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月宮365” 實驗延長5天

“月宮一號”活動開放現場,劉紅為參觀者講解 攝/記者 張麗

法制晚報訊4月21日至22日,為迎接第三個“中國航太日”的到來,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面向社會公眾開放“月宮一號”科普基地。兩天共開展16場開放活動,接待觀眾近600人。

現場 600人分批參與活動 年齡最小者僅10歲

《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瞭解到,自發佈參觀預約通知後,“月宮一號”共收到700多封預約郵件,約3000人次的有效報名。

根據“月宮一號”科普基地接待觀眾承載能力,最終確定近600人分批參與活動,

其中最大年齡的參觀者是一位75歲的北航老校友,最小的參觀者為10歲的小學生。除了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公司等組團來參觀,還有以家庭、班級為單位的參觀團。

記者在現場看到,觀眾依序入場,觀看“月宮一號”宣傳視頻、聆聽講解、與講解人員交流、瞭解正在進行“月宮365”實驗的艙內志願者活動情況;充分瞭解“月宮一號”作為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地基綜合實驗裝置的基本原理,

以及太空生存與太空生命保障最新知識。

對話 向公眾開放 “月宮一號”尋求技術合作

參加“開放日”活動的觀眾紛紛表示收穫匪淺。

老校友史先生告訴記者,他一直在關注學校的“月宮一號”實驗,特別想來實地看看,在網上看到預約參觀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進行了預約。“我也很榮幸成為了第一個預約成功的人,看到實驗這麼成功很為學校驕傲。”史先生激動地說。

“月宮一號”總設計師、首席科學家劉紅教授接受記者採訪時談到,“月宮一號”向公眾開放參觀,將太空生存與太空生命保障的最新知識向公眾科普,希望公眾可以瞭解到我們國家在這方面進行的研究和取得的成就,同時也希望尋求技術合作,通過合作使我國的深空探測以及生命保障技術可以做得更好。

她還表示,一個國家的科技能走多遠,走多快,走多穩,

跟它後面千千萬萬支持、擁護、熱愛科學的人們是密不可分的。“他們鼓勵的話語,不僅是對我們工作的最大肯定,也將滋潤孩子們熱愛科學的種子,讓它萌芽、生長、開花,最終結出碩果。”

關注 “月宮365”實驗 預計5月下旬結束

據悉,“月宮一號”所使用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術,是保障人類在月球/火星等地外星球長期生存所需關鍵技術。在這項技術應用到空間探索前必須進行地面演示驗證實驗,

並通過實驗發展系統穩定運行調控技術。

2013年10月,劉紅教授團隊研製出地基綜合試驗驗證系統“月宮一號”,並于2014年成功完成了持續105天的我國首次長期高閉合度集成試驗,標誌著我國成為了繼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掌握了該技術的國家,也標誌著世界首個由“人-動物-植物-微生物”構成的四生物鏈環人工閉合生態系統的成功建立。

目前正在進行的“月宮365”實驗於2017年5月10日開始,原定於2018年5月15日結束,今天上午,劉紅透露,本來365天的月宮實驗會再延長5天,增加了一個應急加班實驗,研究應急加班對志願者的情緒心理的影響。

據瞭解,這將成為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其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實現為不同代謝水準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並保持系統穩定。實驗進展被海內外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引起全球關注。

劉紅教授透露,此次“月宮365”實驗結束後,將積極爭取我國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搭載機會和資源,在月面/火星表面開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試驗,通過與地面平行試驗的對比分析,獲得地面大型系統類比結果的矯正參數,為未來將地面大型有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研究獲得的設計運行參數應用于月球/火星奠定基礎。

文/記者 張麗 實習記者 李娜

原定於2018年5月15日結束,今天上午,劉紅透露,本來365天的月宮實驗會再延長5天,增加了一個應急加班實驗,研究應急加班對志願者的情緒心理的影響。

據瞭解,這將成為世界上時間最長、閉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其主要任務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如何實現為不同代謝水準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並保持系統穩定。實驗進展被海內外多家主流媒體報導,引起全球關注。

劉紅教授透露,此次“月宮365”實驗結束後,將積極爭取我國月球/火星探測器的搭載機會和資源,在月面/火星表面開展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試驗,通過與地面平行試驗的對比分析,獲得地面大型系統類比結果的矯正參數,為未來將地面大型有人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實驗研究獲得的設計運行參數應用于月球/火星奠定基礎。

文/記者 張麗 實習記者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