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度告別移動互聯網或許已成定局

隨著百度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李叫獸”的離職,或許將就此成為定局。

在中國的互聯網格局中,三巨頭BAT一直被視為頂級的存在。其中這個“B"指的就是百度。在PC時代,同時擁有“流量”和“變現能力”兩大武器讓百度成為霸主。

然而在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卻成為了“被繞開了的巨頭”,其搜索技術和搜尋引擎,不再能夠扮演舉足輕重的“入口”作用。百度發現,自己在移動端,始終缺乏一款“拳頭”產品,或稱“入口級”產品。

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作為流量入口的百度越來越感受到來自今日頭條與微信的壓力。前者在這一年裡取得了驚人的迅猛發展,通過演算法個性化推薦+資訊流的基本產品形態,

居然以APP的形態實現了百度在PC端做到的事:內容分發。而後者,則開始憑藉著自己在移動端所獲得的超級流量開始佈局搜索、廣告等業務,同樣直指百度在PC端的安身立命之本。

失去流量入口,百度不得不求變。

在兩大對手紛紛已經在移動互聯網形成自己“入口”的同時,

百度試圖在“流量”上再扳回一城看起來已經極為困難,因此,百度把眼光對準了“變現效率”。

2017年的新年演講中,李彥宏強調:資訊流廣告就是百度未來的增長點。對於此事的看重可見一斑。正是這一背景下,百度收購李叫獸團隊。(李叫獸本名李靖他對於行銷、創意、文案等的深度研究與洞見,以及試圖“把行銷科學化”的理念,

甚至,在被百度收購前,李叫獸團隊內部已經獨立開發了一款可以高效幫助用戶產出文案的工具。)

百度可能希望,能夠在移動端的資訊流廣告場景下,基於資料、工具等,説明廣告主更高效的完成一些創意,也更好提升廣告效果,借此形成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中的戰略優勢。

李靖加入百度後,先後在廣告創意部開發了30多個創意工具產品,此後又經歷多次調整,先後負責過醫療方面的一個探索性項目,

以及負責手百與Feed產品部、手百策略部門,大力關注和發展“資訊流”。然而,在百度如此大力重視下,其在資訊流廣告變現效率上試圖“扳回一城”的努力,見效卻並不顯著。

據介面新聞的《李叫獸沉浮錄:百度資訊流價值億元的失敗嘗試》一文中透露,2017年,李靖所負責的廣告創意部2017年KPI中的最關鍵指標——創意工具對百度資訊流廣告CTR的提升率被判定為不達標。

而從收入來看,百度2016年的收入為705.49億元,2017年則為848億元,僅有20%增長;而今日頭條方面,2016年收入為60億元,2017年達到150億元,據《第一財經週刊》的一組報導披露,今日頭條2018年度的目標是衝擊年收入500億元!二者相比,頭條的發展增速和爆發力都顯著強於百度。在“流量”端無法實現扭轉局勢的百度,在“變現效率”端也並未交出顯著優於頭條的答卷。

而到了2018年,百度可能將迎來另一可怕對手的迎頭夾擊——2天前,微信“搜索”實現大改版,彰顯出了其在移動端希望開始全面實現“流量分發”的野心。

而對百度而言,之所以起用外來的年輕人李靖來領軍“變現效率”戰場,原因很可能是在其內部,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能夠打開局面的人選。因而,李叫獸在“變現效率”戰場的失勢,很可能意味著百度在此條戰線上此後的持續走低。

而對百度來說,經此一役,其在移動互聯網戰場,很可能已經沒有“後手”——你很難看到百度接下來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中在“流量獲取”方面能夠勝過微信和頭條的希望,也很難看到百度一定能在“變現效率”方面大大超過對手的可能在哪裡。

因此,—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上的全面失勢,或許將就此成為定局。

微信“搜索”實現大改版,彰顯出了其在移動端希望開始全面實現“流量分發”的野心。

而對百度而言,之所以起用外來的年輕人李靖來領軍“變現效率”戰場,原因很可能是在其內部,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能夠打開局面的人選。因而,李叫獸在“變現效率”戰場的失勢,很可能意味著百度在此條戰線上此後的持續走低。

而對百度來說,經此一役,其在移動互聯網戰場,很可能已經沒有“後手”——你很難看到百度接下來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中在“流量獲取”方面能夠勝過微信和頭條的希望,也很難看到百度一定能在“變現效率”方面大大超過對手的可能在哪裡。

因此,—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戰場上的全面失勢,或許將就此成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