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香爐擺件,文雅又有書香氣,一件比一件好看

中國的香爐文化源遠流長,如果把文房四寶之筆、墨、紙、硯視作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書寫工具,那麼香爐則是他們在揮灑靈感時不可或缺的精神物質。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

中國香爐文化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代的“鼎”。中國古代青銅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傾其所有,向天祈福,求神靈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國家平安,但這同今人所見的香爐還是兩碼事。後來,君王和貴族階層們發現“鼎”內燃燒香燭的時候,會散發出淡淡的香味,於是突發奇想將其改小變成了家用的“爐”。

香是自然造化之美,人類之好香為天性使然。從早期的簡單用香,到後來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品香、詠香,體現了人類熱愛自然的積極情趣,表明了人類安逸從容的生活態度。

香道的含義遠遠超越了香製品本身,而是通過香這個載體達到修養身心,培養高尚情操,追求人性美的文化。

香,既能悠然于書齋琴房,開發心智;又可縹緲於廟宇神壇,安神定志; 既能在靜室閉觀默照,又能于席間怡情助興。

從香料的熏點、塗抹、噴灑所產生的香氣、煙形,令人愉快、舒適、安詳、興奮、感傷……等等的氣氛之中,

經由以上種種引發回憶或聯想,創造出相關的文學、哲學、藝術的作品,使人們的生活更豐富、更有情趣。

陳去非的《焚香》:明窗延靜書,默坐消塵緣;即將無限意,寓此一炷煙。當時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豈不清友,於今心醒然。爐煙嫋孤碧,雲縷霏數千,悠然淩空去,縹緲隨風還。世呈有過現,熏性無變遷;

一爐幽香,煙霧繚繞,在古代,

香爐不僅是文人們俱懷逸興的案頭雅玩,也是閨閣少女們香暖素淨的綿綿情思。體積小巧玲瓏,造型圓潤美觀,惹人喜愛。精美復古的鏤空紋路,給香爐平添了一種美觀古樸靜謐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