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唯一一個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死後33個子女卻被殺個精光

“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話用在歷史上大多數的開國皇帝,或有作為的大帝的身上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最著名的就是太祖朱元璋了,當年隨他南征北戰,一起出生入死打下的兄弟們,

被他一個個都給殺了。

清朝時期,幾乎所有投降的明軍功臣,也都被除的差不多。歷朝歷代,除了那些想得遠的聰明人,選擇急流勇退之外,願意繼續輔佐皇帝的功臣們大都沒有好下場,甚至有些人連退都退不了,皇帝上趕著殺他。

仿佛不殺掉這些功臣,這江山就坐不穩似的,也不知道這些功臣是礙著皇帝哪裡了,可能活著就是個錯誤吧。就算不殺吧,也想方設法把你搞回家去,反正別出現在皇帝面前,不管你是在棺材裡還是在老家。哪怕是李世民、趙匡胤等名聲好的,也完全不能免俗。但歷史上有位皇帝,就沒幹過這種缺德事。

他是誰呢?說說他幹的事你就知道了。他統一六國,修了萬里長城,雖說搞了一把“焚書坑儒”,

也做了很多殘暴之事,但歷史記載他可一個功臣都沒殺。這下知道了吧。

秦始皇在一統六國過程中,出了很多名將功臣,比如王翦、王賁、王離、章邯、蒙武、蒙恬、李信、李斯、姚賈、尉繚、鄭國、蒙毅、馮劫、王綰等,但是始皇帝一個都沒殺,過河拆橋這事他還就真的沒幹過。

就連那個禍亂宮闈的呂不韋,秦始皇也只是將他發配到四川,而不是直接殺了他。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沒連坐就不錯了,還放他一條生路,想都不敢想。

為什麼秦始皇不像那些皇帝一樣殺這些功臣呢?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有三個:

一是秦朝的法制制度,以軍功為准,系統完善;

二是春秋戰國時,有尊重功臣的氛圍,但後來劉邦搞死韓信,也就被破壞了。

三是“始皇帝”擔著這個名頭,本來就很大氣,覺得自己是千古一帝,根本不虛功臣會鬧出什麼來。

也就是說,在歷史上被罵得不像話的秦始皇,卻是唯一一個沒有誅殺功臣的大帝,很難想像吧。反倒是那些以仁義著稱的皇帝,為了坐穩那個位置,

誅殺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死後,趙高和李斯發動沙丘政變,扶持了胡亥上臺。並且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殺了32個兄弟姐妹,有的甚至是全家被殺。西元前207年,24歲的胡亥自身也被趙高逼死。至此,秦始皇的33個子女一個都沒活下來,雖說始皇確實是千古一帝,但這樣的結局也是他沒想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