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樟資本范衛鋒:2018年,什麼樣的新媒體會成功?|渾水獨家

編輯 | 楊佳琦

內容總策劃 | 郭楠

版式設計 | 一番

“在精神消費領域,原始的基礎需求本身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供給。”高樟資本創始人范衛鋒在闡述該基金的投資方法論時說。

2018年4月18日,

由高樟資本主辦,藍鯨財經、藍鯨渾水聯合主辦,科技寺特約支持的“高樟資本私享交流會·2018北京站第一期”成功舉辦。

成立於2015年11月的高樟資本,是國內專注於精神消費(包括文化、媒體、娛樂、教育)領域的早期投資機構,旗下已有兩期基金。

截至目前,高樟資本已經在上述領域投出了數十個明星項目,包括市值風雲、42章經、飯統戴老闆、車叫獸、真叫盧俊、新經濟100人、星球研究所、真實故事計畫、鳳梨斑馬居住指南,

以及“線上商學院”圈外等等。

用范衛鋒的話來說,高樟資本所投資的精神消費品類包括3類,即個人成長助推者、精神慰藉提供者、生活方式提案者。

不畏浮雲遮望眼。高樟資本究竟是如何投出這些明星項目的?范衛鋒在本次活動上跟四十多位新媒體創業者坐下來聊了聊。

以下是范衛鋒的發言實錄,略有刪節。

“緣起性空”

1.2018年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每個年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成功模式,其中有四個字非常重要——“緣起性空”。

每一個時代有不同的“緣”,即不同的條件。因為這些新的條件,出現新的組合、新的變化,也就是新專案、新機會、新風險,同時條件在變,環境在變,社會在變,人也在變。

當成功的條件消失之後,項目就會走向衰敗,這個叫“緣起性空”。

高樟資本創始人 范衛鋒

所以,創業也好,做投資也好,理解和認同這一點是核心。

2018年,文娛傳媒行業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在我看來,是媒體、文化、娛樂、教育內容,如何在“人傳人”的社交媒體取得成功。

社交媒體的核心是“人傳人”,即人際傳播和社會傳播相結合。公眾號內容如果不能被朋友圈轉發是沒有價值的,小程式如果沒有通過大量社群傳播也是沒有意義的。

怎麼做“人傳人”這件事?

從古至今,社交媒體都是人類媒體的主流,直到19世紀50年代開始才變成大眾媒體的天下。所以你所認為的經典媒體,它是當時的新媒體,是一個短暫形態。

范衛鋒:從古至今,社交媒體都是主流

舉個例子,最早的社交媒體是部落時代,人們在篝火旁邊跳舞、聊天;後來,古希臘哲學家們幾乎都是使用口頭媒體,蘇格拉底就曾經說,

我們的文明要被書籍毀掉。為什麼?因為那個時候希臘主要是口頭傳播,書籍越來越多,就容易失去自己的思考。

有人說,有了互聯網之後,現在的人變得越來越笨,他們不再背誦記憶、主動學習。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我們要從認知的深度、戰略上看待社交媒體,將它提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是因為你在做公眾號、短視頻,要使用者運營、社群運營,所以需要使用“人傳人”的社交媒體。而應該是為了提高社交媒體“人傳人”的效率,才做的這些事。

參會嘉賓

這裡的“人”是我們的核心。

新技術的變化產生新管道,新管道需要新內容,用新內容服務消費者。

所以我認為內容為王的說法還不夠準確,應該是“管道為王,內容為將”。

“人為什麼要看雜誌?”

2.抓住新技術的紅利

做內容投資的人要思考一點:技術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機會?

其一,當一個新平臺興起的時候,會出現新的紅利機會;

其二,當這個平臺進入穩定期,資源、廣告、用戶會日益向頭部專案集中。

2012年8月同時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微信公眾號開通,二是今日頭條上線。張小龍和張一鳴不約而同做了有同樣力度的事情。

聯繫前面說的“緣”,他們就是把握住了新的條件和背後的三個驅動力:社會變化、人口變化、技術變化。

高樟資本私享交流會現場

在精神消費領域,原始的基礎需求本身其實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供給。這是高樟資本的投資方法論。

如果你找不到基礎需求,基本上成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供給的方法和原來一樣,想要成功也很困難。應該在永恆的基礎需求上,通過新管道,用新方法,提供新內容。需求不變,供給變化,管道變化。

