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伯苓:教育裡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整!

​張伯苓的教育體育觀歷來是與國家發展聯繫在一起的,
他曾在《以教育之力量使中國現代化》一文中寫道:“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國現代化,俾我中華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適當的地位,不致受淘汰。欲達此種目的務須對症下藥,即:注重體育,鍛煉健強之國民。”

所以他認為:“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體育的宗旨應“以訓練團結,合作,健全之身心為目的”。他說:“我國國民體魄衰弱,精神萎靡,工作效率低落,服務年齡短促。

原因固屬多端,要以國人不重體育為其主要原因。”如此開闊的視野使得張伯苓形成高人一籌的見地。

他說:“教育一事非獨使學生讀書習字而已,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三育並進而不偏廢。”但“德智體三育之中,我中國人所最缺者為體育。”因為“歐美人之知識發達,我國人固望塵莫及,然其學術發達之年代尚不為久,我國人竭力追之,猶可及也。至體育,則無論歐美,與日本人較,

已相差遠矣。”他又說:“教育裡沒有了體育,教育就不完全。我覺得體育比什麼都重要。我覺得不懂體育的,不應該當校長。”

提出要將學校體育放在與德育、智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並進一步認為:“無論學校與社會,必須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不可偏于求知的智育”。他說:“自認教育與體育,絕對不能分離。”


​由此,張伯苓大聲疾呼:“強我種族,體育為先”。他強調,過去人們誤以為“提到強便有一種聯想,就是軍隊、軍火等。其實不然,乃是關於我們個人身體的鍛煉。”

張伯苓舉在美國學習的幾個大學礦科畢業生與他談話的例子說:“他們都是在美國Ford車廠做工的,並且在我們大學時非常強壯。中國人中之較健者,這次他們都感到體力的缺乏,

身體不如外國人,工作的效率不能與外國人相較。”他說:“這不是個人的不健全,乃是我們的歷史使然,一代一代地傳下來,形成了我們危弱的身體,所以我們身體的健壯是要緊的。我們的身體強不見得是要打仗,就是做事也很要緊。”他還說:“外國人四五十歲是正當工作的時間,我們中國人三十歲以後便做整壽,大概四十歲便入黃土了。體力、腦力不充足,做事的效果如何能好?我們在學校裡絕不應該像現在一般人一樣。

因此,當他看到操場上一個個南開學生生龍活虎的樣子時,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說道:“有了好身體,才能有堅強的意志,擔起建設國家的重任。身體若不好就失掉做事的本錢,什麼也談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