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位老奶奶專業做麻球32年!吃不到的人要哭了

今天開篇先放一張圖,

你知道圖裡的框框是用來做什麼的嗎?

大家應該一看就明白了,這就是每年廟會開始之前,商販們提前的占位元,做上標記,這裡就是你的攤位啦。

每年3月28是老家的廟會時間,提前一個月,路上都會像這樣被標記了,來遲了可占不到好位置啦。

麻球

在泰興每年2月-4月是廟會的高峰期,

用泰興話就是逛集場,上次我們也寫過焦蕩的廟會,回憶起了很多童年的東西,但是很遺憾的是沒有遇上賣麻球,荸薺和桂花糖藕的。

逛了好幾場廟會我才發現,原來賣麻球的好像只有宣堡,根思那一帶才有,在泰興早餐店賣麻球的也很少。那麼好吃的麻球怎麼能不介紹給各位吃貨呢?

賣麻球的奶奶

麻球也叫麻團,剛好我媽媽說,她認識一個做麻球很好吃的人。我約了很久才遇到這位奶奶,因為她不是在集場上,就是在去集場的路上,很忙。

她今年54歲,已經專業做麻球32年,也就是22歲,青春正當年時就開始和麻球打交道了。

她說那時還大著肚子,可生活困苦,怎麼辦呢?就出來賣麻團貼補家用,沒想到一做就是這麼多年。

廟會上賣麻團的有很多,可我唯獨愛吃她家的,首先一點就是清清爽爽,畢竟在室外,可是她很注意衛生,揉搓的盆子,桶子都是乾乾淨淨的,

讓人看了就放心。

金黃色的麻團裹著白色的芝麻粒,圓鼓鼓的很可愛,中間沒有包餡的哦。

輕咬一口,先是感受到芝麻的脆香,然後是麻團本身的軟甜。口感豐富,先脆後軟,芝麻香混合著糯米團,感受到絲絲甜意。

如果你有特殊要求,老闆也可以給你做個這種小的,一口一個。像酒店裡的超大麻團,奶奶也能做哦,就是比較費時間啦。

你知道麻團是怎麼做的嗎?

其實用料很簡單,就是糯米粉加了白砂糖,再裹上芝麻。但是麻團在油鍋裡只要一按壓,就會鼓起來,中間空心,很神奇。

我媽媽在家也做過,但是在油鍋裡是圓滾滾的,一出鍋就會立馬像漏氣一樣塌下來。

老闆說,這個就是秘訣了,不能對外透露的,不然可沒生意啦。

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揪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扔進盆中,不用刻意揉搓,端著盆輕輕一抖,讓麵團在白芝麻中歡快的翻滾,就變成雪白鬆軟的麵團子啦。

放進油鍋,“滋啦”一聲,兩手拿勺,不斷按壓,讓每個都受熱均勻,五分鐘差不多就能做好一鍋啦,熱騰騰的最是酥軟。

大的1元一個,小的1元4個,買的多,還會多送你兩個呢。

香噴噴剛出鍋的麻球吃不是很想吃呢?

陣陣香氣吸引著來往的人,有鄉里鄉親的熟人,還有聞著香味的路人,吃過的都讚不絕口,滿臉笑容。

奶奶說,平時沒有廟會的時候,她會在宣堡老派出所那邊擺攤,有好多口岸,高港的都專門過來買麻團吃。

我也在廟會上觀察了其他家做的麻團,確實不如她家的金燦燦,芝麻多。

奶奶說,她這身技藝是跟婆婆學的,那時候還專門找了大飯店交了200元才學會的,30多年前200元應該也是一筆鉅款了。

以前,淩晨2點就要去有廟會的地方占地方。蹬著自行車,後車座上一邊是爐子,鍋等一些傢伙什,一邊是曬乾的稻草,豆稈。

風裡來雨裡去,她也沒想到一做32年,兒子被培養著上了大學,現在連孫子都有了。

本該享福,含飴弄孫的時候,可是她卻丟不掉這項技藝,她說:“現在沒人想學,以後可能沒人做麻團啦”。

奶奶說,生意好的時候會用掉50斤左右的糯米粉,平時也會用掉20多斤。

但是賣麻團真的很辛苦。天氣不好會影響生意,天氣好的話,一整天都要被太陽烘烤。平時午飯就是趁空閒的時候煮個面趕緊吃

小小的麻團,我們看著簡單,吃著美味,卻不曾想到它背後的不容易。

收穫滿滿

這次在廟會上還發現了很多記憶裡好吃的,一路逛過去,吃的玩的手上提的滿滿當當。

荸薺

生的,熟的都有,但我愛吃熟的,甘甜脆香。小煤球爐邊坐著煮荸薺的老奶奶。

炒冰

我記得小時候2元一杯,現在也漲到5元一杯了,這是藍莓味的,還是一樣透心涼,甜絲絲的。

桂花蓮藕

蓮藕中間夾著糯米,清香軟糯。

各種水果

草莓,鳳梨,甘蔗應有盡有。

麥芽糖

用泰興話叫蔗糖,這個大爺已經80多歲了,從我小時候就一直是他賣蔗糖,哪裡有廟會,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還有這個老爺爺也想提一下,已經90多了哦,自己編的涼帽,我覺得可以買一個回去當藝術品了。

