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合川區楹聯教育再添勁旅 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被授予“合川區楹聯教育基地”稱號

華龍網4月20日17時01分訊 4月19日,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被重慶市合川區楹聯學會授予“合川區楹聯教育基地”稱號。據悉,這是全區第一所高完中被授予此稱號。

合川區楹聯學會5名主要成員與太和中學校長張桂芳(右一)聆聽楹聯教學課

太和中學左學厚老師主講的楹聯興趣課

一、高度重視楹聯教育,選修課“奇妙的對聯”被重慶市教委立項為2017年度的市級精品課程。

據介紹,近年來,太和中學著力加強校園文化,逐漸形成了以“和”為核心的校園文化體系。在課程建設方面構建了以生為本的和達課程體系,它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構成,其中該校開設了50多門校本課程,目前形成了“一精品,多類別”的校本課程體系。“奇妙的對聯”就是其中的市級精品課程。該校任教高中語文的左學厚老師從2004年起帶領學生在文言文教學中探索對聯教學之路。

目前學生已創作對聯佳作800餘副,並編寫成校本教材《奇妙的對聯》一書。從2014年起,左學厚老師帶領其語文工作室成員潛心研究對聯,在高中2016級中開設選修課,讓對聯從本班走向全校,從課堂走向生活,在全校範圍內掀起了學習創作對聯的熱潮。目前已在高2016、高2017、高2018、高2019四個年級中開設過選修課,創作出品質較高的生活對聯200餘副。
選修課“奇妙的對聯”,被市教委立項為2017年度市級精品課程。

合川區楹聯學會會長蘭夢甯(右)授牌,重慶市合川太和中學黨委書記、校長張桂芳接牌

授牌合影

二、楹聯教育與校園文化完美結合,楹聯成為學校最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學校一張聲名遠播的名片。

太和中學楹聯文化的影響力,還表現在校園文化方面。以校長張桂芳為核心的學校領導班子,高度重視楹聯文化建設。在校園文化佈局上,學校教學樓、辦公樓、俱樂部、食堂、學生宿舍、和雅廊等主要建築都採用楹聯來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薰陶,

學校教學樓,辦公樓的走廊、過道都張貼著楹聯,楹聯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2017年11月,左學厚老師代表太和中學在貴州畢節舉辦的中陶會第17屆全國學術年會上交流的專題報告《對聯教學:傳承國粹,詩化人生》,得到與會專家一致好評。在“合川區楹聯教育基地”授牌儀式上,張桂芳說:“此次授牌,是學校‘以和立校,踐行和文化’辦學方針實施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市級精品課程“奇妙的對聯”提檔升級、擴大影響力的一件喜事,我們將以此授牌為動力,努力把楹聯教育做得更好,在傳承國粹,弘揚傳統文化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現場指導學生楹聯創作

向太和中學贈送楹聯教學書籍

三、楹聯教育要做到三個“緊密結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全面提高。

“序屬芳春,繁花開福地,文開丹筆底;鳳銜瑤句,佳處起清風,韻起太和場。”授牌儀式上,重慶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合川區楹聯學會會長蘭夢甯題聯以賀。並提出“楹聯教育必須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逐步將楹聯興趣轉化為志趣”“楹聯教育必須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楹聯教育必須與學校制度建設緊密結合,打造楹聯教育品牌。”在楹聯教學課上,左學厚老師以近幾年全國各省市語文高考中的楹聯試題為例,通過拋上聯對下聯、配伍組合等不同形式,不斷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師生吟聯互動,學生認真學習楹聯的創作技巧,積極參與討論,楹聯教學課的氣氛顯得十分輕鬆活躍。楹聯課後,該校高2020級1班學生陸丹、蔣杭等同學均表示:“楹聯興趣課讓我們感受到漢字的更多魅力,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偶爾在寫作中還會引用經典楹聯或自創楹聯,使我們的文章增色不少。”

在授牌儀式上,蘭夢寧表示:“積極推動和促進楹聯教育進課堂,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楹聯組織與學校都應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繼承楹聯中深厚的文化傳統,也是每個國人的文化職責。”

校園廊柱上懸掛的楹聯

楹聯文化長廊

也是市級精品課程“奇妙的對聯”提檔升級、擴大影響力的一件喜事,我們將以此授牌為動力,努力把楹聯教育做得更好,在傳承國粹,弘揚傳統文化方面作出更大貢獻。”

現場指導學生楹聯創作

向太和中學贈送楹聯教學書籍

三、楹聯教育要做到三個“緊密結合”,促進學生人文素養全面提高。

“序屬芳春,繁花開福地,文開丹筆底;鳳銜瑤句,佳處起清風,韻起太和場。”授牌儀式上,重慶市楹聯學會副會長、合川區楹聯學會會長蘭夢甯題聯以賀。並提出“楹聯教育必須與語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逐步將楹聯興趣轉化為志趣”“楹聯教育必須與校園文化建設緊密結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楹聯教育必須與學校制度建設緊密結合,打造楹聯教育品牌。”在楹聯教學課上,左學厚老師以近幾年全國各省市語文高考中的楹聯試題為例,通過拋上聯對下聯、配伍組合等不同形式,不斷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師生吟聯互動,學生認真學習楹聯的創作技巧,積極參與討論,楹聯教學課的氣氛顯得十分輕鬆活躍。楹聯課後,該校高2020級1班學生陸丹、蔣杭等同學均表示:“楹聯興趣課讓我們感受到漢字的更多魅力,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有所提升。偶爾在寫作中還會引用經典楹聯或自創楹聯,使我們的文章增色不少。”

在授牌儀式上,蘭夢寧表示:“積極推動和促進楹聯教育進課堂,使這一優秀傳統文化成為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作為楹聯組織與學校都應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繼承楹聯中深厚的文化傳統,也是每個國人的文化職責。”

校園廊柱上懸掛的楹聯

楹聯文化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