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抗日戰場犧牲的首位將領,妻子瞞其死訊15年,兩老人每日倚門望歸

佟麟閣是我國河北人,他出生于貧窮的農民家庭之中。從小的時候開始,佟麟閣的母親便要求他努力學習,以此來為國家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抗日時期,佟麟閣的家鄉遭到了日軍的侵襲,

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在親眼目睹了日軍慘絕人道的暴行後,佟麟閣決定棄筆投戎,投身於抗日的戰場之中。

1914年,佟麟閣成為了馮玉祥的手下。再次期間,佟麟閣曾參與了不少重要的戰役,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因此在部隊中地位也越來越高。

1930年,佟麟閣受馮玉祥之命建立了新一軍,並擔任了軍長一職。

在軍中,對於那些犯了錯誤的士兵,佟麟閣向來相當開明,從來不會責罰士兵,只要他們承認了錯誤並加以改正,就不必受到任何的懲罰。七七事變後,佟麟閣負責進行指揮作戰,他下令士兵,無論發生了什麼都不能夠投降,一定要誓死與日軍對抗。

然而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在與日軍交戰時,佟麟閣由於身負重傷不幸犧牲於戰場之上。當佟麟閣的腿被日軍擊傷時,他的部下曾幾次勸說他撤退卻都遭到了佟麟閣的拒絕,並執意要繼續率領部隊與敵軍作戰。最終,因多次受傷而犧牲。佟麟閣也成為了七七事變後,首個犧牲的將領。

在佟麟閣犧牲的那年,

已經是6個孩子的爸爸,他的小兒子才不過十二歲的年齡,家中還有需要照顧的老人。妻子彭靜智將佟麟閣陣亡的事瞞過他的雙親,只怕兩位老人聽了惡訊後承受不了出現意外,為了不讓父母起疑心,每天只能強顏歡笑,只能說他南下抗戰和日本人打仗了,等抗戰勝利就會榮歸故里,以此來安慰二老。

兩位老人每日裡念叨佟麟閣,每天都倚門望歸,看看兒子是否回來,實在逼急了,就拿出一封假信,彭靜智只能每隔一段時間以丈夫的名義寫信寄給老人報平安,念給他們聽,說是丈夫寫的平安家信。老人才得以安心。如此隱瞞了15年之久,直到兩位老人分別于1952年和1953年去世,臨死前,他們都不知兒子早已殉國。

佟麟閣為了國家,

自然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也正是這些將領犧牲了自己的生命,我們才得以過上今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