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革命性應用電推進系統!“實踐十三號”升空

昨日,我國高通量通信‌衛星首星“實踐十三號”成功發射。“實踐十三號”的升空意味著我國的高軌衛星有了革命性的技術突破。原因是,該衛星的推進系統首次應用了離子電推進系統 ,

為我國通信衛星推進系統的技術升級探明了道路。

發射現場

推進系統是航天器的“發動機”,是核心系統,決定著航天器的效率和使用壽命。傳統的推進系統採用化學推進,攜帶燃料,燃燒後產生推力。而電推進系統則採用電能製造離子,來產生推力。

這使得衛星的運用效率和壽命大大延長,航天器能實現更精確的定位;更靈活的姿勢保持、調整;更加方便的變軌;以及,幾乎具有無限的能量——採集取之不盡的太陽能,轉換成電能。更加可貴的是,航天器的發射成本大大降低。航天器上的每一克重量,都需要大量的燃料推上太空。而使用電推進系統的航天器不再需要攜帶大量推進燃料,只需攜帶十分之一左右的燃料備用,
節省下的發射重量,可以配備更多的有效載荷。

點火發射

顯著增大的有效載荷,讓“實踐十三號”的通信容量變得極其龐大,超過了我國所有已研製發射的通信衛星容量的總和。對於我們來說,這是個福音,許多衛星電視臺都可以由標清節目,

更改為4K超高清節目(希望4K超高清電視能快快降價)。

離子推進系統說明圖

該離子電推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成果,由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這個研究所在43年的研究中積累了多系列型譜化的電推進產品,“實踐十三號”的推進器為LIPS-200離子推進器,

於2011年啟動,2016年4月正式交付。“發射一分鐘,研製五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