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叢飛與王熙鳳,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大家肯定都聽過這麼一句話:“人善被人欺”,說的是善良的人容易被人利用和欺負。

前一陣熱播的電影《芳華》裡,黃軒飾演的男主角劉峰就是這樣一個人。

他竭盡全力地幫助所有人,大家也熱情地叫他“活雷鋒”。

他在最好的年華里,把最好的事都給了別人,而自己最後卻落下一個殘疾之身,無人向他伸出援手。

這不禁讓人憤憤不平:好人得不到好報,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善良呢?

1

感動中國的好人歌手叢飛,一生累計捐款300多萬,資助了183名貧困學生。

(叢飛的故事,點擊下方圖片可回顧)

但這樣的善人,在2006年4月20日,僅僅37歲就離開了人世。

在他罹患胃癌的最後日子,非但沒有受助者前去探望,反而遭遇家長催交學費:“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

叢飛說:“我病了,好幾個月沒有演出,暫時沒法寄錢了。”

家長逼問:“什麼時候病能治好……”

叢飛走了,令人唏噓的命運卻還沒有結束。

我們總是期盼著善良的人能得到美滿的結局,可現實卻往往讓人傷透了心。

為什麼好人得不到好報?

原因就是,你的付出,沒有遇上對的人!

2

故事很老,情節很短。很多人都看過,可是給人的感悟卻很深。

01

有一年,很熱的夏天,一隊人出去漂流。

女孩的拖鞋在玩水的時候,把拖鞋掉下去了,沉底了。

於是,女孩兒就向別人尋求幫忙,可是誰都只有一雙拖鞋。

因為她習慣了向別人求助,而只要示弱就得到滿意地答覆。

可是這次卻沒有,她忽然覺得這些人都不好,都見死不救。

後來,有一個男孩將自己的鞋給了她,然後自己赤腳在那曬得滾燙的鵝卵石上走了很久的路,還自嘲說是鐵板燒。

女孩表示感謝,男孩說,你要記住,

沒有誰是必須要幫你的。幫你是出於交情,不幫你是應該。

女孩記住了男孩的話,自此以後學會了對施以援手的人銘記在心,並給以更大的回報。

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好。

一開始,感激不盡。可是久了,便是習慣了。習慣了別人對你的好,便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有一天不對你好了,你便覺得怨恨。

其實,不是別人不好了,而是我們的要求變多了。習慣了得到,便忘記了感恩。

02

一天傍晚,一隻羊獨自在山坡上玩。

突然從樹木中竄出一隻狼來,要吃羊,羊跳起來,拼命用角抵抗,並大聲向朋友們求救。

牛在樹叢中向這個地方望了一眼,發現是狼,跑走了;馬低頭一看,發現是狼,一溜煙跑了;驢停下腳步,發現是狼,悄悄溜下山坡;豬經過這裡,發現是狼,沖下山坡;兔子一聽,更是箭一般離去。

山下的狗聽見羊的呼喊,急忙奔上坡來,從草叢中閃出,一下咬住了狼的脖子,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只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也許有些談得來的朋友,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在你困難時幫助你陪伴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每天在你身邊哄你開心遇事逃避的人,只能算是過客。

3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對劉姥姥印象深刻。

劉姥姥到賈府求助,王熙鳳一時心情好打發了她20兩銀子。

後來,賈府被抄家,賈府的人鋃鐺入獄,外人避之不及,只有劉姥姥趕到獄中看望王熙鳳,看到王熙鳳瘦骨如柴,抱頭痛哭,王熙鳳臨終前讓劉姥姥找回自己的女兒巧姐。

回去後,她變賣家產,花了重金才把巧姐從青樓救了出來,就為了報答王熙鳳昔日20兩銀子的恩情。

劉姥姥雖然出生不高貴,但是品德高貴,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裡知恩圖報,善良樸實的美德。

在《說苑•複恩》裡有一篇故事:

秦穆公一次外出,丟失了自己的駿馬,等找到的時候,一夥人已經把馬殺掉了,正打算吃肉呢!

一見馬主人來了,這夥人非常惶恐。秦穆公說,馬死不能復活,可是我聽說吃馬的肉不喝酒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於是給他們酒喝。

這事處理得非常大氣!殺馬的人都很慚愧。

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

結果半道殺出來了一夥人,擊潰了包圍秦穆公的軍隊,秦穆公得以打敗晉國。

這夥人,正是當年那些殺馬吃肉的人,這是來報恩的。

文章最後還有一句“複恩此德出而福反也”。意思是,給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報啊!