比如,人類為什麼要看報紙?是為了獲取資訊。

為什麼要看雜誌?是為了滿足興趣愛好。

為什麼要看書?是為了獲取結構性、系統性的知識。

為什麼要看小說?是為了體驗不同的人生命運。

為什麼要聽音樂?是為了和自己對話,尋找自己的內心。

為什麼要看電影?是為了滿足想像和刺激。

為什麼要看電視劇?是為了圍觀別人的生活。

等等。

現場交流

我們做媒體創業,一定要不斷地思考介質本身,不要低估介質的力量。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資訊”,介質的形式極端重要。視頻到底是橫屏還豎屏?這樣微小的區別帶來的影響,會遠遠超過你做了多少好視頻。

報紙時代,文章寫得好的人可以做美國總統;廣播時代,口才好的人可以做美國總統;到了電視時代,甘迺迪戰勝尼克森成了美國總統,為什麼?一部分原因是視覺效應,長得帥。現在時代又變化了,社交媒體時代,最會玩Twitter的特朗普當了美國總統。

所以,這個時代下高樟的基本邏輯是:人類的基礎精神需求永遠不變,抓住每次新技術、新管道的紅利,猛搞好內容。

“我們專注投資精神消費”

3.已投項目:高樟系財經類&大眾類新媒體

接下來,講講我們的一部分案例。

首先是高樟系財經新媒體。

財經類的最新投資項目是“飯統戴老闆”。它2017年12月份創辦,在沒有任何商業推廣的情況下,通過自發傳播,擁有了40萬粉絲。

怎麼做到的呢?就是極端好的內容,閱讀量經常100w+,最近的幾篇文章也有1.5w左右的點贊率。

高樟資本是如何找到這位創始人呢?先提問題,然後倒推。我們在財經領域投了很多項目,但沒有過多涉足泛財經領域。我當時想,為什麼沒有一個80後,或者85後的吳曉波呢?

應該有一位生於社交媒體時代的人,具備專業知識、可以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對財務報表、宏觀經濟非常熟悉,能研究產業,也能聊天演講,有幽默感和上進心。

後來高樟的投資經理找到了這個人。他在上海交大讀本科和研究生,學電子,畢業之後做過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當時剛拿了某知名券商公司首席分析師的新offer。那個時候他處於職業變化期,正在交接、思考,所以寫了一兩篇公眾號文章。

我看到後覺得,他可以把中國當下經濟領域最有意思的事傳播出來,為這一代人普及財經知識,幫別人拓寬、拓深知識層次。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是一匹黑馬。

然後是高樟系大眾類新媒體。

大眾類的一個新項目叫“圈外”,創始人是位諮詢師,後來做公眾號、內容付費,收入增長很快;

還有一個趣味內容供應的專案“敬漢卿”,這位創始人是我們投過最年輕的創始人,出生于1997年,沒有上過大學,職高畢業後北漂,後來在四川創業,他的視頻內容很有意思。

接下來我們準備投資的項目,主要是三類內容:

一、個人成長助推者。有用、説明使用者成長的內容。我們投的財經類項目都屬於這個範疇,還有線上教育類自媒體“圈外”。

二、精神慰藉提供者。因為生活中少部分的人是不斷成長上進的,絕大部分的人孤獨、寂寞、空虛、無聊,需要大量的精神慰藉。快手就是精神家園之一,抖音現在也是。

三、生活方式提案者。就是輸出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們投過的鳳梨斑馬居住指南。

“讓別人爽是情懷,你自己爽是情趣”

4.投資新媒體要注意哪些資料?

對傳統媒體人,我有3條特別忠告:

第一,要看資料。

我們列了50個資料,如閱讀量、各平臺觀看量、微信指數、各排行名詞變化、打開率、內容和評論品質、分享量、產能瓶頸…

我們看一個專案會考量這50個資料。如果說單個資料可以刷量,但針對這50個資料的整體系統性刷量是做不到的,成本過高。

第二,要做“共業”而非“別業”,要有“情懷”而非“情趣”。

“共業”就是大家共同的欲望。“別業”就是你自己的欲望,或者叫你的理想。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你的理想一點都不重要,一定不要高估你所在賽道的價值。

范衛鋒:內容是一樁爆款生意

客觀評估自己非常重要。90%的人認為自己的價值好于平均水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情懷不是情趣。大多數媒體人創業都是講情懷,其實大部分都是情趣。

讓別人爽是情懷,你自己很爽是情趣。

第三,內容是一樁爆款生意。內容專案沒有爆款是不行的。傳統生意的價值曲線是線性增長,速度取決於斜率;互聯網平臺上的內容創業不同,它是階梯式增長,通過不定期的爆款製造峰值。

這是內容的特點,那麼哪些內容會成為爆款呢?

