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源於南宋的這條杭州古街 連晾衣杆都如此“民國風”

杭州網訊 杭州作為古都,歷史街區不勝枚舉。因南宋抗金名將韓世忠而得名的蘄王路,就是其中之一,南起學士路,北至長生路,離西湖也不過百步。周邊民居是黑白灰色調的民國建築風格,

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拍照取景。

然而碰上風和日麗的天氣,拍照經常遇見這樣的尷尬:背景裡總是出現一些掛在樹上的衣物,有些甚至是穿在裡面的內衣褲。不僅取景難看,也給市容市貌帶來困擾。

蘄王路居民將衣物晾在院內通道

一邊是杭州市容環境 一邊是居民晾衣剛需 怎麼辦?

“我們也不想的,衣服掛在樹上經常被風吹跑,收衣服時沾滿了飄絮,拍都拍不掉。” 蘄王路居民王大伯抱怨道,自己家住在1樓,沒有陽臺,3戶人家共用一個不足5平方的小院子,夏天還能勉強風乾,冬天可真是苦惱了。

和王大伯有同樣晾衣苦惱的還有這條街上的居民們,沿線有近60戶人家,平均年齡66歲。由於房屋多是上世紀20年代的歷史建築,

居民居住面積普遍較小,沒有專門的晾衣場地。

一邊是衣服亂搭亂曬影響市容環境,一邊是老底子杭州居民的晾衣剛需,如何想出一個完全之策,成了困擾東坡社區與湖濱街道的一個難題。

蘄王路上衣物晾曬

看似不起眼的晾衣難題 引來城區多部門聯動解決

為了解決居民的晾衣難題,東坡路社區從今年1月就開始就對居住在蘄王路地段的居民進行民意調查,積極與城管等相關職能部門進溝通協調,並多次實地查看。

“因為各方意見不一致,晾衣杆一直未能成功安裝。” 東坡路社區書記朱江偉說,在此情況下,社區搭建議事協商平臺,專門組織社區和蘄王路部分居民代表、湖濱行政執法中隊、湖濱街道百事幫准物業召開了協商會,

充分收集了各方意見。

同時正值上城區委區政府開展“三聯三領、三學三爭”大走訪,東坡路社區掛包單位上城區商務局得知情況後主動領辦,協助找到了專業的城市雕塑設計企業,與社區一起籌畫為蘄王路設計一款既符合居民生活所需,又與周邊風貌協調一致,體現杭州味道的“晾衣杆”。這樣既滿足民生,又符合國際範的審美。

居民討論過後選定的方案三

“民國風”晾衣杆 蘄王路上又多了一道景觀

耗時一個半月,杭州國力雕塑藝術有限公司設計師石洪嶺為蘄王路設計出了三款獨特的晾衣杆。“都是根據合理的尺度進行定位,有傘狀頂的,有圓弧頂的,也有回折型的,外觀上各有各的美,功能則都很齊全。”

經過討論,居民代表最後選定了三號方案——回折型晾衣杆。這款晾衣杆分為三層,上可晾曬兩排衣物,下可曬被,相間距從20公分到60公分,掛到上一層的濕衣服滴不到下一層。杆子上每隔10釐米就有一個凹槽,有效防止衣物被吹跑,設計承重約200公斤左右。 “居民選定後,公司將馬上投入批量生產。” 朱江偉說,計畫在蘄王路的行道樹中間安裝5到6個,根據樹間距離進行實地測量,每個晾衣杆長2米到5米不等。

不久後,困擾著這條百年老街的晾衣難題將得到解決,黑白色調的蘄王路建築也多了一道“民國風”景觀。

功能則都很齊全。”

經過討論,居民代表最後選定了三號方案——回折型晾衣杆。這款晾衣杆分為三層,上可晾曬兩排衣物,下可曬被,相間距從20公分到60公分,掛到上一層的濕衣服滴不到下一層。杆子上每隔10釐米就有一個凹槽,有效防止衣物被吹跑,設計承重約200公斤左右。 “居民選定後,公司將馬上投入批量生產。” 朱江偉說,計畫在蘄王路的行道樹中間安裝5到6個,根據樹間距離進行實地測量,每個晾衣杆長2米到5米不等。

不久後,困擾著這條百年老街的晾衣難題將得到解決,黑白色調的蘄王路建築也多了一道“民國風”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