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阿裡華為順豐都捨棄“底薪+提成”?KPI理應慢慢退出舞臺!

文/作者:鄺老師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點擊右上角“+關注”【績效韜略】頭條號,有乾貨、有資訊、有態度!!!)

前言:沒有絕對的好員工和壞員工,只有好與不好的企業。好企業會把壞員工培養成好員工,
不好的企業會將好員工帶成壞員工。好企業就是擁有培養好員工的文化和機制。如何建立正確科學的人才觀?如何打造最強大最先進的人才激勵機制?真實案例

有一名業務員,在企業幹了二年多,底薪2500+銷售業績提成。今年市場不好,業績下降提成少了很多,萌生轉行之意,多次向老闆表達或暗示。而老闆壓力也很大,如果老業務員都走了,不僅會影響軍心,更會讓已經在下滑的銷售業績進一步降低,

這將危及公司的生存。迫于壓力,老闆糾結應該如何跟員工增加收入,那麼選擇加底薪、還是加提成呢?

我們來看看張總的業務部提成方案:業績提成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體見下表:

張總的業務員提成機制,貌似很有激勵性,但實際效果不佳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有的業務員因為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萌生離職念頭。

為了達到更高業務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有的業務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

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

有的業務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和其他業務員合拼業績,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另外張總為了激勵員工,規定每年加一次薪,只要當年業績超出目標的5~10%,就按比例給員工加工資。

一開始,

大家都歡呼雀躍衝勁很足,但是時間長了,業務員動力也就慢慢減弱了,目前公司的業績也沒有達到張總的預期,張總現在也陷入是否還要員工加薪的困境中。

為什麼傳統的薪酬機制會讓優秀的人才離開,混日子的人留下?

1.固定工資

員工的工作結果與工資沒有任何的關係,那麼工作的執行也完全依靠員工的責任感

一旦公司內部有一個人覺得工資低,公司吝嗇,

那麼這種想法很容易在全公司擴散,從而造成一種消極工作的氛圍

做的多的員工跟做的少的員工拿的一樣,那麼做的多的員工一定會心裡不平衡,這樣只有兩種結果:要麼跟做的少的員工一樣混日子,要麼離職

在物價不斷上漲的大環境下,老闆必須加薪,但是加薪之後並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只有增加企業成本

2.底薪+提成

員工關注的只有營業額,至於費用成本這些與公司利益相關的其他因素,員工不會關心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總結:加底薪與加提成點數的利弊分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回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如何留住、激勵優秀的業務員?

在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問題,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優秀的員工,要麼辭職、要麼創業、要麼被競爭對手挖走了,特別是業務型的優秀員工,更容易離職後自己創業。

做企業越來越不容易,招人難、用人難、留人也難,在薪酬分配上應該如何來激勵和留住一個優秀的業務員呢?

都是大鍋飯,員工幹多幹少都一樣,怎麼可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人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為自己幹的時候,動力才是最強的。企業又不是自己的,沒必要拼命。

2、人的行為要得到及時回饋,才會有持續下去的東西。面對熟悉的工作,隨便做認真做還不是一樣,對收入沒有影響。

3、人是懶惰的,無利不起早,利益在哪裡,焦點點就在哪裡。

4、人的每個行為,都是有目的,不存在無意義的行為。

薪酬與績效必須融合,要掌握的10個真理:

能力不等於價值、考勤不能取代考核。

要想讓員工比過去更努力,不是發錢,而是要懂得分錢。

固定工資養懶人、搞死人、埋沒人。

企業可以給員工安定,但一定不要助長他的安逸。

激勵到位,幹活不累;浪費人效,人手很貴。

固定加薪,只會增加企業固定性成本。

員工固定薪資水準越高,創造力就會降到越低。

一切不以加工資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都是失敗的。

薪酬要實現短期化與中長期化的組合。

員工增收、企業添利,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KSF薪酬模式

公司要敢於給員工發高薪酬,因為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工資是死的,人的創造力就死了;工資是彈性的,人的潛能就被發掘了。

高工資養人,低工資趕人,死工資害人,高激勵助人。

敢給員工發高薪酬的企業,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固定員工薪酬的企業,人力成本反而是最高的。

高激勵、高績效應該是融合的關係,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薪酬增長才可健康持續。

怎樣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勵員工,實現員工價值和企業利益趨同?

