是因為彈板粘土可以卡殼,本身槍機能量被分了一部分用來把子彈殼塞回去,這個多餘的結構本身就很容易卡殼,至於為什麼?一說是方便收集子彈殼加快後勤重裝效率,還有人認為是為了裝甲部隊使用是彈殼不會堆積在戰車裡,但個人認為第二種說法不靠譜,
子彈殼直接拋出車外不是更方便?(坦克鄰域不熟,有錯的地方歡迎指正)

原型車,沒真上戰場

說了這麼多缺點其實這把槍在服役中並不是差評如潮,比如海軍就覺得它不錯(粘土缺點完美避過啊)除了沙漠地區該槍的故障率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裡,而且這把機槍是所有二戰重機槍裡最輕的,戰爭結束後還服役了很長的時間

本文原創,我已抱緊維權騎士,轉載需得到本人同意,非商業用途隨意,標我名字就行了。

槍炮的轟鳴是最美的管弦樂,我們是鐵與火的演奏者

而且這把機槍是所有二戰重機槍裡最輕的,戰爭結束後還服役了很長的時間

本文原創,我已抱緊維權騎士,轉載需得到本人同意,非商業用途隨意,標我名字就行了。

槍炮的轟鳴是最美的管弦樂,我們是鐵與火的演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