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鑲嵌在黃河故道上的“綠色翡翠”

民權東區環境亮麗,充滿生機和活力。

今春,我國鳥類專家、河南省野生鳥類觀察學會秘書長、鄭州師範學院教授李長看來到民權,

親身感受了民權的林海碧波、藍天白雲後,由衷地發出了“三個想不到”的感慨:“想不到平原地區有這麼大的人造防風林、想不到民權有這麼豐富的自然水資源、想不到民權有世界瀕危的珍稀鳥類在此棲息。”

的確,這幾年民權變綠了、變靚了、變美了,相繼獲得了“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生態公園”“黃河故道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健康小城”“中國森林體驗基地”“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等美譽,

很多慕名而來的專家學者和遊客都對民權的生態美讚歎不已。

民權的生態美不僅摘得了國家級的“桂冠”,而且還有數字和事實佐證:全縣林木覆蓋率29%以上,7萬畝申甘林帶的森林覆蓋率達79%,2017年空氣優良天數302天,新發現全球極危鳥類青頭潛鴨143只,而全球僅有該鳥600—1000只,數量位居全國第三,

民權也因此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授予“中華青頭潛鴨保護地”稱號。每到冬天,民權的濕地公園都會有數千隻白天鵝來此棲息。

這一切的榮譽和迷人景致都源於民權良好的生態環境。

自然稟賦的生態傳承

1855年,桀驁不馴的古黃河咆哮決口改道奪大清河入海,給民權留下了3座天然梯級水庫,水面面積超過10萬畝。

1950年,省政府的豫東沙荒造林管理處成立,

在此大片造林,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民權已經擁有了被譽為“黃河故道上的綠色長城”的6萬多畝申甘林帶。

這“一水一林”給民權人留下了平原地區獨特的自然優勢,也是民權人引以為豪的天然資源。

有水就有靈氣,有綠就蘊含生命,歷代民權人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頭腦保護和傳承了這片獨特景致,建設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美麗家園,更是把1222平方公里的黃沙崗打造成了鑲嵌在黃河故道上一顆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

民權的“美”,美在自然。上世紀六十年代,全國綠化工作會議曾在民權召開,並授予民權“全國首批平原綠化先進縣”稱號,從此“綠洲”便成了民權的代名詞。

眼下,民權大地生機勃發,花木葳蕤,蜂環蝶繞,到處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漫步戶外,深吸一口氣,空氣中花草芳香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

說起民權的“綠”,不得不提到素有黃河故道“綠色長城”美譽的亞洲十大人工防風林之一的“申甘林帶”。

這裡距民權縣城8公里左右,西起程莊鎮的申集,東至城關鎮的甘莊,東西長24公里,南北最寬處約4公里,面積達6.9萬畝,林木蓄積量1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79%以上。

據河南省林科院一位研究員估算,申甘林帶每年保護農田120萬畝,可增收3600萬元;每年涵養水源、淨化水質價值達9600萬元,生態服務價值每年可達6.96億元。

民權的自然美不僅美在“綠”,而且還美在“水”。民權水面之大居商丘之首,境內有“引黃總幹渠”和“引黃南線”兩條引黃線路,有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三個水庫,水面面積10萬餘畝。這裡是商丘人的“水缸”,也是灌溉、補源的“生命線”。民權利用這個天然資源大搞水產生態養殖,因此先後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河蟹之鄉”和“中國休閒垂釣之鄉”。中秋時節,菊黃蟹肥,人們蜂擁而至,或垂釣,或品蟹,興致來時再飲幾杯民權幹紅葡萄酒,十分愜意。

生態走廊的綠色堅守

2014年年底,民權的決策者就高屋建瓴提出,要讓黨的十八大“五大發展理念”在民權大地落地生根,要綠化保護黃河故道生態長廊。

縣發改委、規劃部門積極跟進,提前做好規劃,縣林業、水利、濕地公園、財政等部門以及綠洲街道辦事處沿故道兩岸的鄉村積極配合,大力綠化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粗略統計,幾年來投入資金不少於2億元。

民權林場的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位:從2014年起,縣政府每年撥付260萬元的生態補償金,用於申甘林帶的保護和發展,而這個數字遠遠高於上級下撥給他們的年事業費170萬元。

故道兩岸原來沒有路,給當地群眾和遊客帶來諸多不便,2014年起,該縣交通部門共動土方160萬余方,人工2萬多個,耗時兩年半,故道南岸道路於2016年5月20日全線貫通。2017年年初,黃河故道北岸從任莊大堤至吳屯大堤全長20.2公里的道路建設工程已啟動。建成後將形成“兩路夾三湖”的生態廊道旅遊觀光“閉合圈”。