范衛鋒:從媒體歷史的車輪看到未來

一是謠言。

謠言有兩種,憂患類和心願類,一個來自於恐懼,一個來自於希望。比如古代部落裡,經常有人說老虎來了,這是恐懼類謠言;如果說山那邊有果子可以摘,這是希望類謠言。謠言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錯的,但如果每一次都不信也不行。還有很多健康類、養生類、財經類……無數這樣的謠言。

二是極端的觀點和感情。

想法類似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時,通常會達到比討論前更極端的立場,這就是極化,朋友圈刷屏的都是這類文章。

三是極致的體驗。

比如“星球研究所”,這是一個需要極致內容的典型專案;再如我們最近一個項目“飯統戴老闆”,去年12月發佈一篇關於“醫改”的文章,創造了一萬六的點贊,漲了小十萬粉,這就完成了原始積累。

— END —

【藍鯨渾水】獨家深訪

只報導最有料的新媒體人

咪蒙深夜發媸姜思達胡辛束

六神磊磊顧爺王左中右

吳曉波李岩范衛鋒

秦朔遲宇宙黃章晉

西門大嫂鬼腳七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三表黎貝卡杜紹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聯繫微信 渾水小二:hunwater2

江湖朋友總聽說: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現在,渾水真的要建個約酒群了!

你對這個行業的困惑、你想對接的資源、人生得意失意處,如果一頓酒滿足不了,那就再來一頓。

入群方式:

詳情關注藍鯨渾水,後臺回復“酒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自媒體江湖錄

而應該是為了提高社交媒體“人傳人”的效率,才做的這些事。

參會嘉賓

這裡的“人”是我們的核心。

新技術的變化產生新管道,新管道需要新內容,用新內容服務消費者。

所以我認為內容為王的說法還不夠準確,應該是“管道為王,內容為將”。

“人為什麼要看雜誌?”

2.抓住新技術的紅利

做內容投資的人要思考一點:技術的變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機會?

其一,當一個新平臺興起的時候,會出現新的紅利機會;

其二,當這個平臺進入穩定期,資源、廣告、用戶會日益向頭部專案集中。

2012年8月同時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微信公眾號開通,二是今日頭條上線。張小龍和張一鳴不約而同做了有同樣力度的事情。

聯繫前面說的“緣”,他們就是把握住了新的條件和背後的三個驅動力:社會變化、人口變化、技術變化。

高樟資本私享交流會現場

在精神消費領域,原始的基礎需求本身其實是不變的,變化的只是供給。這是高樟資本的投資方法論。

如果你找不到基礎需求,基本上成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你供給的方法和原來一樣,想要成功也很困難。應該在永恆的基礎需求上,通過新管道,用新方法,提供新內容。需求不變,供給變化,管道變化。

比如,人類為什麼要看報紙?是為了獲取資訊。

為什麼要看雜誌?是為了滿足興趣愛好。

為什麼要看書?是為了獲取結構性、系統性的知識。

為什麼要看小說?是為了體驗不同的人生命運。

為什麼要聽音樂?是為了和自己對話,尋找自己的內心。

為什麼要看電影?是為了滿足想像和刺激。

為什麼要看電視劇?是為了圍觀別人的生活。

等等。

現場交流

我們做媒體創業,一定要不斷地思考介質本身,不要低估介質的力量。

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資訊”,介質的形式極端重要。視頻到底是橫屏還豎屏?這樣微小的區別帶來的影響,會遠遠超過你做了多少好視頻。

報紙時代,文章寫得好的人可以做美國總統;廣播時代,口才好的人可以做美國總統;到了電視時代,甘迺迪戰勝尼克森成了美國總統,為什麼?一部分原因是視覺效應,長得帥。現在時代又變化了,社交媒體時代,最會玩Twitter的特朗普當了美國總統。

所以,這個時代下高樟的基本邏輯是:人類的基礎精神需求永遠不變,抓住每次新技術、新管道的紅利,猛搞好內容。

“我們專注投資精神消費”

3.已投項目:高樟系財經類&大眾類新媒體

接下來,講講我們的一部分案例。

首先是高樟系財經新媒體。

財經類的最新投資項目是“飯統戴老闆”。它2017年12月份創辦,在沒有任何商業推廣的情況下,通過自發傳播,擁有了40萬粉絲。

怎麼做到的呢?就是極端好的內容,閱讀量經常100w+,最近的幾篇文章也有1.5w左右的點贊率。

高樟資本是如何找到這位創始人呢?先提問題,然後倒推。我們在財經領域投了很多項目,但沒有過多涉足泛財經領域。我當時想,為什麼沒有一個80後,或者85後的吳曉波呢?

