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5年掙了260萬,這個快遞員說秘訣是:堅持不要臉

一開始,他是一個快遞員,申通的快遞小哥;

後來,他又是一位慈善愛心人士,募集衣物、書籍、學習用品送往各個農村的留守兒童;

最近他又頻頻登上各大衛視,有人將他的成就簡單物化成5年260萬的金錢數字,

但這確實太過簡單粗暴,從2008年一個小小的快遞小哥到2018年被快遞員視為偶像的豐富經歷,其中的堅持、努力、風風雨雨、智慧、大愛、奮鬥不止,遠不是260萬這樣的數字能衡量的。

▌幹一行愛一行

2008年,竇逗(竇立國)還只是一個剛剛進入快遞隊伍的小夥子,申通這個快遞品牌也沒太多普通大眾瞭解。

竇立國

竇逗說做一行要愛一行,“2008年末,我到申通公司查找了我們全國範圍內的所有網點,把他匯成一冊《申通公司全國範圍派送網點大全》,每次遇到新客戶,我都會拿出來讓客戶去看。申通的優勢在於他全國的派送範圍廣,網點多,雖然我們的速度不如某些公司快,但我們可以派送他們所到達不了的地方。

2002年才有總部的順豐,當時在全國只有180多個網點,直到2014年才做到2000多個網點,覆蓋31省近200個大中城市及900多個縣級市。但在2008年,申通的網點卻超過了3000個。

雖然名聲、口碑、速度遠不及順豐,但竇逗快速找到了自身的優勢,切中顧客的需求點。與其說竇逗是一個快遞員,倒不如說更像一個市場銷售員。

▌搶了市場推銷的活兒

據竇逗回憶,最早負責的網點附近以央企為主,基本被郵政包辦了,

沒有市場空間。但他發現了一條吸引散客,以散客為核心輻射人脈圈,創造客源的方式。

“我們平時會搞一些小活動,比如每當一些傳統節日時,我們就會派發一些小禮品給客戶,端午節送粽子,中秋節給來申通寄件的客戶送月餅。”

▌工作不僅是埋頭苦幹還要頭腦

竇逗提到,每年的耶誕節他都會扮演聖誕老人,給那一片的客戶送蘋果,每個蘋果包裝裡面附帶一張自己的名片,

最早的一年發了400多個,後來一年比一年發的蘋果多。

2013年,竇逗升級成為了網點的負責人,快遞小哥口中的小老闆,因為客戶量大,發蘋果的數量升級到了3000個。

竇逗覺得成本有點大,想到了拉贊助。“我找了三個客戶,贊助了我3000個蘋果。”

第一個客戶是火鍋店,“我跟他說,看到你在雜誌上做廣告了,但北京這麼大,南城的人不可能跑到北城吃火鍋,但是我每天在這片送快遞,接觸的都是這片的居民,

你可以印一些廣告,搭配這些蘋果,我給你發。”後來這家火鍋店贊助了1000個蘋果。

第二個客戶是珠寶城,“我跟人家說,你看這附件的高檔社區都有買珠寶的潛在顧客,但你們發廣告、發宣傳單是進不到裡邊的,但我們快遞員是可以進去的,我可以一個蘋果搭配一張你們的宣傳單發出去。”這家珠寶城的老闆特別中意這個主意,不僅給買了1000個蘋果,還給贊助了3500個裝蘋果的外包裝袋。

最後竇逗自己出錢買了500個蘋果回饋周邊的客戶和寄件人。

▌“堅持不要臉”

快遞本是一件很需要吃苦耐勞的基層工作,但除了勤勞踏實,竇逗說還需要聰明和技巧。

對此,竇逗自嘲說需要三點,一是堅持,二是不要臉,三是堅持不要臉。竇逗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員、推銷員,“如果我們特別要面子的話,我們就沒辦法跟客戶說話。”一般操作下,快遞員給消費者送快件,送到了,消費者簽個字就走了。但竇逗說自己送快遞跟一般小哥不一樣,除了說“您好,這有一個您的快遞,請簽收”,他還會遞上自己的一張名片,“如果快件有什麼問題,您可以找我。”

▌退換貨裡的商機

一般快遞小哥覺得被顧客找,就是惹麻煩了,不是投訴貨物丟了就是說貨物壞了,根本不想後續還要跟顧客牽扯上。但竇逗解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顧客後續找自己,“不是號不對,換貨;或者貨壞了,退貨。換貨也好、退貨也好,只要找我,我就能掙這個錢。”

▌細節決定成敗

除此之外,竇逗還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竇逗本身熱衷公益,每天都在接收好心人的衣物、書籍捐贈,定期給山區、貧困地區的留守孩童送去溫暖和幫助。“我們會為慈善機構提供快遞服務,只收成本費,其他都是免費為他們服務。”

因為這樣的經歷,認識的客戶都非常信賴他們,竇逗的快遞網點有自己的倉庫,客戶會願意把商品存在他的倉庫,等於開闢了一條倉儲服務的掙錢路。

竇逗告訴記者,現在通達系幾家快遞平臺,差別真的不大,要當好快遞員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幹,吃得了苦,堅持下去,要把每個細節、每個小工作都做到位,“找到竅門方法也重要。”

確實,竇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體現在各個細節,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穿工作服,就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片有個申通的快遞小夥竇逗,“脫了工作服,真的有人就不認識我了。”

掌鏈全媒體記者周豔青

最後竇逗自己出錢買了500個蘋果回饋周邊的客戶和寄件人。

▌“堅持不要臉”

快遞本是一件很需要吃苦耐勞的基層工作,但除了勤勞踏實,竇逗說還需要聰明和技巧。

對此,竇逗自嘲說需要三點,一是堅持,二是不要臉,三是堅持不要臉。竇逗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員、推銷員,“如果我們特別要面子的話,我們就沒辦法跟客戶說話。”一般操作下,快遞員給消費者送快件,送到了,消費者簽個字就走了。但竇逗說自己送快遞跟一般小哥不一樣,除了說“您好,這有一個您的快遞,請簽收”,他還會遞上自己的一張名片,“如果快件有什麼問題,您可以找我。”

▌退換貨裡的商機

一般快遞小哥覺得被顧客找,就是惹麻煩了,不是投訴貨物丟了就是說貨物壞了,根本不想後續還要跟顧客牽扯上。但竇逗解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認為顧客後續找自己,“不是號不對,換貨;或者貨壞了,退貨。換貨也好、退貨也好,只要找我,我就能掙這個錢。”

▌細節決定成敗

除此之外,竇逗還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竇逗本身熱衷公益,每天都在接收好心人的衣物、書籍捐贈,定期給山區、貧困地區的留守孩童送去溫暖和幫助。“我們會為慈善機構提供快遞服務,只收成本費,其他都是免費為他們服務。”

因為這樣的經歷,認識的客戶都非常信賴他們,竇逗的快遞網點有自己的倉庫,客戶會願意把商品存在他的倉庫,等於開闢了一條倉儲服務的掙錢路。

竇逗告訴記者,現在通達系幾家快遞平臺,差別真的不大,要當好快遞員的唯一出路就是好好幹,吃得了苦,堅持下去,要把每個細節、每個小工作都做到位,“找到竅門方法也重要。”

確實,竇逗對這份工作的熱愛體現在各個細節,直到現在,他仍然堅持每天穿工作服,就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這片有個申通的快遞小夥竇逗,“脫了工作服,真的有人就不認識我了。”

掌鏈全媒體記者周豔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