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人感激過你的善良嗎 他們只會得寸進尺

01

從小到大,父母傳遞給我的家教就是要做個善良的人,

要對每個人都溫柔以待。

可是長大後認識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道理特別簡單,狗會知恩圖報,但是人不會。

這一路走來,我用我的善良,喂了不少沒有良心的人。

每次出去吃飯,我都主動買單;哪個朋友有點難事找我,保證幫忙;誰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我都會自動充當垃圾桶,接收那些負能量。

記得有陣段時間有個姐妹經常和我吐槽她感情的事情,聽得我都快煩死了,

自己腳踏兩隻船還指望我給她指條明路。

說實話,感情的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自己都迷茫的事情我怎麼幫你。

有一天實在煩了就說了句:“我不想每次我們聊天的內容都是圍繞你的感情。”

後來她四處和別人講我假惺惺,沒道義不夠朋友,她對我掏心置腹而我卻吧啦吧啦… 在她難過的時候不安慰她就算了還雪上加霜,總之一籮筐壞話…

古人說升米恩,斗米仇。

自古如此,

人性使然。

過河拆橋這件事,很多人都是無師自通的。

有人來找你幫忙,你說ojbk沒問題,三兩下幫人解決了問題,他說你可真牛B。

第二次他又來找你,你動作稍微慢了點,他皺著眉說你是不是不走心。

第三次他直接把問題甩給你,你說不好意思無能為力,他立馬翻臉說你不夠朋友,從此斷絕往來不聯繫。

生而為人,我們都被教導理當善良。

可我們忘了追問,善良之後呢?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可他們先是感動地接過,一旦枯萎就扔回給你,棄如敝屣。

我們變成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別人,蠟燭燃盡時他們卻埋怨燭油不好清理。傻傻地對別人掏心掏肺,最後卻被嘲笑姿態諂媚。

有人感激過你的善良嗎 他們只會得寸進尺

02

《芳華》裡的劉峰,將自己做夢都想去上的大學拱手相讓,因為有人比他更需要;戰友讓他帶去修的手錶,因為太名貴而沒人敢修,他就自己研究並將其修好。

戰友要結婚,為了幫戰友省錢,他自己花錢買材料,親手幫忙做了兩個沙發;食堂煮破了的餃子沒人吃,他總是主動打來自己吃。

就連豬跑了,文工團友都是第一時間找他幫忙。

他不遺餘力地幫助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渾身散發著善良的光芒,大家也都熱情親切地叫他活雷鋒。

可活雷鋒後來怎麼樣了呢?

他向心愛的女孩林丁丁表白,卻被誣陷為性侵,然後被下放到連隊,

參加戰爭,終身殘疾,退伍還鄉,潦倒度日。

被下放到連隊前,除了何小萍,那些受過他恩惠的戰友,沒一個人來相送。

這就是好人的下場,善良的回報。

劉峰是活雷鋒,他的善良被所有人認為是理所當然,然後恣意踐踏。

用原著作者嚴歌芩的話來說:“劉峰,就是過剩的善良。”

宣判不久的江歌案想必大家都還沒忘。從本質上來說,江歌和劉峰是同一類人,好人。

他們無比善良,甘願為朋友兩肋插刀。然後他們沒想到,朋友在背後插了他們好幾刀。

故事裡的劉峰,最後潦倒落魄;而現實中的江歌,卻將性命枉送。

或許有些人曾經也很善良,但無奈操蛋的現實一次次打臉,那顆心房裡跳動的炙熱心臟也越來越冷。

《芳華》有一句臺詞:“那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懂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善良是好事,但是我覺得善良是要對懂得善良並且珍惜善良的人。”

不知感恩的人,總拿你的善良當乾糧,貪得無厭去享受;得寸進尺的人,總拿你的遷就當肥肉,肆無忌憚去掠奪。

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感恩,也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溫柔以待。不要過分善良 有些人 未必是人

03

馬雲爸爸曾經說過一個公式:“100減1等於0。”

就是你對一個人做了一百件好事,只要做一件他覺得對不起他的事,就全部抵消了,甚至他還會為了顧全自己的體面來詆毀你。

人性就是,你一天打他一巴掌,有一天不打,他就會感激你!而你每天給他一塊錢,有一天沒給,他就會憎恨你。

這世上最淺薄的關係就是你一點小事沒順著他,他就忘了你所有的好。

而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判斷:一個壞人總做壞事,但當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對他的看法可能馬上會改變,會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並對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讚賞,以至於認為他就成為好人了。

相反,一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他的這件壞事,而對以往的好事視而不見,認為他原來是個壞人,甚至會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所預謀。

我們不能以最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每一個人,但是起碼不能以怨報德。

你可以善良,但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得理所應當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賤人。

做好事也要適可而止,

否則很可能收穫的是一段仇怨。

這個世界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壞。

做個好人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難。

好說話但別太善良 心狠點但別不留餘地

不以最大的惡意

去揣測別人

但也絕對不要

毫無原則地釋放愛意

“ 有人感激過你的善良嗎 他們只會得寸進尺 ”

作者:喬兒

甘願為朋友兩肋插刀。然後他們沒想到,朋友在背後插了他們好幾刀。

故事裡的劉峰,最後潦倒落魄;而現實中的江歌,卻將性命枉送。

或許有些人曾經也很善良,但無奈操蛋的現實一次次打臉,那顆心房裡跳動的炙熱心臟也越來越冷。

《芳華》有一句臺詞:“那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懂得善良,也最能珍惜善良。善良是好事,但是我覺得善良是要對懂得善良並且珍惜善良的人。”

不知感恩的人,總拿你的善良當乾糧,貪得無厭去享受;得寸進尺的人,總拿你的遷就當肥肉,肆無忌憚去掠奪。

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感恩,也不是每個人都值得溫柔以待。不要過分善良 有些人 未必是人

03

馬雲爸爸曾經說過一個公式:“100減1等於0。”

就是你對一個人做了一百件好事,只要做一件他覺得對不起他的事,就全部抵消了,甚至他還會為了顧全自己的體面來詆毀你。

人性就是,你一天打他一巴掌,有一天不打,他就會感激你!而你每天給他一塊錢,有一天沒給,他就會憎恨你。

這世上最淺薄的關係就是你一點小事沒順著他,他就忘了你所有的好。

而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判斷:一個壞人總做壞事,但當他突然做了一件好事,我們對他的看法可能馬上會改變,會原諒他過去的種種,並對他做的這件好事大大讚賞,以至於認為他就成為好人了。

相反,一個好人做了一件壞事,我們往往就只看到他的這件壞事,而對以往的好事視而不見,認為他原來是個壞人,甚至會認為他原來做的好事都是有所預謀。

我們不能以最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每一個人,但是起碼不能以怨報德。

你可以善良,但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得理所應當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賤人。

做好事也要適可而止,

否則很可能收穫的是一段仇怨。

這個世界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壞。

做個好人沒那麼簡單,但也沒那麼難。

好說話但別太善良 心狠點但別不留餘地

不以最大的惡意

去揣測別人

但也絕對不要

毫無原則地釋放愛意

“ 有人感激過你的善良嗎 他們只會得寸進尺 ”

作者:喬兒