遊戲

小時候的彈弓遊戲,你還記得嗎?彈到多少就給你多少錢,但是正常是彈不到的啦。

這次廟會上我發現來擺攤的都是老熟人,從我小的時候他們就在,賣麻球的奶奶說,他們已經形成習慣了,哪個人在哪個位置都和前一年的相同,除非你不來,別人也不會占你的地方。

但是我這次逛廟會卻深深的感覺到了一點,一些老的技藝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我們童年關於廟會的美好記憶正在一點點消逝。

等這些老人老去,還會有廟會嗎?還會有麻球,荸薺,桂花糖藕嗎?

廟會上你最懷念的是什麼?

你知道麻團是怎麼做的嗎?

其實用料很簡單,就是糯米粉加了白砂糖,再裹上芝麻。但是麻團在油鍋裡只要一按壓,就會鼓起來,中間空心,很神奇。

我媽媽在家也做過,但是在油鍋裡是圓滾滾的,一出鍋就會立馬像漏氣一樣塌下來。

老闆說,這個就是秘訣了,不能對外透露的,不然可沒生意啦。

事先準備好的糯米粉揪成一小團一小團的扔進盆中,不用刻意揉搓,端著盆輕輕一抖,讓麵團在白芝麻中歡快的翻滾,就變成雪白鬆軟的麵團子啦。

放進油鍋,“滋啦”一聲,兩手拿勺,不斷按壓,讓每個都受熱均勻,五分鐘差不多就能做好一鍋啦,熱騰騰的最是酥軟。

大的1元一個,小的1元4個,買的多,還會多送你兩個呢。

香噴噴剛出鍋的麻球吃不是很想吃呢?

陣陣香氣吸引著來往的人,有鄉里鄉親的熟人,還有聞著香味的路人,吃過的都讚不絕口,滿臉笑容。

奶奶說,平時沒有廟會的時候,她會在宣堡老派出所那邊擺攤,有好多口岸,高港的都專門過來買麻團吃。

我也在廟會上觀察了其他家做的麻團,確實不如她家的金燦燦,芝麻多。

奶奶說,她這身技藝是跟婆婆學的,那時候還專門找了大飯店交了200元才學會的,30多年前200元應該也是一筆鉅款了。

以前,淩晨2點就要去有廟會的地方占地方。蹬著自行車,後車座上一邊是爐子,鍋等一些傢伙什,一邊是曬乾的稻草,豆稈。

風裡來雨裡去,她也沒想到一做32年,兒子被培養著上了大學,現在連孫子都有了。

本該享福,含飴弄孫的時候,可是她卻丟不掉這項技藝,她說:“現在沒人想學,以後可能沒人做麻團啦”。

奶奶說,生意好的時候會用掉50斤左右的糯米粉,平時也會用掉20多斤。

但是賣麻團真的很辛苦。天氣不好會影響生意,天氣好的話,一整天都要被太陽烘烤。平時午飯就是趁空閒的時候煮個面趕緊吃

小小的麻團,我們看著簡單,吃著美味,卻不曾想到它背後的不容易。

收穫滿滿

這次在廟會上還發現了很多記憶裡好吃的,一路逛過去,吃的玩的手上提的滿滿當當。

荸薺

生的,熟的都有,但我愛吃熟的,甘甜脆香。小煤球爐邊坐著煮荸薺的老奶奶。

炒冰

我記得小時候2元一杯,現在也漲到5元一杯了,這是藍莓味的,還是一樣透心涼,甜絲絲的。

桂花蓮藕

蓮藕中間夾著糯米,清香軟糯。

各種水果

草莓,鳳梨,甘蔗應有盡有。

麥芽糖

用泰興話叫蔗糖,這個大爺已經80多歲了,從我小時候就一直是他賣蔗糖,哪裡有廟會,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還有這個老爺爺也想提一下,已經90多了哦,自己編的涼帽,我覺得可以買一個回去當藝術品了。

遊戲

小時候的彈弓遊戲,你還記得嗎?彈到多少就給你多少錢,但是正常是彈不到的啦。

這次廟會上我發現來擺攤的都是老熟人,從我小的時候他們就在,賣麻球的奶奶說,他們已經形成習慣了,哪個人在哪個位置都和前一年的相同,除非你不來,別人也不會占你的地方。

但是我這次逛廟會卻深深的感覺到了一點,一些老的技藝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我們童年關於廟會的美好記憶正在一點點消逝。

等這些老人老去,還會有廟會嗎?還會有麻球,荸薺,桂花糖藕嗎?

廟會上你最懷念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