應該有一位生於社交媒體時代的人,具備專業知識、可以運用新的表達方式,對財務報表、宏觀經濟非常熟悉,能研究產業,也能聊天演講,有幽默感和上進心。

後來高樟的投資經理找到了這個人。他在上海交大讀本科和研究生,學電子,畢業之後做過研究員和基金經理,當時剛拿了某知名券商公司首席分析師的新offer。那個時候他處於職業變化期,正在交接、思考,所以寫了一兩篇公眾號文章。

我看到後覺得,他可以把中國當下經濟領域最有意思的事傳播出來,為這一代人普及財經知識,幫別人拓寬、拓深知識層次。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是一匹黑馬。

然後是高樟系大眾類新媒體。

大眾類的一個新項目叫“圈外”,創始人是位諮詢師,後來做公眾號、內容付費,收入增長很快;

還有一個趣味內容供應的專案“敬漢卿”,這位創始人是我們投過最年輕的創始人,出生于1997年,沒有上過大學,職高畢業後北漂,後來在四川創業,他的視頻內容很有意思。

接下來我們準備投資的項目,主要是三類內容:

一、個人成長助推者。有用、説明使用者成長的內容。我們投的財經類項目都屬於這個範疇,還有線上教育類自媒體“圈外”。

二、精神慰藉提供者。因為生活中少部分的人是不斷成長上進的,絕大部分的人孤獨、寂寞、空虛、無聊,需要大量的精神慰藉。快手就是精神家園之一,抖音現在也是。

三、生活方式提案者。就是輸出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我們投過的鳳梨斑馬居住指南。

“讓別人爽是情懷,你自己爽是情趣”

4.投資新媒體要注意哪些資料?

對傳統媒體人,我有3條特別忠告:

第一,要看資料。

我們列了50個資料,如閱讀量、各平臺觀看量、微信指數、各排行名詞變化、打開率、內容和評論品質、分享量、產能瓶頸…

我們看一個專案會考量這50個資料。如果說單個資料可以刷量,但針對這50個資料的整體系統性刷量是做不到的,成本過高。

第二,要做“共業”而非“別業”,要有“情懷”而非“情趣”。

“共業”就是大家共同的欲望。“別業”就是你自己的欲望,或者叫你的理想。對於這個世界來說,你的理想一點都不重要,一定不要高估你所在賽道的價值。

范衛鋒:內容是一樁爆款生意

客觀評估自己非常重要。90%的人認為自己的價值好于平均水準,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還有一點,情懷不是情趣。大多數媒體人創業都是講情懷,其實大部分都是情趣。

讓別人爽是情懷,你自己很爽是情趣。

第三,內容是一樁爆款生意。內容專案沒有爆款是不行的。傳統生意的價值曲線是線性增長,速度取決於斜率;互聯網平臺上的內容創業不同,它是階梯式增長,通過不定期的爆款製造峰值。

這是內容的特點,那麼哪些內容會成為爆款呢?

范衛鋒:從媒體歷史的車輪看到未來

一是謠言。

謠言有兩種,憂患類和心願類,一個來自於恐懼,一個來自於希望。比如古代部落裡,經常有人說老虎來了,這是恐懼類謠言;如果說山那邊有果子可以摘,這是希望類謠言。謠言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錯的,但如果每一次都不信也不行。還有很多健康類、養生類、財經類……無數這樣的謠言。

二是極端的觀點和感情。

想法類似的人聚在一起討論時,通常會達到比討論前更極端的立場,這就是極化,朋友圈刷屏的都是這類文章。

三是極致的體驗。

比如“星球研究所”,這是一個需要極致內容的典型專案;再如我們最近一個項目“飯統戴老闆”,去年12月發佈一篇關於“醫改”的文章,創造了一萬六的點贊,漲了小十萬粉,這就完成了原始積累。

— END —

【藍鯨渾水】獨家深訪

只報導最有料的新媒體人

咪蒙深夜發媸姜思達胡辛束

六神磊磊顧爺王左中右

吳曉波李岩范衛鋒

秦朔遲宇宙黃章晉

西門大嫂鬼腳七靈魂有香氣的女子

三表黎貝卡杜紹斐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自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聯繫微信 渾水小二:hunwater2

江湖朋友總聽說:渾水備酒,與君共話自媒體江湖。

現在,渾水真的要建個約酒群了!

你對這個行業的困惑、你想對接的資源、人生得意失意處,如果一頓酒滿足不了,那就再來一頓。

入群方式:

詳情關注藍鯨渾水,後臺回復“酒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自媒體江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