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愛同行!與CCPF一起幫助中國孤殘兒童

公益是什麼?或許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我們都有一個共識,做公益是一件持久但不易的事情。“有時候做一件事情是不需要得到什麼的。這裡的每個人,包括醫生和志願者,

他們的初衷就是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CCPF創始人Gena Palumbo這樣告訴介面新聞。

1996年,Palumbo女士從南京孤兒院收養了一個小女孩。當她帶著女孩回到美國後,卻始終忘不了孤兒院裡的其他孩子,他們有的因天生殘疾而被父母拋棄,遲遲得不到救治。為了幫助這些可愛的孩子,她于1998年創辦了中國兒童醫療基金會(Children of China Pediatrics Foundation,簡稱CCPF),開始幫助那些患有先天性疾病而得不到救治的中國孤殘兒童,一做就堅持了二十年。

今年是CCPF到中國來的第二十個年頭,他們這次來到江蘇省人民醫院,在南京進行為期一周的公益活動,此次行程安排主要包括免費為患兒做手術和給福利院的護工提供專業培訓,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幫助那些孩子們。

二十年來,CCPF每年都會組織志願者醫療團隊前往中國的不同省份,

瞭解和救治那些“不幸”的孩子們。另外,各界知名人士,包括著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安永合夥人、CCPF榮譽董事David O’Brien先生和外聯出國董事長何梅等人,也與CCPF一起幫助中國的孤殘兒童。

CCPF在成立之初也面臨過很多難題。其中,醫療條件有限是最大的攔路虎。CCPF的志願者醫生,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教授David Roye說:“當我第一次到中國的時候,醫療條件匱乏是我遇到的主要難題。

由於缺少先進的設備,進行手術是非常困難的。”

隨著CCPF在中國的落地生根,已經相繼與成都婦女兒童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等國內多家醫院達成長期的項目合作。一方面,CCPF每年會帶領美國各醫學領域的頂尖醫生來到中國,為中國患兒進行各類手術和康復治療。另一方面,CCPF也會邀請來自中國合作單位的醫生到美國進行培訓和學習。

在救助過程中,Roye醫生坦言,中美醫療環境仍存在很大差異。一方面,美國的醫療教育更加普遍。在美國,有很多一流的大學都會開設專門的醫療或護理課程,例如哥倫比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他們已經有很多年的歷史。另一方面,他以自身經歷為例,指出他每年都會接觸很多病人,

但在自己沒有時間照顧到更多患兒的時候,通常會有其他人代替自己治療和關心那些孩子,例如他的助手和護士。而在中國,醫生們往往自己做完所有的治療工作,沒有人代替他們去做這些事。不過,他還補充道,這二十年來也見證了中國醫療條件的變化。現在,中國的醫療團隊在醫療技術、設備和教育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比紐約的還要好。

介面記者瞭解到,在江蘇省人民醫院,CCPF有自己專門的辦公休息室。不過,每次進去之前,所有人都要穿上已經消過毒的一次性鞋套,目的是防止外面的人把病菌帶進來,營造一個無菌的環境。醫生所做的每個手術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短的需要三四個小時,長的則需要十幾個小時。每當做完一個手術,醫生們就會倚靠在座椅上休息。整個休息室非常安靜,偶爾可以聽到他們在討論患者病情的聲音。

楊新英小朋友今年10歲,來自雲南麗江的一個小鎮,八個月的時候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但家裡卻遲遲拿不出高達幾十萬的手術費。直到去年,她接受了CCPF的救治,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現在的她正在接受康復治療。在採訪時,她有些羞澀,她說自己喜歡唱歌,希望康復以後能夠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去上學。對於曾經幫助過他們的CCPF的醫生和工作人員,楊新英的爸爸楊萬寶用一句“謝謝”表達了他的感謝之情。

病童們等待手術時雖然會忐忑不安,但每一個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這個畫面一直深刻在何梅記憶裡。“這也是我支持CCPF基金會的原動力。每個孩子生來都值得被珍惜、被呵護。而先天疾病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希望我們的一點付出,能為他們改變命運。”

