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徠卡(Leica)M系統的強項和短板

今天只談性能和拍攝,不談其他。

現在好像有一種現象,一說起LEICA的M系統,一定會有兩種結果:

1.擁躉們遍數其經典、高素質、德味兒、高可靠性、文藝范兒、雅致......等等等等。

2.反對派們則遍數其種種“令人髮指”的、不同于單反系統的東西,

就好似看一個不合群的怪物。

作為一個近20年M系統的“愛好者”,我今天可能會說點有些人不愛聽的話。

其實作為相機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單反大行其道之前,旁軸相機是主流,那時的大師們只有選擇用旁軸,

比如布勒松、勒內-布裡、卡帕、馬克-呂布。和後背取景的大型相機比,旁軸不知快捷了多少!但假如是先有單反後有旁軸,呵呵,你說大師們會如何選擇呢?

就像有人現在一說50mm標準鏡頭就是如何如何的經典、人文情懷、大師們經常用等等,真實情況又如何呢?

50mm鏡頭的46度視角的確和人眼的“意識集中區域”近似,注意這個詞,應該算我發明的。其實人眼的視角遠大於46度,

只是人的意識反應,主要集中在這個角度內,除非人有意識的調節思維,這時人眼其實可以成為“超長焦或是超廣角”。

在鏡頭發展的很長時間裡,基本是50mm鏡頭(或標準視角鏡頭)的天下,廣角和中焦鏡頭很少,那時35mm已經是很不錯的廣角了!因此,大師們集中使用35、50焦段就不稀奇了吧。

對於廣角、超廣角、魚眼、超長焦的普及,對於攝影來說,是多了無數的創作“語言”,我認為這是不用爭論的吧?

因此對於器材來說:沒有器材是萬能的,越有特點的器材,其優點和缺點就越明顯,就看你怎麼用!

我從2000年開始使用m6膠片機,近幾年開始用m9p和me兩台數碼機,M系統的鏡頭從21到90mm一共四隻(21、35、50、90)。

但我仍然保留有佳能的單反兩套(鏡頭涵蓋從16-300mm以及很多附件)。

因為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大概回數23年),我一直以拍攝為生,給多家人文地理雜誌和圖庫拍攝人文地理、高山戶外的攝影專題。

我的職業決定了我必須主要用單反應對大量的日常拍攝。

很長一段時間裡,m6是我拍攝重要畫面的一個補充,不可否認其高超的鏡頭素質,給我留下了大量精美的反轉片。但單獨依靠M系統完成所有拍攝,至少對於我來說是不現實的,當然有大俠說可以,那我真心敬佩他!(商業和自己給自己拍東西是兩回事)

近幾年,攝影不再是我主要的工作,所以M系統開始越用越多,更像是一套為自己創作而生的機器。

徠卡的旁軸相機,天生就是為用廣角和標準鏡頭設計的,因為我可以使用“超焦距”(結合估焦的技巧)的拍攝方式,充分利用“景深”,減少手動對焦的麻煩,讓拍攝更快。這在使用21和35mm鏡頭時尤其明顯。

但75和90的鏡頭,手動對焦就非常考驗眼力了,尤其是大光圈的鏡頭,合焦真的挺費勁的,拍靜物還好,追拍?……

對於絕大多數的愛好者,你肯定什麼題材都會嘗試,那麼問題就來了:微距、體育、動物等要長鏡頭、微距鏡頭的題材,徠卡M可能都不大合適!

別跟我說,m有微距鏡頭,那個頭挺貴的,也挺難用的,遠不如單反方便快捷。

別跟我說,m可以轉接徠卡的單反R頭,長焦有的是,那個體積你去拍動態?那個頭重腳輕,玩玩票可以,長期用肯能不會是好感受......

所以,M系統適合:

(1)明確知道自己的拍攝題材的人

(2)知道避重就輕的人

(3)知道如何理智的放棄一些拍不到的題材的人

所以初學者應該先把單反玩熟,只拿m去拍它適合的東西!僅此而已。

後記:

(1)現在有種趨勢就是一些傳統的膠片相機開始回歸,也有些是追求“文藝范兒”的驅使,對於我這種更看重器材性能的人來說只能借助一個段子來表明觀點:

有人問:你說經典烤鴨用果木還是劈柴有區別麼?

答:沒有!但對有些人來說,劈柴雖不參與口味,但關乎“品味”......

(2)有人說Leica的快門聲音幾乎聽不到,多麼的優雅啊。

我只能說:快門聲還是有的,但比嘴巴安靜多了。

(3)攝影上有一個不能拍(太陽),一個不好拍(夜晚),一個拍出來沒人看到的都不同(情感)。

(4)關於妄人:高看自己一檔,這比較正常,是正常人!高看自己兩檔,此人有點瘋而已!高看自己三檔,只能是無知而妄為者,既“妄人”!

寺廟斑駁的彩繪遺跡 Leica ME 50mm

紅牆 Leica ME 50mm

池塘裡的魚 Leica ME 50mm

那麼問題就來了:微距、體育、動物等要長鏡頭、微距鏡頭的題材,徠卡M可能都不大合適!

別跟我說,m有微距鏡頭,那個頭挺貴的,也挺難用的,遠不如單反方便快捷。

別跟我說,m可以轉接徠卡的單反R頭,長焦有的是,那個體積你去拍動態?那個頭重腳輕,玩玩票可以,長期用肯能不會是好感受......

所以,M系統適合:

(1)明確知道自己的拍攝題材的人

(2)知道避重就輕的人

(3)知道如何理智的放棄一些拍不到的題材的人

所以初學者應該先把單反玩熟,只拿m去拍它適合的東西!僅此而已。

後記:

(1)現在有種趨勢就是一些傳統的膠片相機開始回歸,也有些是追求“文藝范兒”的驅使,對於我這種更看重器材性能的人來說只能借助一個段子來表明觀點:

有人問:你說經典烤鴨用果木還是劈柴有區別麼?

答:沒有!但對有些人來說,劈柴雖不參與口味,但關乎“品味”......

(2)有人說Leica的快門聲音幾乎聽不到,多麼的優雅啊。

我只能說:快門聲還是有的,但比嘴巴安靜多了。

(3)攝影上有一個不能拍(太陽),一個不好拍(夜晚),一個拍出來沒人看到的都不同(情感)。

(4)關於妄人:高看自己一檔,這比較正常,是正常人!高看自己兩檔,此人有點瘋而已!高看自己三檔,只能是無知而妄為者,既“妄人”!

寺廟斑駁的彩繪遺跡 Leica ME 50mm

紅牆 Leica ME 50mm

池塘裡的魚 Leica ME 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