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雞一個普通工人的大師之路

“品質就是生命,產品就是人品,精密儀器的生產每一步都需要精益求精,可不敢有一絲馬虎……”4月18日,記者在陝西烽火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總裝車間見到了馬愛芝,她身軀瘦小,話語輕柔,

談論起來沒有一點大師的架子。

今年50歲的馬愛芝,是陝西烽火通信集團公司總裝車間的裝配班二班的班長,同時也是“馬愛芝國家級無線電裝接技能大師工作室”的領頭人,該工作室專案在國家級無線電裝接領域樹立了烽火品牌。

馬愛芝是一名烽火子弟,

從小受父母的影響,就很佩服那些有技術的人。不到二十歲,她到公司參加了工作,當走進車間的那一天她就清楚的意識到,自己要帶著父母的囑託,傾注所有的熱情,幹好這份工作。進廠後,她虛心向老師傅學習各種電子元器件的標識、作用和焊接技巧、綁紮工藝,一步一個腳印,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很快在生產上成為一名業務骨幹。

九十年代末,公司開始研製生產跳頻電臺,而DSP單元作為跳頻電臺的“心臟”,一直是南京一家研究所外協加工,其主要原因是公司中無人能夠承擔此類大規模、多引線、高密集積體電路的焊接。她主動請纓,學習表面貼裝技術,並反復摸索,大膽實踐,成功掌握了焊接技巧並用於生產,

效果良好,不僅大大降低了外協加工成本,縮短了生產週期,還提高了產品的直通率,後來這一技術在集團公司得到廣泛推廣應運,而這件事也讓馬愛芝在同批進廠的青年工人中嶄露頭角。隨後,她又解決了航空機內通話器的控制盒中心存在的技術問題,為批量生產創造了條件,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肯定和讚揚。

如今,在公司裡小到螺絲釘的裝配、大到新產品試製的整機裝配,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細節,她都能做到盡善盡美。凡到裝配車間來參觀的人員,走到馬愛芝身後都願意駐足觀看,看她工作的姿態是一種享受,無論是焊接還是綁線,無論是螺裝還是合攏,每一道工序在她手裡都像飛針走線、來去自如,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無不稱讚說:馬師傅幹的活像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對於馬愛芝來說,愛學習、愛鑽研是她前行的“敲門磚”,膽子大、有信念是她致勝的“法寶”。這一步步走來,馬愛芝憑藉著過硬的專業素質和堅持不懈的努力,贏得了集團公司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並被授予陝西省國資委“青年突擊手”、中共寶雞市委“寶雞市黨員高技能人才標兵”、寶雞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全國技術能手”、“陝西省首席技師”等多項榮譽稱號。2014年,她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開創了技術人才被列入專家待遇的先河。然而在談起這些榮譽,馬愛芝也只是笑笑說:“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些,多花費了一些時間而已。”

贏得了集團公司領導同事的一致好評,並被授予陝西省國資委“青年突擊手”、中共寶雞市委“寶雞市黨員高技能人才標兵”、寶雞市“十佳”高技能人才、“全國技術能手”、“陝西省首席技師”等多項榮譽稱號。2014年,她被評為“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開創了技術人才被列入專家待遇的先河。然而在談起這些榮譽,馬愛芝也只是笑笑說:“我只是比別人幸運些,多花費了一些時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