民權率先綠化黃河故道的行動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認可,該行動納入了國家和省、市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的“大籠子”,該縣迅速制定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出形象,五年見成效”的工作目標,採取公司化運作和工程造林,主動吸納周邊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參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加快工程進度。2014—2017年,完成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封閉綠化造林面積0.9萬畝,綠化道路70余公里,建設景觀節點17處。今年,建成槐林印象公園,完成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封閉綠化面積3.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90余萬株。在樹種配置上,突出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按照適地適樹和生物多樣性原則,採取鄉土樹種、彩葉樹種、針葉樹種有機結合,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合理佈局的造林綠化模式,選用白玉蘭、法桐、雪松、銀杏、大葉女貞、紅葉碧桃、紫薇、紅葉石楠等34個樹種,著力打造“四季有景、一河多姿、一河多彩”的黃河故道生態景觀。

今春,該縣將義務植樹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結合起來,縣直單位幹部職工每人至少完成栽植3棵樹的任務,全縣80家機關單位積極參與,組織幹部職工5265人投身到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建設中。

為切實保護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的原生態,保護商丘市飲用水水源地,2016年4月初,縣政府專門成立故道兩岸拆遷指揮部,積極開展了鯤鵬湖南大堤民菏路兩側房屋(路邊餐館、食堂等)的拆遷工作。共拆遷43戶,拆遷各類違章建築物1.224萬平方米。

2017年,根據全市引黃總幹渠水源地面源控制方案,民權又組織水利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勘查,出具了設計方案,在引黃幹渠,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水庫兩側開挖截汙溝82公里,有效防止了幹渠及庫區外污水、雨水排入幹渠及三個湖區,確保水質安全。

“兩山”意識的生態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民權的決策者們更是像愛護生命一樣,守護好“綠水青山”。

民權牢固樹立“大生態”格局意識,全社會共同擎起“綠色發展”這面大旗,在思工作謀發展上,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利於生態建設。

縣住建、城管、公園綠地管理養護中心等部門在建材的節能環保、社區綠化、縣城“九河五湖三濕地”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創建等方面都為“綠色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幾年前,該縣的招商引資都已經進入了“選商”的高品質發展階段,縣領導表態:“環評不達標者,就是一座‘金山’也不要。”2016年春,南方有一家企業到民權考察後準備在民權投資,經過縣環保部門的環評後,不符合環評標準和縣裡的總體發展規劃,該縣招商領導組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的投資意向。

為減少大氣污染,該縣全部採用新能源純電動車,城市公交緊密連接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高速路口,解決了廣大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特別是縣城800輛公共自行車的投放,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好多群眾節假日三五成群地騎著自行車暢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黃河故道生態走廊,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陶冶情操。4月20日,在106路公車上,綠洲街道辦事處張文卿村的張大娘領著孫子進城,她說:“兒子在六合錦園買了房,我領著孫子坐公車10分鐘就到了,方便極了。”

鄉村美,整個縣域才美。去年冬季開始,民權縣全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縣529個行政村初步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模式和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的城鄉環衛作業一體化機制,將城鄉環衛工作納入了常態化發展軌道。2015年,綠洲街道辦事處任莊村投資120萬元建立商丘第一座村級汙水處理廠,村內河塘水面無垃圾,無明顯漂浮物,水質良好,常年保持河水清澈。

而且還美在“水”。民權水面之大居商丘之首,境內有“引黃總幹渠”和“引黃南線”兩條引黃線路,有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三個水庫,水面面積10萬餘畝。這裡是商丘人的“水缸”,也是灌溉、補源的“生命線”。民權利用這個天然資源大搞水產生態養殖,因此先後被中國漁業協會評為“中國河蟹之鄉”和“中國休閒垂釣之鄉”。中秋時節,菊黃蟹肥,人們蜂擁而至,或垂釣,或品蟹,興致來時再飲幾杯民權幹紅葡萄酒,十分愜意。

生態走廊的綠色堅守

2014年年底,民權的決策者就高屋建瓴提出,要讓黨的十八大“五大發展理念”在民權大地落地生根,要綠化保護黃河故道生態長廊。

縣發改委、規劃部門積極跟進,提前做好規劃,縣林業、水利、濕地公園、財政等部門以及綠洲街道辦事處沿故道兩岸的鄉村積極配合,大力綠化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粗略統計,幾年來投入資金不少於2億元。