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數,價值管理工具,適用于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變固定薪酬模式為KSF薪酬績效模式

不要給員工薪酬設置天花板,讓應該給予發揮的空間,讓他的收入取決於工作結果。很多企業,不管是升職,還是提級別,歸根到底,都是給員工加薪的噱頭。

固定加薪是員工想要的結果,但於是對應的結果是,企業工資費用率提高了,利潤下滑了。員工是留住的,但是企業卻上升了。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管道,並在每一個管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薪酬設計步驟

第一步 :崗位價值分析,

選定崗位,這個崗位對企業經營有哪些價值?

第二步 :選取6-8個指標

可量化的,具體的,可實現的指標。切記選取主觀性的東西。

第三步 : 設立權重、定義

每個指標設定權重,經營性指標,比如利潤額,銷售額等指標可以提高權重。

第四步 :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不同指標的資料如何?有哪些是企業需要改善的?

第五步 :選定平衡點

設計重點:傳統薪酬方案只需調整為這個點)

第六步 :測算、套算

測試新模式下的薪酬,是否有提升,工資費用率是否下滑?

以某門店店長KSF工資範本為例: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企業的效益越高,人效越高、成本越低、生產經理工資越高。反之,如果企業效益不好,員工薪酬也會受到影響。真正讓員工和企業坐在了同一條船上。

KSF通過實現“六個轉化”,為企業與員工創造超價值: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2、將企業要員工做到轉化為員工自己要做到

3、將籠統的職責轉化為清晰的價值

4、將對立的利益衝突轉化為協作的做大共贏

5、將管理層或團隊的責任轉化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責任

6、將員工為企業或他人而做轉化為員工首

薪酬

總結:

1、機制的設計要符合“自私”的人性:

要讓員工工作就是為自己做,讓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是一致的,記住: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行動的統一。

2、薪酬的設計要符合“貪婪”的人性:

符合貪婪就是指我們的薪酬要有增長性,讓員工能給自己加薪,但又不增加公司的成本,讓“工資=利潤”,只有這樣,企業和員工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更多互動:添加下面個人號和小編能保持更緊密交流

作者:鄺老師 |( zhhczx001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

員工不會關心

只有少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是比較高的,大部分員工拿到的薪資較低

一旦在其他地方底薪或者是提成點稍微高那麼一點,員工就很容易離職

如果大環境下業績一般,那麼公司內部工作氛圍就會萎靡不振,員工很容易喪失信心

總結:加底薪與加提成點數的利弊分析:

1、加底薪,增加的是固定成本,直接帶走利潤,而且如果底薪部分占比越大,還會降低員工的創造力。

2、加提成點數,雖然比加底薪要好一些,但在同等業績的情況下,公司的成本費用率會上升,相對而言利潤率下降,而且增加點數的激勵性有時效性,一般在增加的頭一兩個月有點效果,之後又會回歸過去和常態。況且加少了員工沒感覺,加多了企業吃不消。

如何留住、激勵優秀的業務員?

在很多企業都有類似的問題,好不容易培養一個優秀的員工,要麼辭職、要麼創業、要麼被競爭對手挖走了,特別是業務型的優秀員工,更容易離職後自己創業。

做企業越來越不容易,招人難、用人難、留人也難,在薪酬分配上應該如何來激勵和留住一個優秀的業務員呢?

都是大鍋飯,員工幹多幹少都一樣,怎麼可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1、人是自私的,只有自己為自己幹的時候,動力才是最強的。企業又不是自己的,沒必要拼命。

2、人的行為要得到及時回饋,才會有持續下去的東西。面對熟悉的工作,隨便做認真做還不是一樣,對收入沒有影響。

3、人是懶惰的,無利不起早,利益在哪裡,焦點點就在哪裡。

4、人的每個行為,都是有目的,不存在無意義的行為。

薪酬與績效必須融合,要掌握的10個真理:

能力不等於價值、考勤不能取代考核。

要想讓員工比過去更努力,不是發錢,而是要懂得分錢。

固定工資養懶人、搞死人、埋沒人。

企業可以給員工安定,但一定不要助長他的安逸。

激勵到位,幹活不累;浪費人效,人手很貴。

固定加薪,只會增加企業固定性成本。

員工固定薪資水準越高,創造力就會降到越低。

一切不以加工資為導向的績效考核都是失敗的。

薪酬要實現短期化與中長期化的組合。

員工增收、企業添利,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KSF薪酬模式

公司要敢於給員工發高薪酬,因為這樣企業才有未來!

