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老年常見病足跟痛,可以試試錘擊法

足跟疼痛是中老年的常見病。大多是由於跟骨骨質增生或骨刺形成而刺激肌腱滑膜等軟組織導致,

或因跟腱炎、跟骨及下滑囊炎、蹠腱膜炎以及滑囊增厚、跟骨脂肪墊變性等疾病而引起足跟疼痛,影響站立,行走困難。日常可運用錘擊法治療跟骨骨刺的足跟疼痛,療效比較滿意。

臨床症狀及診斷標準

本病主要症狀表現為顯著的足跟疼痛,同時伴有麻脹感,疼痛以初立或初走時明顯,尤其是晨起下床開始站立或走動時疼痛劇烈,

活動一陣後疼痛反而減輕,但久站久行後疼痛則又加重。當足跟在石子、瓦片等硬物上被硌墊時,其疼痛不堪忍受。

疼痛部位一般比較局限,故多有明顯的壓痛點。跟骨基底結節部(蹠腱膜附著處)的骨刺或蹠腱膜炎,其壓痛點多在跟骨基底結節的前下方偏內側;跟骨脂肪墊變性,其壓痛點多在跟骨結節下方正中或偏後緣;跟骨粗隆結節(跟腱附著處)後上方骨刺,

或跟腱炎、跟骨皮下滑囊炎,其壓痛點多在足跟後上方,跟骨粗隆結節上。有時可見到跟骨皮下軟組織輕度腫脹,或摸到增厚的滑囊等軟組織的結節狀物。X 線片上一般可見到跟骨基底結節部有粗糙刺狀突或骨質增生,這種改變也可見於跟骨粗隆結節部。

骨刺大小與疼痛的程度不成比例,而與骨刺的方向有關,骨刺的方向與著力面平行時疼痛較輕,成斜角時則疼痛較重。

但也有一些病人,尤期是早期病人,雖然臨床疼痛症狀明顯而 X 線攝片卻無明顯的骨質改變,這可能與軟組織的炎症或變性有關,如蹠腱膜炎、跟腱炎、皮下滑囊炎或脂肪墊變性等。

治療方法

令病人俯臥于床上,患肢屈曲,使足心向上,醫者左手握住肢踝部,用右手大拇指在足跟上尋找壓痛點,找到壓痛點後進行揉按和刮壓;繼以右手持小木錘、橡皮錘、保健錘、羊角錘等均可,

對準壓痛點進行錘擊3~5 下,用力要適當,動作要準確而輕快,若有皮下結節狀物以錘擊使其散開為度;然後輕輕敲擊其四周,並反復捏揉跟腱及小腿肚,以緩解腓腸肌的痙攣和疼痛。每週治療 1次,如雙足同時患有此病者,每次只治一隻腳。

典型病例

張某某,男,64歲,右足跟疼痛,逐漸加重1年。每於早晨下床站立或行走時疼痛加劇,活動後略有好轉,不能走遠路,踩在硬物上或被石子等物硌墊足跟時則疼痛難忍。

檢查:右足跟骨基結節處略有隆起,壓痛明顯,可觸及一豆粒大囊狀結節; X 線片示右跟骨基底結節處有一粗糙刺突起。診為右跟骨骨刺、跟骨結節下滑囊炎。

經用錘擊法治療3次,疼痛消失,站立、行走、跑跳均自如,原囊狀物消失,局部無壓痛,無叩擊痛 , 隨訪二年未見復發。

本法簡單易行,療效顯著,其療效機理主要是刺激足跟部的軟組織,使其對疼痛逐漸適應,並促使其增生的滑囊或粘連的結節散開,而不是打掉骨刺。治癒後的病人,雖然足跟疼痛完全消失,但經 X 線片複查,其骨刺仍然存在。

進行錘擊時,要對準壓痛點,用力大小要適度。若掌握不好,用力小則起不到作用,用力過猛可能加重或出現瘀血斑等現象。但遇此也不必擔心,一般經休息 1個月後,腫痛、瘀血均會消失,不會有後遺症,足跟痛也隨之治癒。用本法治療時如配合用熱水燙腳,或加些舒筋活血、散風止痛之類中藥燙洗,療效更佳。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家庭中醫藥合訂本

1999~2017年合訂本 (任選)

150元/年 2本/年

從2014年開始是全彩合訂本

拍下未備註者隨機發貨!

全店88元包郵~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賈佩琰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jtzyy@126.com

並促使其增生的滑囊或粘連的結節散開,而不是打掉骨刺。治癒後的病人,雖然足跟疼痛完全消失,但經 X 線片複查,其骨刺仍然存在。

進行錘擊時,要對準壓痛點,用力大小要適度。若掌握不好,用力小則起不到作用,用力過猛可能加重或出現瘀血斑等現象。但遇此也不必擔心,一般經休息 1個月後,腫痛、瘀血均會消失,不會有後遺症,足跟痛也隨之治癒。用本法治療時如配合用熱水燙腳,或加些舒筋活血、散風止痛之類中藥燙洗,療效更佳。

家庭中醫藥2017年合訂本開售啦!

家庭中醫藥合訂本

1999~2017年合訂本 (任選)

150元/年 2本/年

從2014年開始是全彩合訂本

拍下未備註者隨機發貨!

全店88元包郵~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零售價:RMB12元

郵發代號:82-654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雜誌所有,轉載、摘錄請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賈佩琰

本文編輯:桔梗

投稿郵箱:jtzy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