民權林場的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位:從2014年起,縣政府每年撥付260萬元的生態補償金,用於申甘林帶的保護和發展,而這個數字遠遠高於上級下撥給他們的年事業費170萬元。

故道兩岸原來沒有路,給當地群眾和遊客帶來諸多不便,2014年起,該縣交通部門共動土方160萬余方,人工2萬多個,耗時兩年半,故道南岸道路於2016年5月20日全線貫通。2017年年初,黃河故道北岸從任莊大堤至吳屯大堤全長20.2公里的道路建設工程已啟動。建成後將形成“兩路夾三湖”的生態廊道旅遊觀光“閉合圈”。

民權率先綠化黃河故道的行動得到了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認可,該行動納入了國家和省、市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建設納入十三五規劃的“大籠子”,該縣迅速制定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出形象,五年見成效”的工作目標,採取公司化運作和工程造林,主動吸納周邊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參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加快工程進度。2014—2017年,完成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封閉綠化造林面積0.9萬畝,綠化道路70余公里,建設景觀節點17處。今年,建成槐林印象公園,完成黃河故道生態走廊封閉綠化面積3.5萬畝,栽植各類苗木390余萬株。在樹種配置上,突出優化林種樹種結構,按照適地適樹和生物多樣性原則,採取鄉土樹種、彩葉樹種、針葉樹種有機結合,落葉樹種與常綠樹種合理佈局的造林綠化模式,選用白玉蘭、法桐、雪松、銀杏、大葉女貞、紅葉碧桃、紫薇、紅葉石楠等34個樹種,著力打造“四季有景、一河多姿、一河多彩”的黃河故道生態景觀。

今春,該縣將義務植樹與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結合起來,縣直單位幹部職工每人至少完成栽植3棵樹的任務,全縣80家機關單位積極參與,組織幹部職工5265人投身到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綠化建設中。

為切實保護黃河故道生態走廊的原生態,保護商丘市飲用水水源地,2016年4月初,縣政府專門成立故道兩岸拆遷指揮部,積極開展了鯤鵬湖南大堤民菏路兩側房屋(路邊餐館、食堂等)的拆遷工作。共拆遷43戶,拆遷各類違章建築物1.224萬平方米。

2017年,根據全市引黃總幹渠水源地面源控制方案,民權又組織水利技術人員進行了現場勘查,出具了設計方案,在引黃幹渠,鯤鵬湖、秋水湖、龍澤湖水庫兩側開挖截汙溝82公里,有效防止了幹渠及庫區外污水、雨水排入幹渠及三個湖區,確保水質安全。

“兩山”意識的生態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民權的決策者們更是像愛護生命一樣,守護好“綠水青山”。

民權牢固樹立“大生態”格局意識,全社會共同擎起“綠色發展”這面大旗,在思工作謀發展上,首先要考慮是否有利於生態建設。

縣住建、城管、公園綠地管理養護中心等部門在建材的節能環保、社區綠化、縣城“九河五湖三濕地”建設、國家級園林城創建等方面都為“綠色發展”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幾年前,該縣的招商引資都已經進入了“選商”的高品質發展階段,縣領導表態:“環評不達標者,就是一座‘金山’也不要。”2016年春,南方有一家企業到民權考察後準備在民權投資,經過縣環保部門的環評後,不符合環評標準和縣裡的總體發展規劃,該縣招商領導組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們的投資意向。

為減少大氣污染,該縣全部採用新能源純電動車,城市公交緊密連接高鐵站、火車站、汽車站、高速路口,解決了廣大群眾“最後一公里”出行問題。特別是縣城800輛公共自行車的投放,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綠色、環保、低碳出行。好多群眾節假日三五成群地騎著自行車暢遊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和黃河故道生態走廊,既能強身健體,又能陶冶情操。4月20日,在106路公車上,綠洲街道辦事處張文卿村的張大娘領著孫子進城,她說:“兒子在六合錦園買了房,我領著孫子坐公車10分鐘就到了,方便極了。”

鄉村美,整個縣域才美。去年冬季開始,民權縣全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縣529個行政村初步實現了“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模式和專業化、區域化、標準化的城鄉環衛作業一體化機制,將城鄉環衛工作納入了常態化發展軌道。2015年,綠洲街道辦事處任莊村投資120萬元建立商丘第一座村級汙水處理廠,村內河塘水面無垃圾,無明顯漂浮物,水質良好,常年保持河水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