工資是死的,人的創造力就死了;工資是彈性的,人的潛能就被發掘了。

高工資養人,低工資趕人,死工資害人,高激勵助人。

敢給員工發高薪酬的企業,成本其實是最低的;固定員工薪酬的企業,人力成本反而是最高的。

高激勵、高績效應該是融合的關係,做到利益共同、平衡共贏,薪酬增長才可健康持續。

怎樣的薪酬模式,最能符合人性、激勵員工,實現員工價值和企業利益趨同?

KSF薪酬模式——成功關鍵因數,價值管理工具,適用于首企業高管、部門經理、技術員工、銷售員。

企業管理層是核心崗位,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所以做薪酬模式的激勵性非常重要,為了避免高層佔據高位不做事,我們必須拋棄傳統的薪酬模式,改用用KSF薪酬模式。

變固定薪酬模式為KSF薪酬績效模式

不要給員工薪酬設置天花板,讓應該給予發揮的空間,讓他的收入取決於工作結果。很多企業,不管是升職,還是提級別,歸根到底,都是給員工加薪的噱頭。

固定加薪是員工想要的結果,但於是對應的結果是,企業工資費用率提高了,利潤下滑了。員工是留住的,但是企業卻上升了。

KSF是一種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管道,並在每一個管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KSF薪酬設計步驟

第一步 :崗位價值分析,

選定崗位,這個崗位對企業經營有哪些價值?

第二步 :選取6-8個指標

可量化的,具體的,可實現的指標。切記選取主觀性的東西。

第三步 : 設立權重、定義

每個指標設定權重,經營性指標,比如利潤額,銷售額等指標可以提高權重。

第四步 :分析歷史資料

過去一年不同指標的資料如何?有哪些是企業需要改善的?

第五步 :選定平衡點

設計重點:傳統薪酬方案只需調整為這個點)

第六步 :測算、套算

測試新模式下的薪酬,是否有提升,工資費用率是否下滑?

以某門店店長KSF工資範本為例:

在平衡點的基礎上:

營業收入每增加5000元,獎勵100元,每減少5000元,少發50元;

利潤額每多1000元,獎勵12元,每少500,少發6元;

人創營業額,每多400,獎勵50,每少400,少發25元;

培訓員工,每多培訓一個小時,獎勵50元,每少一個小時,少發25元。

KSF增值加薪法,給員工提供了沒有上限的加薪模式,員工可以憑藉自己的努力,創造更好的結果,為自己加薪。對企業來說,員工拿的越多,賺得越多,且不增加成本。

企業的效益越高,人效越高、成本越低、生產經理工資越高。反之,如果企業效益不好,員工薪酬也會受到影響。真正讓員工和企業坐在了同一條船上。

KSF通過實現“六個轉化”,為企業與員工創造超價值:

1、將企業目標轉化為員工目標

2、將企業要員工做到轉化為員工自己要做到

3、將籠統的職責轉化為清晰的價值

4、將對立的利益衝突轉化為協作的做大共贏

5、將管理層或團隊的責任轉化為所有員工的共同責任

6、將員工為企業或他人而做轉化為員工首

薪酬

總結:

1、機制的設計要符合“自私”的人性:

要讓員工工作就是為自己做,讓員工利益和企業利益是一致的,記住:沒有利益的趨同,就沒有思維、行動的統一。

2、薪酬的設計要符合“貪婪”的人性:

符合貪婪就是指我們的薪酬要有增長性,讓員工能給自己加薪,但又不增加公司的成本,讓“工資=利潤”,只有這樣,企業和員工才能實現真正的共贏。

更多互動:添加下面個人號和小編能保持更緊密交流

作者:鄺老師 |( zhhczx001 )人力資源實戰專家

專注薪酬績效研究、實踐、落地運行。

分享是一種美德,希望每篇文章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也期待你的轉發,謝謝!

如需瞭解更多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管控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本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