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質能方程中核反應損失的品質全部轉化為能量了嗎?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給出了能量和品質之間的聯繫,能量和品質可以相互轉換。這一方程可以用多種方法推導出來,也經受了無數實驗的檢驗。大到星系、宇宙的演變,小到粒子的衰變,

它們都要遵守質能方程這一規則。

光速是一個比較大的物理量,質能方程的出現讓人認識到原子核內部存在著巨大的能量。原子彈、氫彈、核電站等巨大能量的理論來源就是E=mc²,在核裂變或核聚變中,生成物的品質要小於反應物的品質,虧損的品質△m乘以光速c的平方即為核反應中釋放的能量。

愛因斯坦質能方程不僅適用於核反應,也適用於任何有能量轉化或轉移的情況。中學階段學習化學時曾經學過品質守恆定律,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品質之和等於生成物的品質之和。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反應物的品質並不等於生成物的品質,因為化學反應過程中必定有化學能釋放出來,有能量釋放就會有品質虧損,

並且虧損量和釋放出的化學能之間也滿足質能方程E=△mc²。化學課上認為化學反應前後品質不變,是因為品質的虧損量△m實在是太小了,直接忽略不計了。

將一隻鍋放在爐子上加熱,如果按照中學時學過的知識,鍋的品質不會增加。不過鍋加熱後內能會增加,根據質能方程,鍋的能量增加了就意味著品質也會增加,增加量也可以用△E=mc²算出來。

應該是這麼理解:在質能方程中,是物體的“靜止品質”對應有這麼多的能量,注意!是靜止品質,而不是“全部品質”。所對應的能量,是物體固有的,但如何釋放出來,又以何種形式釋放出來,不是那麼簡單的。

但不能理解成為“品質消失了,全部轉變為能量。”實際上,不存在“脫離物質運動的能量”,

能量本身的意義,是“物體運動做功本領的量度。”脫離物質運動談能量,其實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在核反應中,反應過程中損失的靜止品質,確實都轉化成為能量了。這不僅僅是在核反應中所測量到的結果,在核衰變過程中也測量到了同樣的結果,而且精確度更高。(主要是因為實驗條件可以精確控制。)

那麼,這樣被釋放出來的能量(核能)是以什麼形式表現出來的呢?是以核反應產物的動能形式表現出來的。例如,在He3(n,p)T這個用來探測中子的著名核反應中,一個中子被氦3吸收後,會產生一個質子+一個氚核。由於這是“放能核反應”,質子和氚核都會帶有上百keV的能量,儘管中子的動能才0.025eV,而氦3核是靜止的,二者在核反應前的動能可以忽略不計,但實驗測量到質子和氦3核的動能之和,正好等於該核反應中損失的靜止品質所對應的能量。這就證明了“核反應能量是以核反應產物的動能形式釋放出來的”。

當然,正負電子的湮滅反應,也精確的證明了這個結論。湮滅反應後產生的兩個光子能量,精確的等於正負電子的靜止品質所對應的能量。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

但實驗測量到質子和氦3核的動能之和,正好等於該核反應中損失的靜止品質所對應的能量。這就證明了“核反應能量是以核反應產物的動能形式釋放出來的”。

當然,正負電子的湮滅反應,也精確的證明了這個結論。湮滅反應後產生的兩個光子能量,精確的等於正負電子的靜止品質所對應的能量。

PS:未經同意不得轉載(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