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樂毅一個月連克齊國七十餘城,為何三年拿不下最後兩座城?

摘要:樂毅此次率領五國討伐齊國,將燕國境內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都帶了出去,如果真的徹底攻佔齊國,燕昭王真的放得下猜忌嗎?樂毅懷著這樣的心思,在即墨和莒城外徘徊三年之久。

齊湣王時期,齊國的國力達到鼎盛,因吞併宋國而遭致眾諸侯國的忌憚,燕昭王二十八年,樂毅身負五國相印,率領五國聯軍討伐齊國,一月之內連克齊國七十餘城,震懾中原,但對於齊國的最後兩座城池即墨和莒城卻久攻不下,圍攻三年無任何進展。

即墨莒城固若金湯?

按理說一月連克七十城,五國聯軍的實力是不可估量的,拿下最後兩城本是輕而易舉的事,但事實卻並非如此。從即墨和莒城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墨位於膠東丘陵地區,莒城位於

沂沭河谷,這兩座城市是齊國從春秋時期就開始經營的重鎮,也是齊國的經濟、軍事的中心,其地位在齊國是舉足輕重的。

特別是莒城在當時是中原的大城市,而並非一般的普通城鎮,其地位甚至不亞於臨淄,而且這兩座城池城高強寬,又處於比較富庶的地段,城內軍事物資、糧食儲備完善,而五國聯軍不可能將這兩座城團團包圍,這樣不切實際,而且也無法切斷其糧源和水源。

軍力不足?

五國聯軍在佔領齊國之後,

樂毅為了能讓燕國獨佔齊國,想辦法遣退了其他四國的軍隊。

《資治通鑒》中說“樂毅還秦、韓之師,分魏師以略宋地,部趙師以收河間,身率燕師,長驅逐北”,也就是說自濟西大敗齊軍主力後,秦韓師退,魏國軍隊侵入齊國攻佔的宋地,趙國軍隊收復河間,

而樂毅則帶著四十余萬軍隊長驅濟西,此時的軍力完全不如之前的五國聯軍,實力被大大削弱。

而且齊國這最後兩座城池城大人眾,即使攻進去抵抗者眾多也不是上策,所以,後來在田單的率領之下,齊國百姓眾志成城,奮力抵抗燕國軍隊,最終能夠得以複國。

樂毅偷懶?

樂毅此次率領五國討伐齊國,將燕國境內幾乎所有的主力部隊都帶了出去,現在又把齊國打得幾乎滅國,如果樂毅坐擁齊國反攻燕國怎麼辦?樂毅和燕昭王彼此都“心有靈犀”的明白這一點,即使樂毅百般忠誠,燕昭王信嗎?

自古以來,幾乎所有名人將相不是死于敵手,而是死於朝堂,死于君主無端的猜忌,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樂毅如果真的把齊國最後兩座城池攻打下來,他的結局是封為大將還是被賜死?樂毅懷著這樣的猜忌,在即墨和莒城外徘徊三年之久,這樣一來只要這兩城不克,燕昭王也沒辦法將他召回,所以才有這種“偷懶”的舉動。

還有一種可能是,齊國一旦被燕國攻克並佔領,其他諸侯會同意嗎?齊國吞併了一個宋國就招致五個國家聯合討伐,現在燕國將齊國這個東方大國占了,整個戰爭格局都會發生改變,之後又會不會來一個“五國伐燕”呢?

他的結局是封為大將還是被賜死?樂毅懷著這樣的猜忌,在即墨和莒城外徘徊三年之久,這樣一來只要這兩城不克,燕昭王也沒辦法將他召回,所以才有這種“偷懶”的舉動。

還有一種可能是,齊國一旦被燕國攻克並佔領,其他諸侯會同意嗎?齊國吞併了一個宋國就招致五個國家聯合討伐,現在燕國將齊國這個東方大國占了,整個戰爭格局都會發生改變,之後又會不會來一個“五國伐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