有一理論叫“踢貓效應”,就是說壞情緒會傳染,形成惡性循環。

而知恩圖報,則會構成一種愛的能量的正向傳遞,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發揚知恩圖報,會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4

我們選擇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只因為這是對的。

《芳華》結束尾時,劉峰得了重病,曾接受過他溫暖的女主何小萍將他接到自己身邊,成為了彼此唯一的親人,相依為命地過完餘生。

電影的最後說,之後的他,看起來那麼知足,那麼冷靜。

芳華逝去,好人或許沒有得到好報,但卻收穫了內心的安寧。

我們總是期盼著善良的人能夠有圓滿的一生,而現實未必如人所願。

即使這個世界沒有對你溫柔以待,我們也應該保持初心,只因“芳華易逝,善良永駐”。

孟子雲: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人這一生最大的底氣和福氣。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或許你的善舉不能立刻得到好處,但是最起碼,能夠活得坦坦蕩蕩清清白白,對得起天地無愧於心這,就足夠了。

狼疼得直叫喚,趁狗換氣時,愴惶逃走了。

回到家,朋友都來了,牛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角可以剜出狼的腸子。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的蹄子能踢碎狼的腦袋。驢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一聲吼叫,嚇破狼的膽。豬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用嘴一拱,就讓它摔下山去。兔子說:你怎麼不告訴我?我跑得快,可以傳信呀。

在這鬧嚷嚷的一群中,唯獨沒有狗。

真正的友誼,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關鍵時候拉你的那只手。

那些整日圍在你身邊,也許有些談得來的朋友,但不一定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在你困難時幫助你陪伴你的人才是真正的朋友,而那些每天在你身邊哄你開心遇事逃避的人,只能算是過客。

3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對劉姥姥印象深刻。

劉姥姥到賈府求助,王熙鳳一時心情好打發了她20兩銀子。

後來,賈府被抄家,賈府的人鋃鐺入獄,外人避之不及,只有劉姥姥趕到獄中看望王熙鳳,看到王熙鳳瘦骨如柴,抱頭痛哭,王熙鳳臨終前讓劉姥姥找回自己的女兒巧姐。

回去後,她變賣家產,花了重金才把巧姐從青樓救了出來,就為了報答王熙鳳昔日20兩銀子的恩情。

劉姥姥雖然出生不高貴,但是品德高貴,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裡知恩圖報,善良樸實的美德。

在《說苑•複恩》裡有一篇故事:

秦穆公一次外出,丟失了自己的駿馬,等找到的時候,一夥人已經把馬殺掉了,正打算吃肉呢!

一見馬主人來了,這夥人非常惶恐。秦穆公說,馬死不能復活,可是我聽說吃馬的肉不喝酒會傷害自己的身體,於是給他們酒喝。

這事處理得非常大氣!殺馬的人都很慚愧。

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圍困住了。

結果半道殺出來了一夥人,擊潰了包圍秦穆公的軍隊,秦穆公得以打敗晉國。

這夥人,正是當年那些殺馬吃肉的人,這是來報恩的。

文章最後還有一句“複恩此德出而福反也”。意思是,給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報啊!

有一理論叫“踢貓效應”,就是說壞情緒會傳染,形成惡性循環。

而知恩圖報,則會構成一種愛的能量的正向傳遞,形成一個良性迴圈。發揚知恩圖報,會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

4

我們選擇做善良的事,不是為了回報,只因為這是對的。

《芳華》結束尾時,劉峰得了重病,曾接受過他溫暖的女主何小萍將他接到自己身邊,成為了彼此唯一的親人,相依為命地過完餘生。

電影的最後說,之後的他,看起來那麼知足,那麼冷靜。

芳華逝去,好人或許沒有得到好報,但卻收穫了內心的安寧。

我們總是期盼著善良的人能夠有圓滿的一生,而現實未必如人所願。

即使這個世界沒有對你溫柔以待,我們也應該保持初心,只因“芳華易逝,善良永駐”。

孟子雲: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就是人這一生最大的底氣和福氣。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或許你的善舉不能立刻得到好處,但是最起碼,能夠活得坦坦蕩蕩清清白白,對得起天地無愧於心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