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灞橋區“城改第一村”面臨的尷尬——10年了,安置房還是遙遙無期

“解民生問題之難,建品質西安之城”。《明察暗訪看民生》是《西安晚報》根據市委主要領導指示精神,開辦的新聞監督欄目。

事關民生無小事 馬上就辦不懈怠。希望全市各區、縣、開發區及各部門重視本欄目的曝光內容,

第一時間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作出回應,並及時向我們回饋整改落實情況,做到每期報導有結果。

今日推出《明察暗訪看民生》第276期——

灞橋區“城改第一村”面臨的尷尬——

10年了,安置房還是遙遙無期

周圍高樓林立,草北村城改項目至今仍是一片荒地。

記者 王海鵬 攝

“10年過去了,如今孩子們都要結婚了,我們還是沒有新房。”灞橋區草北村村民高麗君原本指望村裡拆遷安置的新房給兩個兒子辦婚事,但因為該專案後續建設長期擱置,原本可以分到的安置房變得遙遙無期。不但孩子們沒有婚房,村民們的養老、醫療等問題也被擱置。

面積100畝的空地已被擱置10年

4月18日,記者來到草北社區、開發區和項目實際,

由各區(縣)、開發區依法組織實施專案部分或專案整體清盤,並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在完成資產清理、經濟核算等工作後,應重新確定實施主體,加快項目實施工作。“現在政府部門都在提倡行政效能革命,草北村城中村改造專案就是一塊試金石,考驗著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蘇靜說。

西安晚報 記者王海鵬 實習生李琳 為您報導

追蹤與回饋

航太基地管委會

清運綠化林帶垃圾補栽苗木

18日,本報《明察暗訪看民生》欄目報導了包茂高速公路曲江至韋曲立交橋一段,有綠化帶缺失、黃土覆蓋不到位,塑膠垃圾掛枝頭等現象,引起了航太基地管委會的高度重視,他們立即進行了整改。

昨日,記者從西安航太基地管委會網信辦瞭解到,本報報導見報後,航太基地管委會立即組織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檢查,對曝光問題中涉及航太基地管轄的航太大道至韋曲立交橋高速公路口約2公里西康高速綠化林帶問題進行整改,

清運綠化林帶中的生活垃圾,及時補栽苗木,更換缺株死株苗木,做好灌溉澆水等養護工作。工作人員說,今後航太基地管委會堅決做好兩路兩側“三化”整治工作。全線排查屬地轄區西康高速綠化林帶植苗生長情況,更換死株,做好病蟲害防治、中耕除草等工作,提高管養力度和水準,打造高速公路景觀帶;加大宣傳教育和監管力度,
教育周邊村民和工地不隨意傾倒垃圾。提高巡查頻次,發現問題聯動處置,協調高速公路該段管理部門做好通行路段的日常保潔工作。

對於本報報導中涉及的其他路段的綠化帶綠化缺失、黃土裸☆禁☆露的問題,截至記者發稿時,仍未接到這些路段所屬單位的回復。

西安晚報 記者張雷 為您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