CCPF醫療隊的醫護專家們每次一到中國,就開始投入連續多日的密集救助,完全顧不上長途的辛勞和時差問題,這也讓何梅非常感動。“為了中國的病童,美國醫生們都如此付出,作為中國人,我更加責無旁貸。”

直到現在,CCPF醫療團隊共進行了600多例手術,救治了1000多名孤殘兒童。但醫療團隊的醫生們並沒有強調這點。何梅認為應該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瞭解CCPF的慈善理念,號召以企業家為主的中國善心人士一同加入。今年,外聯提前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了一批英語流利的優秀志願者,讓他們有機會親身參與到CCPF的求助工作中。志願者們擔任起病患兒童身邊的“貼心助手”,協助孩子們同美國醫療團隊溝通,陪伴檢查、玩耍,在孩子們為手術感到不安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同時也通過他們將CCPF的善舉傳播出去。

當問到CCPF為什麼能夠堅持二十年的時候,Gena坦言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是自己堅持的動力。“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殘障患兒,他們承受著很大的身體和心靈的痛苦,渴望得到救治。而當他們知道自己能夠免費進行治療時,他們會非常開心。”

現在,CCPF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不僅有美國和中國頂尖的醫療團隊,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成為他們共同的牽掛。對於CCPF的下一個20年,Gena女士說道:“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救助和培訓項目,今後我們想把更加先進的醫療技術傳授給那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繼而救助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

介面記者瞭解到,在江蘇省人民醫院,CCPF有自己專門的辦公休息室。不過,每次進去之前,所有人都要穿上已經消過毒的一次性鞋套,目的是防止外面的人把病菌帶進來,營造一個無菌的環境。醫生所做的每個手術都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短的需要三四個小時,長的則需要十幾個小時。每當做完一個手術,醫生們就會倚靠在座椅上休息。整個休息室非常安靜,偶爾可以聽到他們在討論患者病情的聲音。

楊新英小朋友今年10歲,來自雲南麗江的一個小鎮,八個月的時候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但家裡卻遲遲拿不出高達幾十萬的手術費。直到去年,她接受了CCPF的救治,手術進行得非常順利,現在的她正在接受康復治療。在採訪時,她有些羞澀,她說自己喜歡唱歌,希望康復以後能夠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去上學。對於曾經幫助過他們的CCPF的醫生和工作人員,楊新英的爸爸楊萬寶用一句“謝謝”表達了他的感謝之情。

病童們等待手術時雖然會忐忑不安,但每一個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這個畫面一直深刻在何梅記憶裡。“這也是我支持CCPF基金會的原動力。每個孩子生來都值得被珍惜、被呵護。而先天疾病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希望我們的一點付出,能為他們改變命運。”

CCPF醫療隊的醫護專家們每次一到中國,就開始投入連續多日的密集救助,完全顧不上長途的辛勞和時差問題,這也讓何梅非常感動。“為了中國的病童,美國醫生們都如此付出,作為中國人,我更加責無旁貸。”

直到現在,CCPF醫療團隊共進行了600多例手術,救治了1000多名孤殘兒童。但醫療團隊的醫生們並沒有強調這點。何梅認為應該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瞭解CCPF的慈善理念,號召以企業家為主的中國善心人士一同加入。今年,外聯提前在全國範圍內招募了一批英語流利的優秀志願者,讓他們有機會親身參與到CCPF的求助工作中。志願者們擔任起病患兒童身邊的“貼心助手”,協助孩子們同美國醫療團隊溝通,陪伴檢查、玩耍,在孩子們為手術感到不安時給予鼓勵和安慰,同時也通過他們將CCPF的善舉傳播出去。

當問到CCPF為什麼能夠堅持二十年的時候,Gena坦言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是自己堅持的動力。“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些殘障患兒,他們承受著很大的身體和心靈的痛苦,渴望得到救治。而當他們知道自己能夠免費進行治療時,他們會非常開心。”

現在,CCPF的影響力在不斷擴大,不僅有美國和中國頂尖的醫療團隊,社會各界人士的資助,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們。這些可愛的孩子們成為他們共同的牽掛。對於CCPF的下一個20年,Gena女士說道:“現在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救助和培訓項目,今後我們想把更加先進的醫療技術傳授給那些醫療條件較差的地區,繼而救助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